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多重“压力测试”下,武汉的韧性与韧劲|武汉一周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8-23 06:2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重新开放的“东湖之眼”摩天轮。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通讯员邹卉 摄
  上一周,陆续重新开放的东湖风景区室外景点、川流不息的早晚高峰车流、企业开足马力的机器轰鸣,让我们对武汉这座城市的“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韧性,通俗地讲,就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又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当我们谈论“韧性城市”时,通常会认为,这座城市具备强有力的抵御冲击、适应变化和自我修复能力,像弹簧一样迅速反弹。
  作为超大城市,武汉在经历突发疫情、极端天气这样的“压力测试”后,一次又一次抵御了冲击,迅速自我调整,城市发展的步伐没有被打乱,生产生活秩序有力恢复。
  “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这是武汉城市韧性的体现,更是源自城市的底气、能力与后劲。
  1个多小时内连发4次暴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多重“压力测试”不断增强城市应急韧性


  8月20日傍晚,武汉下起瓢泼大雨。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建设韧性城市”这一表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被重点提及。
  一座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有韧性,首先表现为在应对突发灾害时的有条不紊、灵活运转。
  武汉夏天雨水多,容易受到暴雨洪涝侵袭。去年夏天,持续43天的梅雨季,8轮强降雨,5次长江洪峰,武汉汛期总降雨量历史第一,中小河流、湖泊、水库全线超警戒水位。
  未雨绸缪,严阵以待。早在今年3月中旬,武汉就召开防汛备汛工作会,要求全市上下严阵以待,提高警惕性,加快推进防汛排涝工程建设,把查险排险整险贯穿始终。几个月来,市领导多次对防汛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8月初,武汉遭遇局部突发疫情,全市上下迅速紧张起来、紧急行动,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以最小代价实现最佳防控效果。
  从落实“快、狠、严、扩、足”到“快、严、准、实、统”,武汉不搞“一刀切”“一个药方吃到底”,采取适度的静与动、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措施,分区分类、分类分时、有差别圈层管理。
  封闭管理区域内,居民生活平安有序,物资供应充足,“买东西很方便,团购都能买到,价格和平时一样。”封闭管理区域外,地铁早晚上下班高峰依旧人潮不息,高架桥上依旧车来车往,大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跑步、遛娃、购物、叫外卖、取快递,生活一切如常。
  8月20日傍晚,武汉遭遇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要来了!”当天从15时29分到16时46分,武汉市气象局在1个多小时内连发4次暴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防汛、战疫、“极端天气”突击考,武汉同时应对多个考验,如同接连而来的压力测试。多战并举,迅速反应,水务、交管、城管、应急等各部门上下联动,全市“一盘棋”,有条不紊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
  市委市政府多次会议部署:把生命至上、避险为要落到实处,加强预测预警,增强预报信息实效,紧盯重点,确保除险彻底,应对举措也要因时因势、以变应变。
  联想武汉基地每天超10万部手机销往全球
  “戴着口罩”谋发展展现城市经济韧性


  联想生产的摩托罗拉(Motorola)各款机型需要经过130项的可靠性测试,才能出厂。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通讯员何璇 摄
  一季度“部署”、二季度“落实”、三季度“提升”、四季度“冲刺”,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确定的全年经济工作路径。
  上半年,武汉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稳中向好态势,在“开局漂亮”基础上实现“任务过半”:地区生产总值(GDP)8251.45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8.6%,比2019年同期增长3.5%。
  面对可能持续的“有疫情”和“无疫情”的反复状态,如何不被打乱发展节奏、确保实现“全年精彩”目标?武汉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戴着口罩”拼经济谋发展,以“拼抢实”作风,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加快推进:武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军企业二期项目启动;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年内建成;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加紧建设;高德红外产业园二期、药明康德总部等重点项目如期开工。
  企业发展指标持续向好。自主研发激光器核心器件及材料关键技术的锐科激光,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126%;联想武汉基地每天超10万部手机销往全球,今年产量屡创新高;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新车型下月上市……
  在用好各项宏观“硬政策”的同时,优化营商“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迈瑞医疗武汉基地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只花了26天,创下我省项目审批速度新纪录。今年以来,在企业开办等领域,武汉瞄准“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攻坚推进一批专项改革,做好“减法”为市场主体“松绑”,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目前,我们正加快项目建设,把因为疫情耽误的进度补回来。”眼下,光谷大悦城项目外立面幕墙正加紧施工。以之为代表,在光谷,300多个工地项目建设同时“快马加鞭”,“打伞干活”成为常态。
  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前
  连续作战锤炼干部作风韧性


  8月5日晚,汉阳区琴断口街七里一村社区下沉党员在核酸检测采样中。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一场接一场的“大战大考”中,武汉展示的城市韧性,不仅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硬资源”,更有干部扎实作风、社区组织动员能力、民众成熟的心态和科学素养构建的“软支撑”。
  “党员身份亮出来,关键时刻顶上去。” 8月3日,武汉启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一声令下,省市区三级4万多名党员迅速下沉社区支援,“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呼声在各个检测采样点回响;由网格员、党员、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防控队伍再度集结,他们总结上一轮下沉的有效做法,支援核酸检测、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封闭管理相关小区、防控值守、帮扶困难群众……
  “党员第一时间下沉,充实了我们的防控力量!”武汉市中南路街新民主路社区书记周如意说,看到党员工作队亮出的旗帜,居民们心里都很踏实,情绪稳定、生活有序。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见到了这种韧性的力量:社区基层工作者24小时穿梭在大街小巷,不怕苦,不怕累,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公安民警严把武汉三站一场“入口关”,坚守防疫第一道防线,严格又温情,细致又暖心。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医护人员奔赴疫情的最前沿,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完全浸湿的衣物,却依然耐心坚持。
  “疫情防控是对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大局观念、能力素质的现实考验。”省市领导多次在调研和会议中对各级干部提出要求: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责任、担当作为,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为了一个更健康安全的武汉
  有韧性的武汉人喊得动听得进


  市民在东湖绿道湖畔休闲观云。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周末,不少市民选择去东湖绿道游玩。值守在入口处的安保人员说:“武汉人戴口罩已经养成了习惯,文明出行意识越来越强,入园会自觉配合扫码、测体温。”
  面对这次局部突发疫情,市民王女士觉得,大家的情绪明显更稳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互相理解配合,为了一个“更健康安全的武汉”。
  线上的家庭群里,各种不实“健康小提示”消失,政府权威发布被第一时间顶起;线下的菜篮子里,货架上琳琅满目、满满当当。
  #武汉人防疫有多自觉#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公交线路上,乘客上车主动出示健康码;医院就诊时,市民自觉保持“就诊一米线”,在街头,骑共享单车的市民用消毒纸巾将自行车座板和把手仔细擦拭,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成为共识。在武汉经开区的企业里,大家就餐前自觉扫描餐桌上多出的“二维码”,方便公司掌握就餐时间、就餐位置和一同就餐人员信息。
  网友们发出赞叹“我永远可以相信这样的武汉”致敬这座在防疫中表现出巨大韧性的城市。基层一线的社区网格员感慨说,我们武汉人真是好样的,喊得动、听得进。
  九省通衢的武汉,历史上曾击退特大洪水,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定性成果。在这个汗流浃背的夏天,武汉人再次默契配合,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韧劲,一次又一次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标记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新高度。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郑汝可)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