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稳扎稳打,走出中国人自己的航天之路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6-18 09: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征” (点击蓝字查看详情),将载有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送入太空并顺利入轨,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新华社记者琚振华 摄
  这历史性时刻的背后,是新中国航天事业成果的累积。新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与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60多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万丈高楼平地起,航天之路漫长、艰巨、复杂,但中国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
  60多年稳扎稳打的发展,新中国的航天之路,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按照中国航天事业的既定规划和预定目标在稳步地推进。中国航天事业没有想和谁竞赛,也没有跟随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而是始终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国家的需求,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航天发展之路。
  正是航天事业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实现了自我超越。60多年来,一批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脱颖而出,一项项国际宇航界的技术难题相继被攻克。中国正是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中国空间站,相比由16个国家共同设计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想必要难许多。而这次“长征二号F”可靠性达到0.97,安全性高达0.997,简而言之就是发射100次,失败不能超过3次;而安全性0.997则是在这3次可能的失败中,发生危及航天员安全的事故概率要小于千分之三,这一水平早已超越了其他国家。
  2021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开局之年,这意味着中国也迎来了高密度发射年,高密度意味着更大挑战,需要既勇于创新,又大胆突破;既循序渐进,又稳扎稳打。中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实现航天梦如此,实现中国梦依然如此。
  【编辑:丁翾 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