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实录 | 武汉市召开“965”在行动——聚焦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产业地图编制及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28 16:2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张斐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何建文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润长新洲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江波蔡甸区委常委、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时间:
  2021年7月28日16:00
  张斐 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一直以来关爱和支持江夏区的各位领导、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江夏未来产业发展情况。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决策部署,未来几年,江夏区将围绕武汉市“965”产业体系,坚持“人、产、城”融合,深入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以实施“五谷共建”为抓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提升、科技创新提能、招商引资落地见效,扮靓滨湖、临山、沿江“三重秀带”,努力把江夏打造成为武汉“经济前庭”和“生态后院”。
  在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方面:一是突出打造“一心”。以纸坊城区为中心,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提速建设青龙山、八分山、大花山为代表的“三山”城市森林公园,推进城市功能和品质“双提升”,打造现代商务、金融商贸、文旅休闲等亮点区块,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南部新城核心区。
  二是聚力打造“两轴”。东西产业发展横轴以江夏经济开发区的金港、大桥、庙山、藏龙岛等园区的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南北城乡发展纵轴以文化大道—107国道为依托,承载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商务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大健康产业集聚,带动南北协调发展。
  三是示范打造“两片区”。北部城市发展引领片区以江夏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强化与中心城区功能板块的错位协调发展;南部生态经济示范片区聚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标杆区。
  四是有序打造“多组团”。抓好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推进大健康产业组团、智能制造产业组团、现代服务业产业组团、都市农业产业组团、文旅休闲产业组团、新材料产业组团高质量发展。
  在实施“五谷共建”方面:一是做强“康谷”。依托“一室两所”(P4实验室、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武汉血液制品所)为代表的“国家队”,加快推进江夏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和推进国家疫苗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抢占生物疫苗、血液制品等大健康产业发展风口,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新地标。
  二是做响“南光谷”。对标光谷的工作标准、创新发展环境,协同发展,争取变“光谷南”为“南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上,加快推动光迅科技、盛帆电子等龙头企业发展及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在数字经济上,围绕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以跨界融合大力推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支持“AI+脑科学”应用研究,谋划建设“中国未来教育城”,打造中部地区智能教育产业新高地和人工智能教育国家级示范区。在装备制造业上,加快推进海康威视、中铁科工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现代服务业上,以文化大道、金龙大街为主轴,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发挥金港码头、金口物流中心、大花岭铁路货场等集散中心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三是做大“东车谷”。以上汽通用武汉生产基地为核心,加快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引进汽车芯片、电池、电机等高附加值关键零部件项目,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本地化,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领军企业,夯实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产业板块。
  四是做实“文谷”。发挥好江夏大学城优势,依托腾讯教育第二总部、武汉纺织大学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推动未来教育城、电竞动漫项目落地。擦亮“中山舰”“江夏黄”“谭门京剧”“手指画”“湖泗古窑址”等五张“文化名片”,加快安山康旅小镇、恒大科技旅游城、灵山矿苑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做优“农谷”。坚持真做农业、做真农业,坚守“农地姓农”底线,探索生态保护和用地管制刚性约束下的柔性发展,把1200平方公里的南部乡村打造成为武汉“生态战略后院”。依托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鲁湖都市田园综合体、法泗万亩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为示范,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具有江夏特色的乡村振兴全国样板。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美丽江夏活力无限,开放江夏商机无限,投资江夏前景无限!欢迎大家结缘江夏、投资江夏、收获江夏,再次感谢大家对江夏区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谢谢大家!
