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芯屏端网”延伸到城市圈
长江日报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全会指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撬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重点在中心城市。武汉必须坚决扛起“一主引领”责任,在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在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四个方面,武汉真抓实干,持续发力,更好发挥全省“一主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擎,彰显龙头城市使命担当。
国内领军企业纷纷来汉设总部,城市能级品质加快提升
市民在金银湖湿地公园游玩。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看准武汉发展时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纷纷进驻武汉,总部经济活力十足。
今年以来,武汉吸引了科大讯飞、中科创达、中国电子等多家高新企业来汉设立区域总部。
今年4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正式签约。公司总裁吴晓如表示,未来3年内,科大讯飞将深入推进在汉发展布局,计划建成科大讯飞华中总部、讯飞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
2020年9月,武汉市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汉落地中国电子华中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园,就数字城市业务加强合作。据了解,中国电子将在武汉经开区建设“2总部”(中电系统华中区域总部、中国电子数字产业华中总部)和“3中心”(中国电子华中研发中心、“华中产业云”数据中心、数字城市运营中心)。
致力提升城市能级,武汉坚持完善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不断深化总部经济。武汉提出目标蓝图:到2025年,武汉市总部企业数量力争突破40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型央企在汉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企业数量达80家。
着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用绣花功夫完善精细化管理锻造高颜值城区。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与广大市民人居环境息息相关。
“家门口建起了口袋公园,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打球、跳舞、下棋,大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7月28日晚7时许,在江岸区文卉苑口袋公园内,在此休闲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一配套感到高兴。在后湖大道百步亭段安居路口南北两侧,改建一新的文卉苑、世博园两座口袋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
目前,武汉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未来五年计划新建城市绿地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打造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品牌,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精致街区的建设让城市品质魅力更加彰显。江岸“历史之径”、江汉“百年商道”、硚口“汉正老街”、武昌“昙华林路”……不久后,武汉一批特色老街将以全新面貌问世。
武汉企业在鄂州带动近30家产业链企业,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加快
7月29日,位于鄂州葛店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流线化智慧工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深入,以主导产业为主要带动引擎,城市圈内纷纷构建起配套产业。
7月12日,由武汉东湖高新区、黄冈市合作共建的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目前,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引进落户10余个项目,总投资逾40亿元。其中,由华星光电配套企业投资1.5亿元建设的优达光电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生产的OCA光学胶通过武鄂高速公路30分钟就能到达武汉华星光电。TCL环境资源处理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规划用地达200亩,建成后处置总能力达14万吨/年,将为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重大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这个月,位于潜江微电子产业园的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全新的厂房内搭建设备。“潜江位于武汉城市圈,交通方便、运输成本低,而且潜江还能提供价廉物美的原材料,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现场负责人说,公司已经签约成为武汉部分芯片企业的上游企业。据了解,随着长飞潜江科技园一至四期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晶瑞股份、鼎龙控股、达诺尔科技、中巨芯科技、北旭电子、和远气体等行业龙头相继落户,潜江“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今年5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上,9座城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城市圈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5项合作协议。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全方位承接圈内产业转移,已成为发展大趋势。
“10年前华工科技来到葛店时,还属于拓荒者。如今厂区两侧的路,一条叫创业大道,一条叫建设大道。”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说,如今,为华工科技配套的原料、零部件等企业,已在此集聚近30家。
不止华工科技,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也正在向鄂州延伸。为华星光电供应发光粉末的武汉尚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工厂建到了鄂州;做半导体紫外LED核心器件的武汉优炜星,在鄂州建有生产基地;为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两家上游企业供货的三安光电驻扎在距两企业不远的葛店。
眼下,武汉城市圈正在加快建设,“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理念深入包括武汉在内的9个城市。这一变化,在交通、民生领域也有诸多体现。
今年初,随着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开通运营,武汉地铁首次走出武汉市,进入“跨市域铁路”时代。目前,武汉地铁正积极谋划市域线路建设,与鄂州、孝感等城市深入对接。
3月31日,湖北省内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正式启动,全省首批62家医疗机构上线,其中武汉城市圈9城51家机构进入首批试点。
与此同时,武汉城市圈已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武汉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9个城市的公积金中心将朝着更加深入协同的合作发展新格局不断努力。
异地就医在汉率先“破冰”,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协同发展
茶颜悦色武广店。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中游三省市考察调研,为三地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系统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第一次走出长沙就将首站选在武汉,并且首批就签下20多家门店。“武汉和长沙离得近,方便管理,有什么问题,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就到了。”“茶颜悦色”老板娘孙翠英说。
武汉、长沙、南昌,一衣带水,共饮长江水,共谋高质量发展。
从2013年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每年一届,从未间断。围绕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在其他城市也能像本地一样直接刷医保卡,是很多老百姓的期盼,正在逐渐变成现实。”这个月,武汉市率先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跨省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异地就医“破冰”。
