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基层治理的伟力来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 长江时评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8-17 20:4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武汉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打伞,一手干活”,越是两手抓、两手硬,对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越是一次考验,能够做到既行动高效而又波澜不惊,证明武汉的基层治理能力的成熟有效。
  基层是工作的前线,也是落实的一线。对于基层治理,超大城市不仅不能有丝毫轻视,相反还要提高政治站位,比任何地方都要给予更高的重视。
  基层治理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当国家、市、区三级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地将各种服务解决在家门口,避免让群众跑路;二是基层是社会利益的发生源、社会矛盾的聚合源,基层治理必须及时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基层治理正在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源、社会价值的共生源,推动基层群众由社区认同走向社会认同、再由社会认同走向国家认同。
  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现了公共服务下沉的必然,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各类公共服务。例如,疫情防控实际上是城市一级的公共卫生应急服务,基层是这种应急任务的承接者。解读这种应急管理的本质,社区、小区可以被视为基层治理的一个个“堡垒”,它们的力量是在于对基层群众的动员、组织。目前,动员、组织、任务分发成为基层工作的基本模式,已经在社区一级常态化工作中模式化。
  这种模式的核心变量是任务,基层治理做得好不好,关键是基层承担什么任务以及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基层治理必须及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在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外主动担责,从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确定工作任务,并在动员组织群众的基础上分发和完成任务。
  提倡基层主动担责是需要的,而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基层治理常态化的方向是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对基层群众的需求,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回应程序,确保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群众有感受,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美好在家周边实现。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