  何建文 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黄陂区委区政府,向大家一直以来对黄陂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黄陂产业发展情况。
  黄陂是武汉首个GDP千亿新城区,是全省县域经济GDP规模唯一过千亿的县市区。围绕全市“965”产业体系布局,黄陂区聚焦产业地图,实施“433”工程,即谋划布局“三城一区”四大战略空间,积极打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前川新城战略新兴产业园三大千亿产业园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在构建“三城一区”战略空间布局方面:我们将按照全市“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承接武汉城市“主中心”、支撑临空经济区副城、融入长江新城副城、链接武汉城市圈,形成“三城一区”发展格局。
  一是打造港产城一体的武汉天河航空城。以天河国际机场为核心,规划198平方公里范围,围绕大枢纽、大会展、大休闲、新航空、新医疗、新生活,布局国际会展新城、航空企业总部区、临空物流区、临空智能制造区等功能区,推进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武汉航空港自贸区、机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全国室内净展面积最大的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今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6万座专业足球场。完善空铁衔接布局,服务保障沿江高铁天河站、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今年开工建设,推进区域空管职能顺利转至武汉,实现天河机场从区域枢纽机场向国际门户枢纽机场跨越,将天河航空城打造成为武汉双枢纽机场城市的首要承载区。
  二是打造商贸旅一体武汉国际贸易城。依托汉口北商贸物流区,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武汉国际贸易城,打造集内外贸易、智能交易、金融服务、时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最大、世界领先”国际商贸之都和时尚活力之城。依托新“汉口镇”,形成“时尚消费、商脉传承”的华中特色商业文旅地标。依托抖音电商直播武汉基地,完善企业集采、供应链数字化及共享供应链、共享云仓等配套服务,实现“货经汉口活”。依托全省唯一的民营银行众邦银行总部打造众邦金融港,创建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集聚区。依托全国最大的垂直电商平台卓尔智联,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应用,推进“新贸易方式”,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汉口北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打造全市进出口增长第三极。
  三是打造产城居一体的前川新城。推进33平方公里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投资550亿元建设前川地铁小镇,建成集商务办公、城市综合服务、高端住宅于一体的生态宜居智慧城镇。加快全球最大的室内冰雪娱乐综合体甘露山文旅城建设,今年完成主体建筑,冰雪水镇商业街开街运营。
  四是打造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发挥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好山好水生态资源优势、木兰主题文化三大优势,打造100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目前已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群1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6个,成为全国A级景区最密集区(县市),获评全国首批和最具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有一个景区叫黄陂”全域旅游品牌。创建木兰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争创全国首个全域旅游服务国家质量奖,成为全域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制定者、引领者,从全国最强之一变为全国唯一。
  在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方面:以临空枢纽经济、商贸物流经济、文旅生态经济为特色,打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为全市“五个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
  一是装备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珠宝时尚等三个千亿先进制造业。以中车长客为龙头,推动今创“地铁超市”整车配件制造、陕建机、山河智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创建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以卓尔通航为龙头,建设“武汉造”通用飞机生产基地;推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扩大产能,建设华中地区最大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以翰宇药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多肽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建设中国最大的多肽原料药生产基地。以周大福为龙头,建设全球最大的时尚珠宝生产加工基地。
  二是商贸物流业集群。整合全国综合市场排名第二的汉口北市场资源,突出“线上+线下、批发+零售、内贸+外贸”结合,依托汉口北武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深入推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外综服”融合发展,推进兰亭集势等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聚集发展,将“汉交会”打造成“卖全球、买全球”的贸易主平台。探索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友谊贸易博览园,提升百联奥特莱斯的服务能级,力争销售额从全国第六上升到全国前三。建设以菜鸟骨干网、普洛斯为代表的临空物流板块,加快推进天河机场B保物流中心、德邦华中总部智慧产业园,新加坡淡马锡丰树、香港世顶、新加坡银石智能供应链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文化旅游业集群。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新增“四大景区、三个特色小镇、十大精品民宿”新木兰旅游系列。新建木兰夫子山乡村度假区、木兰天创乡村度假区、木兰大余湾乡村度假区、木兰中华恐龙园等四个投资50亿元的景区。加快木兰古道文化小镇、木兰黄花涝千年古镇、木兰姚家山“红色小镇”等3个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新增民宿100家以上,培育木兰·樾和林泉、木兰·斜阳耒筑、木兰花乡等精品民宿新品牌。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3500年前,武汉在黄陂起源;3500年后,武汉从黄陂起飞。我们真诚期待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来黄陂投资兴业、观光打卡,合力谱写武汉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刘润长 新洲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新洲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关爱新洲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真挚的感谢!
