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企业的“店小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20 18:34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7月20日讯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汉市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各区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区有了应急服务站
  应急志愿者随时待命


  7月20日,武昌区百瑞景社区应急服务站物资储备室,武昌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科工作人员陈诚(右)查看应急设备。 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生命重于泰山。“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住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也就守住了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武昌区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区门口,一块社区应急服务站的牌子光泽锃亮。“看着它,我们就特别有安全感!”社区老年居民胡木宝欣喜地说。
  6月4日上午,胡木宝的老伴在小区外不慎跌倒,接到老人求助电话后,社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志愿者迅速赶到现场,物业公司安保队立即在应急服务站取来担架等专业设备,并联系志愿者车队队员,将老人送到邻近医院检查,全过程不到30分钟。
  “有预案、有设备、有力量,社区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的能力更强了!”百瑞景社区党委书记王涯玲说,以往,社区往往苦于应急队伍缺失、应急预案不细致,导致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很难第一时间妥善处置。
  百瑞景社区应急服务站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社区千余名下沉党员编成抢险、运输、疏散等6支应急志愿队,队长姓名和手机号上了墙,他们各司其职,随时待命。在物资储备室里,消防器材、应急设备、防汛物资、破拆器材等百余种应急物资整齐地摆在货架上,其中不乏移车器、发电机等专业器材。社区工作手册上,10套特色应急预案清晰罗列,谁来做、怎么做,一目了然。
  “办实事就要办得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武昌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瑛浩介绍,自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将“加强社区应急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实事项目,武昌区应急管理局迅速行动,积极申请区级财政支持,指导百瑞景社区做好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响应、物资配备等工作,还加强培训,频繁来社区调研,听取居民和志愿者的诉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方案。5月,这个全市首个试点社区应急服务站建成。“由点及面,今年,这样的应急服务站要在全市1440个社区实现全覆盖。”
  为“企业直通车”扩容增效
  企业诉求24小时内必回应


  陈诚(右)查看科普展板。 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就要当好“店小二”,聚焦市场主体、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纾困,不遗余力。
  7月16日上午,青山区冶金大道边的武汉鑫猫钢材加工有限公司门前,看到一辆辆满载钢材制品的大货车从厂区驶出,企业行政后勤负责人谢先生面露欣慰,“货物进入厂区的道路通畅了,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
  谢先生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厂区狭小,原先只有一个大门供进出货,随着业务增长,物流通道不畅问题日益突出。在青山区厂前街道的协调下,冶金大道海绵施工项目部在近期工程施工中为企业预留了通道出口,并完成通道的施工,为企业新辟了一个出口。
  新出口建成后,问题接踵而至:厂区出口道路中心设有双黄线和交通护栏,进出车辆多为16米以上的平板挂车,转弯半径要求大,出车行驶限制,还容易造成路边设施擦损、路面交通堵滞等问题。
  “把隔阻通道出入的交通护栏以及标识线予以移除调整。”一位谢先生在城市留言板这样提出诉求。
  次日,他惊喜地看到,青山区交通大队交警前来企业调研,推进问题解决。他们认真听取企业意见,不断调整优化整改方案。两天后,青山区交通大队对此处交通护栏和标识线作了相应拆除,企业物流通道顿时顺畅了。
  “123家机构在线实时接单,急企业之所急,就要立即响应、迅速办理。”市经信局企业服务处负责人宗道林介绍,鑫猫钢材加工有限公司问题迅速解决得益于我市“企业直通车”平台。2019年5月,该平台正式开通,依托武汉城市留言板办理体系,实现企业诉求集中受理、转办督办、限时反馈、群众评价、主动回访。
  为让该平台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今年5月,市经信局将健全“企呼我应”机制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丰富企业问题收集渠道、整合问题收集平台、加强共性问题上报等方式扩充了“企业直通车”的“容量”和功效,并明确提出企业诉求24小时内回应的办理要求。近期,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施精准就业帮扶
  让更多就业困难人员端上“好饭碗”


  陈诚(右)查看应急设备。 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就业困难人员扶上就业路,办实事就真正抓到了共性需求、痛点问题。办成一件,带动一片,实事办好就是厚实的民生福祉。
  7月15日,卓刀泉街虎泉社区居民王先生紧握前来回访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手,充满感激,“解决了就业问题,生活负担减轻了,我有信心,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先生今年56岁,独自租住,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面对生活,他曾一筹莫展。
  “没想到接到一个电话,就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王先生说,前不久,卓刀泉街道组织社区就业服务专员进楼栋、电话访,深入宣传就业政策,他才知道,可到社区进行失业登记,将可获得推荐工作的机会和政策帮扶。
  “我们了解到他的经济与就业困难后,第一时间登记,并对他进行‘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虎泉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动员王先生参加街道组织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拓展工作技能,让王先生更加自信,能较快融入就业岗位。
  前不久,经指导和推荐,王先生获得一份在药房里值班的工作,令他非常满意。为减轻王先生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负担,社区工作人员还为他办理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并为他成功申报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将“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部署推进,将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等工作列入考评重要指标,压实责任,扎实落实。
  “每月电话回访、入户调查,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摸排调查,了解就业意愿和帮扶需求,建立实名台账,实施精准帮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该局累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4.9万人次。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高萌)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