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他的风筝如何飞起来,地大青年首部动画斩获全球32奖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8-20 20: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8月20日讯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学生王鸿伟忙着动画作品《风筝》(Kite)的发行工作,并着手准备新作品。
  截至目前,王鸿伟的处女作《风筝》已入围全球71个电影节,涵盖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包括奥斯卡奖、欧洲电影奖等多个世界大奖资格赛,共斩获大小奖项32项。
  处女作斩获全球大小奖项32个
  “想画一幅全开的画,首先要画好一幅8开的画来证明自己具备这个水平。”在朋友的启发下,王鸿伟决定用首部动画作品《风筝》去“敲开”全球各大电影节的大门。2020年2月起,王鸿伟开始了处女作动画《风筝》的全球征战。
  一开始,王鸿伟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风筝》究竟能走到哪里,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然而仅仅过了1周,王鸿伟就收到了一封入围通知邮件,这让他高兴坏了。紧接着,好消息纷至沓来:2020年五、六月份,开始斩获大大小小奖项,总计32项。 

  王鸿伟获得的第一个奖,印度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金狐奖。
  收到第36届华沙国际电影节的入围及邀请尤其让他兴奋。全球仅有4部动画入围该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风筝》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部中国作品。华沙国际评审团评价,《风筝》是一部叙事和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动画作品,足以看出中国青年动画导演的创造力和导演功力。对王鸿伟来讲,这是一份莫大的肯定。
  因疫情影响,他没能亲自到电影节现场,但王鸿伟面对一整个电影院的欧洲观众,进行了长达近3个小时的英语问答。后来,《风筝》被波兰国家影像资料图书馆收录。
  硕士毕业后没找工作,借了5万元回家做动画
  《风筝》一战成名,但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的艰辛,鲜有人知。
  2018年,王鸿伟走了一条在外人来看很不寻常的路。硕士毕业没找工作,也没创业,而是向几个好朋友借了5万元,回到甘肃老家研究、制作动画。
  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蓄谋已久”的计划。
  2015年正式读研前夕,王鸿伟问了自己两个问题:究竟喜欢、擅长什么?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事是什么?苦苦思索后,答案揭晓:自己应该珍惜并开发自己的创作天赋,潜心钻研创作。
  这个过程需集中精力,因此王鸿伟一改本科常态,尽可能避开不必要的活动和交际。没多少人知道王鸿伟真正在做什么,以至于有同学、老师认为,他不思上进、不务正业。
  “你怎么不去找一份工作?”硕士毕业回到家里,做着一些外人看不懂的事,尽管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但王鸿伟的身边还是出现了一些嘈杂的声音。王鸿伟努力向大家解释,自己不是没事干,也不是在啃老,只是在专心做动画,但很难得到真正的理解。后来,他不再解释,期待着让作品替自己说话。
  失眠中灵感闪现,《风筝》在祁连山下飞了起来

  2019年,王鸿伟制作风筝时的情景。
  老家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也是王鸿伟的画室。
  《风筝》源自偶然的灵光一现。研二一整年时间构思的第一部动画《卡尔》进展不顺,一小部分镜头始终无法用自己当时掌握的制作技术实现,眼看时间过了半年,《卡尔》仍旧没有完成。质疑声再次响起,这让他十分痛苦,越发无法集中精神做事。
  有一次,王鸿伟望着家门口巍峨的祁连雪山,心中想,是不是只有走进深山,才能更好地创作呢?
  不曾料想的转机出现了。2019年3月8日晚,王鸿伟又一次失眠,发呆过程中,灵感闪现,脑海中出现神奇的画面:云端深处飞来一只巨大的白色风筝,风筝带来一个巨大的盒子,盒子被一个全身通白的小孩捡到。小孩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躺着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孩……这一构思,给王鸿伟打开了新的思路,他决定搁置那部迟迟无法做完的动画,而是先做一部相对简单的动画。当晚,他连夜写好《风筝》的剧本。次日,新作品《风筝》的制作就提上日程。

  王鸿伟首部动画作品《风筝》截图,也是当初的灵感来源之一。

  王鸿伟首部动画作品《风筝》截图。
  创作期间,王鸿伟的手机正巧坏了,屋子里又断了网,便索性在不到10平方米的卧室里,闭门造车。2019年六七月份,王鸿伟的好友张菲逊加入,在他的协助下,两人白天高效做动画,晚上去球场踢足球,同年9月,《风筝》诞生。  
  “要相信自己,要看到希望。”王鸿伟说,看到希望之后,剩下的就是奋斗和坚持。就像,风筝不是随便就能放飞的,需要寻找风,也需要紧紧握住手中的那根线。(长江日报记者谭芳 通讯员王俊芳)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