  新洲区是武汉东北部水陆门户和生态屏障,版图面积1500平方公里。阳逻国际港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港,“水铁公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稳居国际内河航运港口第一方阵。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作为全市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之一,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相继建成投产,已具备年产20枚火箭、240颗小卫星生产能力,“中国星谷”横空出世,与东湖高新“中国光谷”隔江呼应,产业承接能力突出,融合对接优势明显,是全市“965”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板块。
  展望“十四五”,为贯彻落实全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一主四副”空间发展格局,我区主动担当长江新区副城建设使命,紧紧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区域经济能级,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航运物流、智能制造、建筑业、农文旅等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全力打造“四区一高地”,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是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充分凸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地位,加快卫星产业园、火箭产业园发展,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荷载、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及终端设备制造,加快创建全国首个天基物联网、卫星互联网应用示范区,助力武汉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招引培育空天信息产业,加速与光芯屏端网融合发展,形成“智能装备+空天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光谷与星谷联动发展格局。到2025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是打造航运物流产业集群。以阳逻国际港24.39平方公里合作区为核心,探索建设内河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到2025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水铁联运比例达到15%以上,推进武汉新港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枢纽港。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东向依托“黄金水道”牵手亚太经济圈、西向凭借“中欧班列”连接欧洲经济圈,建成铁水联运二期,实现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成运营。突破性发展临港经济,培育壮大港口金融、货代、船代、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建成武汉物流交易所(物联商务区)、华中贸易服务区总部。推动阳逻综保区列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拓展区域,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建设阳逻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网购保税+线下直提”新业务模式,培育一批线上经济、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突出阳逻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主阵地,依托正威国际、宝武集团、武船重工等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倾力打造半导体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现代专业化园区,打造中电光谷智造产业园、联东U谷电子科技产业园和阳逻国家级医疗防护装备制造基地。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叫得响亮的品牌,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四是打造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建筑产业之乡”品牌地位,促进建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汪集新型绿色产业园等园区,推进水泥、石膏板、混凝土等传统建材绿色转型。依托中建三局、三木和森等龙头企业,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应用。紧盯北新建材、德美涂料等骨干企业,横向拓展装饰石膏、墙纸墙布、建筑遮阳等配套生产业务。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在传统建筑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智能建造产业规模,围绕高端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配套等重点领域,以产品供给侧结构升级带动市场需求侧结构升级,巩固提升“建筑产业之乡”品牌地位,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智能建造”产业名片。
  五是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依托仓埠紫薇都市田园,加快推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以打造伟光汇通邾城古镇、仓埠特色小镇、问津文化小镇、温泉旅游度假村、泛涨渡湖都市田园综合体等为重点,加快建设东部生态文化游、西部赏花休闲游、南部湿地郊野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美丽新洲潜能无限,开放新洲商机无限,投资新洲前景无限。我们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每一位客商在新洲投资放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
  谢谢大家!
  黄江波 蔡甸区委常委、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蔡甸区委区政府,对大家一直以来对蔡甸区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全区版图面积1093.17平方公里,是知音故里,是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区。蔡甸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美、区位优越,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全区版图面积1093.17平方公里,是知音故里,是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区。蔡甸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优美、区位优越,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一直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五个中心”要求,精准对接“96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车谷副城建设,高标准谋划编制产业地图,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在空间布局上,我们始终注重空间结构优化,着力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及空间布局。重点发挥“两城引领”作用,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城关等区域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形成产城融合示范,打造生态新城。其中,重点建设的39平方公里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是湖北武汉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们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示范引领、面向未来、模式创新”,举全区之力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体验消费、高端国际健康医疗、节能生态、绿色智慧交通、创业服务等六大主导产业,推动中建·中法之星、优炫信息安全产业园、光控特斯联、长江日报文创园、中法航空产业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一座产业创新、生态宜居、低碳示范、中法合作的生态之城正日见雏形。
  以61平方公里的蔡甸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对接、对标、配套、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产值千亿级中等城市规模现代化产业新城。目前,已吸引伟巴斯特、优尼、博格华纳等30余家日资、美资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等四个百亿级产业链。特别是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落户蔡甸经济开发区,我们将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中德经贸合作交流的展示窗口、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在重点打造“两城”的同时,我们由点及面、扩面提质,推动“三带联动”“六镇协同”。
