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这样的武汉值得信赖|武汉一周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8-30 07:0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市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现场集中签约。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夏末秋初的武汉,奋进“提升季”,发展的势头火热不减。在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的第二天,武汉召开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一批“大而强”“小而美”“新而特”的“硬核”项目组团落户,再创单场招商活动投资规模新高。

  安全健康的武汉,生活热气腾腾,活力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座有着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面对零星散发疫情、极端天气等冲击,城市发展步伐没有被打乱,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展现出强大的抵御冲击和适应变化能力。

  “我们永远可以相信这样的武汉”,这不仅仅是微博上全国网友的一句赞叹,更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韧性活力,更友好的城市,更温暖的人民,更向上的发展,这样的武汉值得信赖。

  铆足劲冲刺撞线“全年精彩”

  单场招商活动投资规模创新高

  武汉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与会企业家接受媒体采访。 长江日记者郭良朔 摄

  “武汉发展势头很好,我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武汉的建设和发展。”8月27日召开的武汉第三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江河集团与武汉经开区签下“江河华中总部项目”。

  也是在这场大会上,138个项目现场签约,涵盖智能制造、汽车制造和服务、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项目着重强调要为武汉重点产业“补链强链”。

  “补链强链”,是武汉坚持“四伞并举、常急兼备、精准施策、统筹均衡”的举措之一。在光谷,已逐步形成上游光纤光缆、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块、下游光系统设备的产业链企业群;武汉经开区联合16家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成立“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全产业链的导入……

  武汉拿出的实绩让人信服。这座超大城市不仅有应急的勇气和担当,更有谋远的深思和定力。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武汉设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同时设立力争实现的拼搏目标,努力把负增长的部分补回来,把应有的正增长部分追回来。

  一辆辆汽车、一部部手机有序下线,铆足劲冲刺撞线“全年精彩”,一个个创新平台、一个个高端要素加速集聚,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今年上半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8251.4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5%,位居全国城市第9,保持了自去年以来“反弹力”势头。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后劲,在这里充分释放。

  招商专员如同企业“编外员工”

  企业家“朋友圈”争当武汉“新业主”

  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第三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回访商户。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本周,泽塔云董事长、CEO查乾的两个孩子就将在汉阳区入学就读。安徽人查乾笑称自己是“搬家”,也是“回家”。

  毕业于原武汉工业大学(今“武汉理工大学”)后,他在京创办了泽塔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成长为超融合云计算服务顶级企业,去年以来他开始与武汉接洽,汉阳区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企业落户,签约一周后投资款即到账。目前,泽塔云总部从北京搬迁到武汉,查乾正在发动企业“朋友圈”聚集到汉一起做大做强。他说,招商专员协调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他个人已在武汉安家,成了武汉“新业主”。

  武汉的各级“店小二”一刻没停,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力争让“新武汉人”在武汉投资放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8月,在蔡甸区大集街,企业服务专员刘汉明赶到信达时代最新的自动冲压生产线,一对一指导企业进行技改项目申报。企业总经理师伟说,跟踪企业发展多年的“老刘”,仿佛是企业的编外员工。武汉经开区税务局为解辖区凯晨公司资金周转之困境,两天实现925.54万元出口退税。企业说,“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近期,市委市政府派出多个督导服务组,调研各区、走访企业,深入一线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当前的武汉,正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

  “来了就如同一家人。”查乾说,相信在武汉我们会在云端飞得更高更远!

  既要建好大道也要修好小路

  群众的事再“微”再小也要马上办

  7月21日,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项目正式完工。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通讯员吴渊 潘海亮 摄

  今年9月就要交付使用的光谷汤逊湖学校(北校区),前期周边配套道路狭窄。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获知情况后,马上规划在学校边新建龙城环路,并确定为东湖高新区2021年10条“微循环”重点路网建设任务之一。开学前,这条迎接孩子们上下学的道路已经建成。

  “既要建好大道,也要修好小路。”今年以来,全市各区相继完工一批“微循环”道路。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你关心的,都安排上了。再“微”再小,只要让城市肌体健康,武汉马上办。从已排至“31号”的地铁线到家门口的微循环小路,路越织越密;从普惠性托育、幼儿园延时离园,到居家适老化改造,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每个人都要照顾到。

  今年,武汉再度成为全国59个“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之一。65项指标涵盖交通、教育等,直指民生,推动人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哪里需要修“微循环”路?哪里需要配建学校或医院?今后,武汉这些项目是否开建都将以城市体检报告为重要参考。

  “最大限度为群众着想”,武汉全市上下把“各项工作要更加精心、细心、耐心、贴心”落实到位,把对群众的关爱精确到每一个人,释放着浓浓的民生暖意。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今年1—6月,全市民生支出839.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较2020年同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武汉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会将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和短板项目化,利用三年时间实施“补短板工程”。今后,城市体检将做到“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力争早日将武汉建成“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旅美作家在武汉找到60多年前的友人

  这些善举每天都在武汉发生

  市民出示健康码绿码乘坐公交车。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前些天,一位八旬旅美作家通过本报寻友人,经武汉市民、媒体的热心接力,2天的时间里,就找到了60多年前的友人,他感慨地说:“武汉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且还是充满了亲情的城市,我会终生难忘武汉这座城市。”

  危急时刻见义勇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提醒乘客主动让座……这些善举,每天都在武汉发生。在武汉郊外一处水域岸边戏水的两名男孩突然落水,正在周围垂钓的张庆医生赶忙施救,定居武汉多年的他说“没想到还会在手术台以外的地方救人”;一名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再次捐髓救人,4年间他已累计献血接近1万毫升……

  一座城的发展史,也是一群人的奋斗史。武汉,这座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城市,曾建起长江大桥,建起中国光谷,又万众一心筑起防疫钢铁长城,这里拥有江河湖海的包容,有勇立时代潮流的闯劲,更有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坚韧。

  从主动出示绿码、自觉排队核酸检测、履行社区自治公约的普通市民,到义务抢险救人、多年坚持捐资助学的长江救援志愿队,武汉人识大体、顾大局,自信从容、自律守信、有情有义。

  这里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每十个武汉人中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算算武汉高校学子65.12%的留汉比例,听听武汉大学生在“光芯屏端网”等产业建功立业的故事,武汉的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科学家、企业家在各自赛道披荆斩棘,爱岗敬业的市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伟大抗疫精神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势能……与这样的武汉人在一起,定会在新时代演绎更多的精彩。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郑汝可)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