立足长江,沿江省市正积极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在南昌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间,总部位于武汉的华工激光为江铃汽车提供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正在赶工。该款切割设备精度堪比绣花针,运行时定位精度可达0.03毫米,能实现7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华工激光与这家江西龙头企业形成了汽车智造的产业上下游。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三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北斗产业,是武汉的一张名片。长沙韶光则是武汉导航院的股东之一。据了解,长沙韶光拥有强大的FPGA芯片研发设计团队,这也是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所需的核心技术,双方在芯片研发设计上协同发展,让武汉、长沙在北斗产业“同向”而行具备更大前景。
武汉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国家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武汉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建设、开发试验研究可圈可点,下一步更要借全省、全国、全球之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在“十四五”时期形成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创行先锋示范区,武汉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电源大厅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明确强调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布,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勾勒蓝图,其中8次提及武汉,明确了武汉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的战略位置。
科技创新,是武汉扛起推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重任的一大“法宝”。7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内,科技工作者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开展研究试验工作。据了解,该装置的多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中脉冲磁场强度水平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建成了主控制系统和辅助监控系统,实现多电源、多级磁体和多科学实验站的协同工作及精确时序控制,位居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
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坚定扛起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历史使命。
目前,武汉正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持续实施数字经济“573”工程,加快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新产业,强化光纤光缆、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研发制造能力;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赋能,力争建成1—2家全球灯塔工厂、培育10家互联网工厂、打造100家智能工厂和1000家数字车间,加快形成未来工厂梯队。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
这个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为武汉更好发挥绿色发展引领作用带来“双重机遇”。上个月,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宣布创建全市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长江新区也正着力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创行先锋示范区。
据了解,武汉市正开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申报、设立“武汉碳达峰”基金、规划建设长江低碳产业园、谋划举办“碳中和国际峰会”、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
武汉正抓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契机,进一步深化碳市场建设,发挥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率先在中部地区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编辑:贺方程】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全会指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撬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重点在中心城市。武汉必须坚决扛起“一主引领”责任,在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
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在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四个方面,武汉真抓实干,持续发力,更好发挥全省“一主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擎,彰显龙头城市使命担当。
国内领军企业纷纷来汉设总部,城市能级品质加快提升
市民在金银湖湿地公园游玩。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看准武汉发展时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纷纷进驻武汉,总部经济活力十足。
今年以来,武汉吸引了科大讯飞、中科创达、中国电子等多家高新企业来汉设立区域总部。
今年4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经开区正式签约。公司总裁吴晓如表示,未来3年内,科大讯飞将深入推进在汉发展布局,计划建成科大讯飞华中总部、讯飞人工智能华中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
2020年9月,武汉市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汉落地中国电子华中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园,就数字城市业务加强合作。据了解,中国电子将在武汉经开区建设“2总部”(中电系统华中区域总部、中国电子数字产业华中总部)和“3中心”(中国电子华中研发中心、“华中产业云”数据中心、数字城市运营中心)。
致力提升城市能级,武汉坚持完善高端要素集聚功能,不断深化总部经济。武汉提出目标蓝图:到2025年,武汉市总部企业数量力争突破40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型央企在汉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企业数量达80家。
着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用绣花功夫完善精细化管理锻造高颜值城区。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与广大市民人居环境息息相关。
“家门口建起了口袋公园,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打球、跳舞、下棋,大家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7月28日晚7时许,在江岸区文卉苑口袋公园内,在此休闲的市民们无不对这一配套感到高兴。在后湖大道百步亭段安居路口南北两侧,改建一新的文卉苑、世博园两座口袋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
目前,武汉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未来五年计划新建城市绿地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打造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品牌,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精致街区的建设让城市品质魅力更加彰显。江岸“历史之径”、江汉“百年商道”、硚口“汉正老街”、武昌“昙华林路”……不久后,武汉一批特色老街将以全新面貌问世。
武汉企业在鄂州带动近30家产业链企业,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加快
7月29日,位于鄂州葛店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流线化智慧工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不断深入,以主导产业为主要带动引擎,城市圈内纷纷构建起配套产业。
7月12日,由武汉东湖高新区、黄冈市合作共建的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目前,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已引进落户10余个项目,总投资逾40亿元。其中,由华星光电配套企业投资1.5亿元建设的优达光电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生产的OCA光学胶通过武鄂高速公路30分钟就能到达武汉华星光电。TCL环境资源处理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规划用地达200亩,建成后处置总能力达14万吨/年,将为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等重大项目提供配套服务。