  其中,“三带联动”,即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服务,打造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探索不同类型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打造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
  同时,我们发挥区域特色,实施“六镇协同”,即: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农旅小镇;擦亮文旅融合名片,打造九真文化小镇;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旅游名镇;发展园艺经济,打造国家园艺小镇;做足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文章,打造国际湿地小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公园,打造现代农业小镇。
  在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上,我们既着眼全市“965”产业布局机遇,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身的产业要素资源和发展潜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制造、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引领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精致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创性谋划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精致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精致农业取得长足进步。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挥电装、伟巴斯特、博格华纳、佛吉亚、立中等汽车零部件国际知名企业的引领优势,承接“车谷副城”产业资源外溢,不断丰富汽车产业链形态,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25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智能制造产业。依托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牧野汽车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家电等领域,全力打造全省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全域发展理念,构建“一轴三区”空间布局,即以嵩阳大道为主轴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以花博汇、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法知音小镇为核心,打造窗口性示范景区;以九真山、嵩阳山、索河为主体,打造发展核心区;以消泗油菜花海、沉湖湿地为主体,打造生态旅游延展区。力争到202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全市“光芯屏端网”产业布局,依托冠捷、恒生光电、恒发科技等重点企业,积极培养打造5G产业生态链,重点发展汽车显示屏、智能终端显示屏等高端显示产业。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值达400亿元。
  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产业。依托欧派集团华中智造基地、绿明华天、美巢等重点项目,加速家居智慧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新型绿色建筑建材、智能家居等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兴增长点。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依托常福大健康产业园、上药科园等重点项目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三甲医院,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医药食品、中医药及医药物流产业发展,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配送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集医疗、养生及绿色食品于一体的康养休闲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挥中法生态城、常福之心、柏林地铁小镇等产业平台优势,集中优质资源,集聚发展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领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价值提升,带动商贸服务、康养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升级。
  精致农业。依托张湾蔬菜产业示范园、白湖水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农业补短板提升、品牌农业等十大工程,推动农业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创建3个田园综合体,打造8条精致农业产业链、8个精致乡村休闲游示范村。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宜居宜业宜游的蔡甸区欢迎大家做客蔡甸、投资蔡甸、落户蔡甸!再次感谢大家对蔡甸发展的关注支持和积极宣传!
  谢谢大家!
  记者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洲阳逻港时强调“要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请问刘区长,结合武汉965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新洲区将如何加快实现打造国家黄金水道的目标?
  刘润长 新洲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视察阳逻港,作出“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亲自为阳逻国际港发展定向把航。新洲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锚定“黄金水道”目标,主动融入省委“一主引领”和市委“四副做强”发展布局,围绕965产业体系,按照“四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强力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建设,加快培育阳逻港物流金融贸易千亿产业集群,坚持“以港兴产、以产带城,港产城融合”,充分发挥铁、水、公、空、轨立体交通互连优势,真正实现黄金水道“流金淌银”。
  一是坚持以港兴产,加快建设大港口。深化港航合作,巩固阳逻至上海洋山港和外高桥“江海直达”天天班航线;宜宾、泸州、宜昌、荆州、岳阳、九江等地港口水水中转航线;武汉阳逻港至日本江海直达航线;长江—大运河“武汉—淮安—徐州”集装箱班轮航线,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模式,拓展沿江捎带新航线。提升智慧港口枢纽能力,加强对码头智慧化升级改造、场内调度和集卡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推动阳逻港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项目建设,探索建设内河首个全自动化码头,打造长江内河港口智慧化引领。到2025年基本建成阳逻国际港24.39平方公里合作区。
  二是坚持以产带城,加快发展大物流。推动“港产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一港三城”为核心,全力发展临港总部经济、港航服务业和航运金融贸易,建成华中贸易服务区总部、阳逻国际港航运总部。发挥综保区开放创新优势,把物流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打造数字化物流新生态,推动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积极发展保税经济和口岸经济,建设阳逻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聚焦“网购保税+线下直提”新业务模式,培育一批线上经济、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到2025年,将阳逻国际港建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重要平台,实现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
  三是坚持港产城融合,加快构筑大交通。以多通路多式联运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加快港口型国家枢纽城市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阳逻国际港与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快速连接线建设,实现水港空港高速联动;完善智能集疏运通道体系,大力推进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疏港通道项目建设,建成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铁路专用线、江北铁路新洲段,提升香炉山车站等级。到2025年,力争建成贯通东西、辐射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地区枢纽港,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构筑“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交通体系。
