梅雨季拒做“潮人”,衣食住行全攻略请查收
武汉今天“入梅”
梅雨季
还有这几个要点
大家要及时知道哦
↓↓↓
武汉梅雨季气候特点
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一段降水集中期,降水总量多、强度大,易出现暴雨洪涝,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节,因此将这段降水集中期称为梅雨期。
武汉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7日,出梅日期为7月11日。由于每年入出梅时间不同,一般统计6月1日~7月20日期间雨量为梅雨量。武汉市梅雨量平均389毫米,占汛期降水总量的48.5%,即武汉汛期近一半的降水集中出现在梅雨期。
梅雨季衣食住行窍门多
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衣物。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否则,衣物中的水分会导致霉菌或虫卵大量繁殖、生长。

图源视觉中国
梅雨季节应尽可能少开衣橱的门,以免吸湿性较强的衣物霉变。另外,衣柜可放置樟脑丸、防霉饼等防霉用品,还可以选择竹炭等吸湿除湿用品,保持衣橱干燥。
食物在10℃至65℃之间最容易发生霉变,因此,食物尽可能现做现吃。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

图源视觉中国
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远离油腻肥厚,冷饮等过凉的食物尽量少碰。多吃新鲜蔬菜,苦瓜、黄瓜、冬瓜、西瓜,都是清热下火的合适食品。
住房多通风,天晴时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清晨7-8时空气流畅、傍晚5-7时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但当室外空气特别潮湿时,记得紧闭家中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湿气潜入的机会。

武汉一小区。长江日报记者邓腊秀 摄
此外,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让家电处于待机状态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待机过程中,机器内部的变压器等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体内的潮气。家中要适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以免引发电线和用电器的短路,造成触电、火灾等事故。
出 行前多关注天气预报,如遇雨天,出门携带雨具,避免淋雨引发感冒等疾病。
雨天能见度低、道路不畅,因此驾车、步行都要放慢速度。开车要提前规划路线绕开渍水严重路段;行车、停车避开广告牌、大树及低洼路段;特别注意车辆涉水熄火请勿再次启动引擎。

武昌解放路街头,送孩子上学的市民在雨中出行(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遇到雷雨天气时,应远离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树木、广告牌、裸露的金属,防止遭受雷击。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武汉市民雨中出行(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梅雨时节,连续性的暴雨天气,易引发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请注意防范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晴天出行则要准备防晒用品。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出门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武汉街头,市民戴着帽子、墨镜防晒。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每年的梅雨季这个特殊时节,要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放松心情,适量活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整合:长江日报记者邓腊秀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 湖北气象)
【编辑:张玲】
梅雨季
还有这几个要点
大家要及时知道哦
↓↓↓
武汉梅雨季气候特点
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一段降水集中期,降水总量多、强度大,易出现暴雨洪涝,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节,因此将这段降水集中期称为梅雨期。
武汉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7日,出梅日期为7月11日。由于每年入出梅时间不同,一般统计6月1日~7月20日期间雨量为梅雨量。武汉市梅雨量平均389毫米,占汛期降水总量的48.5%,即武汉汛期近一半的降水集中出现在梅雨期。
梅雨季衣食住行窍门多
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衣物。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否则,衣物中的水分会导致霉菌或虫卵大量繁殖、生长。

图源视觉中国
梅雨季节应尽可能少开衣橱的门,以免吸湿性较强的衣物霉变。另外,衣柜可放置樟脑丸、防霉饼等防霉用品,还可以选择竹炭等吸湿除湿用品,保持衣橱干燥。
食物在10℃至65℃之间最容易发生霉变,因此,食物尽可能现做现吃。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

图源视觉中国
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远离油腻肥厚,冷饮等过凉的食物尽量少碰。多吃新鲜蔬菜,苦瓜、黄瓜、冬瓜、西瓜,都是清热下火的合适食品。
住房多通风,天晴时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清晨7-8时空气流畅、傍晚5-7时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但当室外空气特别潮湿时,记得紧闭家中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湿气潜入的机会。

武汉一小区。长江日报记者邓腊秀 摄
此外,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让家电处于待机状态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待机过程中,机器内部的变压器等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体内的潮气。家中要适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以免引发电线和用电器的短路,造成触电、火灾等事故。
出 行前多关注天气预报,如遇雨天,出门携带雨具,避免淋雨引发感冒等疾病。
雨天能见度低、道路不畅,因此驾车、步行都要放慢速度。开车要提前规划路线绕开渍水严重路段;行车、停车避开广告牌、大树及低洼路段;特别注意车辆涉水熄火请勿再次启动引擎。

武昌解放路街头,送孩子上学的市民在雨中出行(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遇到雷雨天气时,应远离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树木、广告牌、裸露的金属,防止遭受雷击。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武汉市民雨中出行(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梅雨时节,连续性的暴雨天气,易引发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请注意防范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晴天出行则要准备防晒用品。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出门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武汉街头,市民戴着帽子、墨镜防晒。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每年的梅雨季这个特殊时节,要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放松心情,适量活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整合:长江日报记者邓腊秀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 湖北气象)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