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副城怎么建?走出武汉特色副城建设之路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08 09:48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武汉市政府网站近日发布《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提出,按照100万至200万人“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4大副城。
  此方案发布后,立即引发各地媒体关注,纷纷予以报道。从副城概念的内涵看,武汉建设4座副城,不是一件小事,也不仅会影响到武汉本身的发展,而且在区域发展中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副城是城市规划新概念
  “副城”是一个新概念,以至于在“百度百科”上找不到释义的词条,但网上仍有零星的解释。比如在“城市副中心”词条中,有“副中心级城市”的概念,释义指大城市周边能够在局部代替城市主中心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具有疏解或补充中心区功能,并与之共同构成层次性较强的城镇体系。
  还有一种更清晰的描述,指“副城”是位于主城外围,接受主城功能扩散,与主城共同承担区域中心职能的副中心城市;是新发展的集商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是具有独特城市功能和很强独立性的大城市。


  俯瞰光谷生物城。
  “副城”概念仍然新,但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在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副城的目标和方案。比如广州在16年前就规划提出,在主城区南、东、北各发展一个副城;杭州7年前规划建设萧山、下沙、临平3个副城;南京也提出建设江北、东山和仙林3个副城;今年3月,宁波提出,调整原来将余姚、慈溪和宁波杭州湾新区打造成宁波副中心的规划,将此一副中心升级为副城。
  建设副城,意味着它具有相对完整的城市功能,针对现实而言,就是它不是主城区在空间上的摊大饼。正因为副城功能是相对完整的,江苏镇江市属的句容市干脆提出规划,要把自己建设成为“南京副中心”。
  武汉打造4座副城,就是要紧紧围绕武汉主城区,再建设4座相对独立的次中心城市,人口总和可以达到800万人,略等于目前武汉主城区人口规模。
  副城展现区域辐射力
  副城怎么建设,与建设“副中心”“中央商务区”存在关联。中央商务区、副中心、副城不是中国率先提出的城市空间规划概念,但即使放在世界范围内,其实践也不算丰富,研究亦较为稀缺。


  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正加速崛起。
  像中央商务区,本指以总部聚集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世界成功建成的屈指可数。国内不少城市提出建“中心商务区”,有的城市居然提出建几个,其实都泛化成了商业集中区的意思,但国内城市如何打造中央商务区、副中心、副城,本来就不应当死抱教条,故仍然具有探索意义。
  副城既然是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其存在意义还在于疏解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商业、商务功能,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和环境,同时对周边区域有较大带动作用。在谈到为什么要将南京的江北、东山和仙林原规划的“新市区”升级为副城时,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斌介绍,升级目的是提升三个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东部、南部、江北地区向周边的服务能力。
  宁波市将余姚、慈溪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原规划副中心升级为副城,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其建设目标也是:具有独特城市功能和很强独立性的大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住宅匹配、区位优势、交通配套、商贸中心、教育资源、医疗设施、文娱场所、体育场馆等十项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岚图FREE中控。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武汉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4大副城,作为副城,就既不是武汉简单地向外拓展,也不是武汉的特殊功能城区,而是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完整的经济、交通、服务、生态、生活等城市必备功能。而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围绕武汉周边,将发展孝感、应城、安陆,天仙潜,咸宁、嘉鱼、赤壁三个城市组团,武汉4座副城承载着对我省3城市组团辐射发展能量的功能。
  走武汉特色副城建设之路
  武汉4大副城,包括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定位是各有特色的。光谷副城自然是以光电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车谷以汽车、新能源汽车为主,临空经济区副城重点发展以航空运输为纽带的物流及相关配套制造、服务为主的产业,需要蹚出新路的是长江新区。


  2013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的职务发明“MOST”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被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买断。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从格局看,4大副城已经实现了差异化定位和差异化发展。
  打造4大副城有一个前提,就是“主城做优”。按照规划,武汉主城区将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推动武汉三镇的高端要素和优质产业的聚集,提升城区的人口承载力和中心城市能级,加快武汉主城区的高质量发展,将武汉主城区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主中心”,辐射引领武汉以及整个城市圈的发展。
  今年5月,武汉市召开了副城规划专家座谈会,专家学者提出三个方面建议:一是4大副城要找准产业定位,注重发展适合自己区域的支柱产业,通过做强、做优支柱产业,更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线;二是要做强经济体量,做好功能配套;三是强化4大副城带动作用,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具体如何建,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模式,中国的超大城市发展也没有必要按照国外的套路来。走自己的超大城市建设与治理之路,是中国特色超大城市发展必须承担的使命。武汉打造4大差异化定位的副城,注定是一种先行先试。
  【编辑:丁翾 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