  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支点长江·港通全球”推介会已顺利举行,8月1日二期项目即将开港运营,这将是新洲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产业、全力建设长江新区副城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诚邀各位莅临新洲考察指导、洽谈合作。立足“十四五”,新洲区将紧跟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勇担黄金水道“大使命”,力接航天强国“大战略”,善谋交通强国“大文章”,擘画新洲发展“新蓝图”。
  记者
  听了您刚才的介绍,中德国际产业园是蔡甸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域,也是未来重点打造的产业平台,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下园区当前的建设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黄江波 蔡甸区委常委、蔡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谢谢您的提问。中德国际产业园于2019年9月落户蔡甸,是见证中德友谊和中德国际合作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高水平开放平台。园区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平方公里,拓展区3平方公里,70%以上为工业用地,其它为学校、商业、物流仓储等配套用地,起步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一是坚持国际标准、中德特色,高标准规划建设德国中小企业产业园、德国中小企业孵化器和德国企业之家。德国中小企业产业园主要布局电子信息集群区、智能制造集群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区等产业集群,重点为德资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包括单层、多层、高层厂房及部分定制区域。德国企业科创孵化器定位是智能制造、创新研发基地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主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会议、培训空间,以及员工招聘、配件采购、订单管理、技术支持、中介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德国企业之家由德国欧博迈亚公司设计打造,建筑面积约5000㎡,由中德国际产业园展厅、国际会议区、国际生活馆、国际创新区等四大功能模块组成,为企业提供集展示、孵化、办公、培训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建成并对外开放。
  二是坚持政策最优惠、服务最高效、支持力度最大,打造投资环境最优园区。坚持把产业作为驱动产业园发展的第一动力,制定发布《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产业发展政策》,涵盖企业落户、金融、高管人才等方面8项相关支持政策。精准出台《中德国际产业园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落户的德资企业,从土地、厂房、落户、固投、金融、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市率先实行“净地”挂牌、“标准地”出让、建设“标准厂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全生命周期+帮代办”服务模式,设立企业服务区,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三是坚持以产促园、以园兴产、产园融合,加快聚集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物流四大产业。先后引进优质企业32家,其中,外资企业17家,包括伟巴斯特、西门子、迪莫、欧颂和莱茵科斯特等一批德资项目。汽车工业的著名全球供应商伟巴斯特投资5亿元建成公司全球最大工厂,规划年产能天窗200万套、电加热器120万套、充电产品60万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推动蔡甸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时期,中德国际产业园将签约引进20家以上德国或德资背景企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亿美元,加快建成中德合作典范园区、武汉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谢谢!
  记者
  请问江夏区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斐 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近年来,江夏区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推进高校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谋划推进金龙大街科创大走廊、环汤逊湖创新示范带、“阳光创谷”和腾讯研发中心等楼宇建设,初步形成“一廊一带一谷多楼”创新格局。着力构建“领军型+青年型+技能型”人才发展体系,推动科创要素有效对接,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失误的容错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联动,湖北江夏实验室、武汉纺织大学新材料等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加快落地见效,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创新平台迅速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速聚集。
  下一步,江夏区将按照武汉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能工作要求,强化政策支持,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谷”等载体,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地图落地,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全区域创新、全社会创新的创新生态,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记者
  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是黄陂区集中打造的三大千亿园区。请问,黄陂区是如何推进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的?
  何建文 黄陂区人民政府区长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2020年8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黄陂区会同武汉地铁集团,启动33.6平方公里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25年力争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形成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科技研发中心、未来轨道交通观光体验中心,实现武汉、中国及全球轨道交通“武汉造”。在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坚持产业链集聚,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集中布局国家、省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轨道交通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智慧维保、轨道交通工程装备、轨道交通企业总部、轨道交通技术培训服务、轨道交通展示观光体验全产业链。已引进中铁磁浮、中企重科、中铁锚固等18家上游原材料、工程装备企业,中车长客、南京尼康、上海电气泰雷兹等23家中游整车及配件制造、牵引通讯企业,百川智能、成都铁山等3家下游维修保养企业。
  二是坚持以企业主体,创新轨道交通政产学研模式。建立以交控科技、新科佳都等13家入园区企业为主体,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支撑,政府最优产业、金融政策支持,实行“四不像”新型研究机构管理模式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成为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分院。成立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争创国家数字建造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轨道交通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双基地联动建设,以企业主体、科技赋能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编辑:贺方程 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