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文清:控制污染,实现低碳转型将成为主要经济体发展重要方向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16 16:32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清。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7月16日讯7月16日上午,继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后,首届30·60国际会议同时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分别阐释了节能减排的意义。
  “控制污染,实现低碳转型的绿色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环境光学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清说,绿色低碳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刘文清院士,长期从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已获得42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主持完成的“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和“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研究成果分别获2007年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201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工业革命以后,大量化学品生产和使用,污染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刘文清院士说,一些高强度污染排放,比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势在必行。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国家必须重视的环境问题,大气成分事关国家气候外交和国家安全,履行国际公约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国际义务。刘文清说,我国二氧化碳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有害气体排放开放的光路检测上,以及扫描成像气体遥测系统、无人机超光谱遥测等方面,我们已经在全国开展了这项工作。刘文清说,我国同时还对一些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和效果进行了评估。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已呈现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形式。
  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大数据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的科学研究方式,大数据平台、高效能计算中心等成为重要研究手段,科研体系向“开放科学”转型,线上线下的知识分享,跨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的合作,成为常态。
  刘文清院士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是艰巨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既要有减排技术,也要有增汇技术,“控制污染,实现低碳转型的绿色发展将成为主要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方向”。
  (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实习生戴宇航)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