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期中答卷”远超专家预期,武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处于重头戏位置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22 07:08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7月21日,朵朵白云下的武汉。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讯上半年,武汉经济“开局漂亮”,交出了优异的“期中答卷”。7月21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3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表示,武汉疫后重振、经济复苏的力度,超出我们的预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认为,武汉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堪称优秀,亮点很多;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晖明则表示,武汉经济的强势转正,在全国具有风向标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
  “期中考”成绩超预期
  “全年精彩”需发挥科创优势


  李佐军。
  7月2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从武汉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来看,武汉疫后重振、经济复苏的力度,超出我们的预期。这让人深刻感受到武汉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心和干劲。”
  李佐军说,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还在持续,国际关系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即使扣除了疫情导致去年各项指标大幅下降的因素,去年和今年的GDP平均值超过5%,“十四五”开局第一个半年实现了开门红。其中武汉的经济表现相当不错,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数字还尤其突出。
  李佐军认为,作为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武汉去年经济受影响比较大,“解封”又经历了抗洪、疫后重振,经济全面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由于武汉市委市政府工作比较到位,加上武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科技创新的能力比较强,经济富有韧性,所以从现有的经济指标表现来看,武汉今年上半年经济表现远超预期,表现出“快、好、强、稳”的良好势头。
  实现“全年精彩”,李佐军对武汉寄予厚望。立足“双循环”,他建议武汉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在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上有更大作为。李佐军认为,“双循环”的关键是扩大内需,武汉是汽车制造业中心,也是销售中心,建议进一步拓展汽车消费市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重点是新基建,武汉在信息数据的基础设施新基建等方面具备“起飞”的可能。(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
  武汉新旧动能转换表现喜人
  接下来要引领中部绿色崛起


  贾康。
  7月21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武汉通过一锤一锤钉钉子、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堪称优秀,亮点很多。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贾康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起了非常重要推动作用。他认为,武汉上半年在供给侧结构改革尤其是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表现喜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今年上半年全面开工,计划在3—5年时间打造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湖北实验室,以及5大类型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科创板上市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制造业都加快壮大。“武汉锐意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可期,下一步,武汉还要积极加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决高新技术卡脖子难题的大会战,在本土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万亿企业集群。”贾康说。
  近些年,贾康对于能源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引擎。他欣喜地看到于7月16日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其注册登记系统设在武汉,将带来超千亿元产业,引领中部绿色崛起。
  贾康还注意到,武汉上半年招商形势喜人,小鹏汽车、新希望集团、华联SKP等国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纷纷进军武汉,众多跨国公司在汉设立华中总部。他说:“武汉这个城市的发展机会是非常明显的,企业和资本对投资武汉信心很足。”
  贾康建议,武汉要继续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奋斗精神。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源泉,要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为此武汉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企业的“负面清单”管理要落到实处,政府要以自我革命的胆识、魄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正面清单”和“责任清单”。
  “武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在全国一盘棋里,处于重头戏的位置”,贾康说:武汉要积极融入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创新思维进一步发掘内循环的支撑力和潜力;并应继续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内外循环相得益彰的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
  在全国具有独特区域性产业集群
  武汉经济强势转正具有风向标意义


  张晖明。
  上半年武汉GDP比2019年同期增长3.5%,实现强势转正。“武汉疫后重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晖明说,武汉经济的强势转正,在全国具有风向标意义。
  张晖明表示,去年以来,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得比较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国产供销关系逐步恢复,这说明中国产业体系自身的自我配套能力比较强。具体到湖北武汉,跟全国疫后重振、经济复苏是基本同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表明武汉的整个产业体系是全国性产业分工体系、产业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武汉已经从受去年疫情冲击,断崖式下滑的低谷走出来了,这非常好。”张晖明说,随着全国经济的强力复苏,武汉各项经济指标都有非常好的表现。从产业结构来看,武汉区域产业特点非常明显,在全国产业分工体系里面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比如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脑、光纤、工业机器人等高新产业今年大幅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表现抢眼,同比增长514.4%。这正好赶上了社会对汽车消费的升级,助力汽车产业升级。
  在他看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在中部地区具有龙头地位。武汉城市产业基础雄厚、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消费人口集聚,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位于武汉的中国光谷在全国产业版图地位特殊,影响巨大,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这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集聚能力有关。未来还要在产业链、价值链、产业集群打造上更好发力。
  张晖明建议,立足现在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大背景下,武汉要继续练好内功,以技术创新不断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在内涵、质量、效率、低碳方面发力,促进经济增长真正转向内涵式增长、质量型增长、低能耗增长、技术驱动型增长,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长江日报记者谭德磊)
  【编辑: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