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全国多位专家学者认为《意见》赋予重大使命重大机遇,武汉要提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24 06:26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阳逻港。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讯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指导下,中部地区崛起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明确强调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意见》勾勒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7月23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深入解读《意见》。专家们认为,在中部地区,湖北、武汉被《意见》点名最多,充分体现了湖北、武汉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武汉在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等方面寄予厚望。
  专家们表示,《意见》明确了武汉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的战略位置,赋予了武汉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机遇,武汉应扛好扛实重大使命责任,在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跃升等方面,应有更大担当和作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汉欧列车(资料图)。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意见》是新发展格局下对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升级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表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继2006年《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之后,中央层面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指导文件。
  秦尊文认为,相较于过去十几年间中央层面出台的关于中部地区发展的文件,《意见》发布的时间节点、背景以及相关表述都有显著差异。
  “文件名从过去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转变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部地区要跨越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秦尊文说,“中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现今背景下提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次全面升级。”


  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生产车间。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党中央、国务院布局,中部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布局,专家们认为,中部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原所长肖金成表示,中部地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国内大循环主要是扩大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具有很大潜力。首先,中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水平高。其次,劳动力丰富。我国劳动力过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力丰富成为中部很大的优势。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聚集,进而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个别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城市经济也将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
  肖金成说,过去认为中部地区地处内陆,对外开放不占优势,现在这种区位劣势正在转变。武汉“九省通衢”,是长江经济带和京广京哈南北大通道的交会点,发展潜力巨大;郑州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米字形交通体系,使郑州市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硚口区荟聚中心。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意见》密集“点名”中部地区六省省会城市,强化核心功能,赋能更大责任
  《意见》密集“点名”中部地区六省省会城市,专家们认为这是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以及以这些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作的统筹安排。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叶振宇表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战略地位可概括为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了这些中心城市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的示范作用;二是突出了这些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三是突出了这些城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的作用;四是突出了这些城市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俯瞰阳逻港。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肖金成说,《意见》更加明确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战略位置,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当然也将承担更大责任。目前,中部地区已形成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也会加强、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意见》对各城市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武汉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仔细研究《意见》对中部地区六省省会城市的要求,专家们发现,有一些相通之处,比如明确要求“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但是,城市之间也有一些不同。
  《意见》提到武汉,涉及“光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信息光电子”“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区域航空枢纽”“临空经济区”等众多关键词。
  除了武汉,郑州、合肥也在《意见》中被多次提及。
  秦尊文认为,从2016年中央提出建设武汉、郑州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以来,中部地区两大龙头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意见》对郑州的要求,多集中在航空航运方面。与此同时,《意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合肥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秦尊文认为,《意见》强调了郑州和合肥在航空航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武汉而言,应当进一步发力,整合力量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光特别注意到《意见》描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时“点名”武汉,“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合肥的要求是“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模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
  “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合肥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李光说,虽然合肥的科教资源不如武汉优越,但合肥依托中科大的产学研结合体系,让中科大成为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引爆点,吸引了一批新经济企业和人工智能企业落户。
  对此,李光表示,武汉的科教资源和实力、产业基础都比较雄厚,特别是湖北正在建设的7大实验室以及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均布局在武汉,将对武汉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也必将推动武汉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武汉要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品质创新生态系统,为释放武汉科技创新潜能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阳逻港码头,运输车辆川流不息。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专家建议武汉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跃升
  “《意见》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多处‘点名’武汉,明确了武汉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的战略位置。”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光表示,“当前武汉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构建‘965’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等产业集群。着眼于长远和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和着力实现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跃升。”
  李光说,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从“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跨越,需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产业化等创新的全链条上关注和贴近市场需求,构建创新者、创新需求者和创新服务者三位一体的创新利益共同体,通过建设创新生态圈,以源头创新(基础研究)为起点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从而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打造安全可控的供应链。
  “武汉高校、科研院所众多,产业基础雄厚,发挥出科技创新的潜能,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一定能,也一定行。”李光表示。
  秦尊文认为,《意见》提到坚持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并提出“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这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过去强调中部地区的粮食、能源产业。如今突出强调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对武汉而言是一次机会。”
  “武汉制造业有深厚基础,先进制造业更是起步较早。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充分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秦尊文举例说,武汉经开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仅与传统汽车产业息息相关,也能提供后续增值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
  秦尊文还注意到,《意见》中提出“创新跨区域制造业转移利益分享机制,建立跨区域经济统计分成制度”。他认为,这句话虽未明确提到武汉,但与武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不断加速,武汉在周边城市形成众多飞地经济、托管园区,必须有相配套的政策跟进,才能保证长久、可持续的发展。”秦尊文建议,湖北省应当统筹考虑,在收益分配方面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政策,让武汉与周边城市享受长期利益。
  秦尊文认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武汉的职责使命更大,应当坚持聚焦在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定位上。“武汉应用足用好科教资源,加速布局落地新的关键技术、未来技术、智能化技术,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吴曈 李金友)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