这个月,位于潜江微电子产业园的晶瑞(湖北)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全新的厂房内搭建设备。“潜江位于武汉城市圈,交通方便、运输成本低,而且潜江还能提供价廉物美的原材料,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现场负责人说,公司已经签约成为武汉部分芯片企业的上游企业。据了解,随着长飞潜江科技园一至四期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晶瑞股份、鼎龙控股、达诺尔科技、中巨芯科技、北旭电子、和远气体等行业龙头相继落户,潜江“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
今年5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上,9座城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城市圈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5项合作协议。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全方位承接圈内产业转移,已成为发展大趋势。
“10年前华工科技来到葛店时,还属于拓荒者。如今厂区两侧的路,一条叫创业大道,一条叫建设大道。”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说,如今,为华工科技配套的原料、零部件等企业,已在此集聚近30家。
不止华工科技,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也正在向鄂州延伸。为华星光电供应发光粉末的武汉尚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工厂建到了鄂州;做半导体紫外LED核心器件的武汉优炜星,在鄂州建有生产基地;为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两家上游企业供货的三安光电驻扎在距两企业不远的葛店。
眼下,武汉城市圈正在加快建设,“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理念深入包括武汉在内的9个城市。这一变化,在交通、民生领域也有诸多体现。
今年初,随着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开通运营,武汉地铁首次走出武汉市,进入“跨市域铁路”时代。目前,武汉地铁正积极谋划市域线路建设,与鄂州、孝感等城市深入对接。
3月31日,湖北省内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正式启动,全省首批62家医疗机构上线,其中武汉城市圈9城51家机构进入首批试点。
与此同时,武汉城市圈已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武汉公积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9个城市的公积金中心将朝着更加深入协同的合作发展新格局不断努力。
异地就医在汉率先“破冰”,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协同发展
茶颜悦色武广店。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中游三省市考察调研,为三地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系统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网红”茶饮品牌“茶颜悦色”第一次走出长沙就将首站选在武汉,并且首批就签下20多家门店。“武汉和长沙离得近,方便管理,有什么问题,一个半小时的高铁就到了。”“茶颜悦色”老板娘孙翠英说。
武汉、长沙、南昌,一衣带水,共饮长江水,共谋高质量发展。
从2013年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每年一届,从未间断。围绕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在其他城市也能像本地一样直接刷医保卡,是很多老百姓的期盼,正在逐渐变成现实。”这个月,武汉市率先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跨省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异地就医“破冰”。
立足长江,沿江省市正积极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在南昌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间,总部位于武汉的华工激光为江铃汽车提供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正在赶工。该款切割设备精度堪比绣花针,运行时定位精度可达0.03毫米,能实现7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华工激光与这家江西龙头企业形成了汽车智造的产业上下游。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三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北斗产业,是武汉的一张名片。长沙韶光则是武汉导航院的股东之一。据了解,长沙韶光拥有强大的FPGA芯片研发设计团队,这也是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所需的核心技术,双方在芯片研发设计上协同发展,让武汉、长沙在北斗产业“同向”而行具备更大前景。
武汉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国家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武汉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公共科技服务的平台建设、开发试验研究可圈可点,下一步更要借全省、全国、全球之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在“十四五”时期形成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创行先锋示范区,武汉主动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电源大厅工作。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明确强调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7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布,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勾勒蓝图,其中8次提及武汉,明确了武汉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的战略位置。
科技创新,是武汉扛起推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重任的一大“法宝”。7月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内,科技工作者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开展研究试验工作。据了解,该装置的多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中脉冲磁场强度水平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建成了主控制系统和辅助监控系统,实现多电源、多级磁体和多科学实验站的协同工作及精确时序控制,位居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
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坚定扛起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历史使命。
目前,武汉正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持续实施数字经济“573”工程,加快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新产业,强化光纤光缆、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研发制造能力;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赋能,力争建成1—2家全球灯塔工厂、培育10家互联网工厂、打造100家智能工厂和1000家数字车间,加快形成未来工厂梯队。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引领作用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
这个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户武汉,为武汉更好发挥绿色发展引领作用带来“双重机遇”。上个月,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宣布创建全市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长江新区也正着力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创行先锋示范区。
据了解,武汉市正开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申报、设立“武汉碳达峰”基金、规划建设长江低碳产业园、谋划举办“碳中和国际峰会”、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
武汉正抓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契机,进一步深化碳市场建设,发挥碳交易市场化机制,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率先在中部地区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