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全国碳市场“满月” 成交额3.55亿元,量价稳定,活跃度待提升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8-16 23:1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8月16日讯 8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满月。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成交量701.88万吨,累计成交额超3.55亿元。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首日。(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摄
  一个月来,全国碳市场运行如何,企业参与活跃度如何,未来怎样发展,给湖北武汉带来怎样的机遇?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和企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湖北武汉更应该发挥碳市场双重优势,做强做大碳市场,引领中部绿色崛起。
  日均成交量31.90万吨
  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
  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10.0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500,000吨,成交额25,750,000.00元。截至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018,842吨,累计成交额355,025,031.45元。
  据记者梳理,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满月的22个交易日中,日均成交量为31.90万吨。从成交方式来看,超八成碳交易为挂牌协议交易,而且超六成发生在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日。从价格波动方面看,碳价自开市以来呈波动上涨趋势,日收盘价均未低于全国碳市场开市首日收盘价。
  “总体来说,价格稳中有升,运行平稳,但交易量不高。”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以48元作为开盘价,目前最高成交价为61.07元,日成交量除了首日为410万吨,一般在几万到30万吨之间变化,50万吨以上的很少。
  该人士指出,当前碳市场交易情况整体符合预期。企业开户后不是立马需要交易,离履约截止日还早,企业需要交易数据来对后续市场价格走势做出判断,这也需要时间。
  据悉,今年全年是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涉及各省级主管部门以及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湖北共有46家企业被纳入全国首批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相关企业。
  【三大因素制约】
  武汉暂无发电企业参与交易


  “等到9月份后再决定是否交易。”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化学专责相关负责人江裕介绍,该企业属于国家能源集团管辖,一方面,碳资产交易工作优先在集团内部企业交易,这样可协议议价,暂时没有收到上级部门相关交易的通知。另一方面,该企业碳配额只发放三分之二,剩余碳配额可能到9月才能发放下来,所以还不清楚今年有多大盈余。“万一现在卖了,年底不够用又要高价买回,就不划算啦。”
  据悉,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进行节能改造,结构调整,去年就有近3万吨盈余在湖北碳市场交易。今年,作为全国首批碳市场交易企业,在2月份就注册登记了,目前一直没有交易。
  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统计,目前纳入首批交易的近10家武汉发电行业企业已开户登记,但均未参与市场交易。
  “造成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介绍,首先,目前配额分配相对比较偏松,仅仅让发电行业参与交易,其他行业企业和投资者都未能进入市场交易,交易活跃度有限;其次,碳市场上线交易后,还有很多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出台和完善,不确定性很强,所以企业的观望较多;第三,一些企业碳资产的管理还待完善,交易后亏了谁来承担责任?赚了钱如何入账?这些制度、组织、能力建设还要加强。
  【专家建议】
  发挥碳市场双重优势,推动绿色崛起
  目前,在全国碳市场运行同时,还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碳市场试点省市,形成全国碳市场和地方7个碳市场“齐头并进”的格局。
  如何提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齐绍洲建议,首先,让碳市场投资者多元化,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把碳金融市场做起来;其次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建设;第三,加强未来政策的可预期,尽快出台其他行业进入市场,减少不确定性。
  据悉,根据全国碳市场的总体设计,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未来将包括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抓紧对这些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
  湖北武汉既有全国碳市场,又有湖北碳市场,如何发挥双重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齐绍洲建议,湖北试点行业覆盖16个行业,投资者和企业比较成熟。湖北要把现有成熟优势,做一些创新,降低碳市场门槛,纳入更多行业企业。比如开发更多的清洁项目,增加如“森林碳汇”等交易产品,先行先试,让全国和地方碳市场二者发挥协同优势。
  对此,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化学专责相关负责人江裕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碳价基本在50元/吨,而湖北碳市场为35元/吨,全国碳价比湖北碳价高很多,这对湖北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我们公司会拿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节能改造,力争在全国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永平称,作为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武汉通过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把资金逐步引入到减排提效高、能源转型快的企业,实现碳市场稳步运行及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绿色崛起。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