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经济学家潘家华参与国际谈判主张“碳预算”方案受到多国认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应向世界发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9-05 06: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
  潘家华简介:1957年生于湖北枝江,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家首批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王慧纯)气候变化和过量碳排放息息相关,面对挑战,人类命运与共。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环境经济研究,他为我们解读了“双碳目标”。
  从枝江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家
  潘家华曾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工作三年,又作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气候谈判的中方成员,奔走米兰、巴厘岛、哥本哈根等地参加气候大会,解释中国立场。他的起点却在湖北枝江的一个小村庄。
  “小时候的印象就是吃不饱,但那种温饱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父母还是让我们兄弟几个都念到高中毕业。”高中时期,潘家华遇到的老师来自武大、上海交大、北师大等名校。“他们给我熏陶和启蒙,让我觉得,知识非常重要。”
  高中毕业后潘家华当了兵,他心中不忘对知识的渴望,在驻地附近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恢复高考后,潘家华报名,考入华中农学院,到武汉求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此后,他进入学术的快车道:读研究生、进湖北省社科院、考上剑桥奖学金赴英读博、进入中国社科院做研究员。
  “心里总有个小火苗,希望尽一份力量做一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也为社会作贡献。”潘家华希望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年轻人。
  兴山县可作“碳中和”示范试点
  “双碳”目标摆上日程,各地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课题日益关注,出差考察成为潘家华的工作常态,他的舞台也由世界各地转为国内的青山绿水之间。
  7月中旬,潘家华带队到宜昌兴山县调研,结果令他眼前一亮,他认为,兴山县可作为全国提前实现碳中和的示范试点。“它的条件非常好,现在靠水电基本上可以满足自身用电的70%~80%;它还有相当高的森林覆盖率,如果将风能生物质能发展起来,公共交通燃油车改成电动车,那不就可以实现碳中和吗?我们认为兴山有这样一种可能,在2035年迈向碳中和。”
  潘家华说,目前有些人对“零碳发展”还存在固有错误认知。“还在说减排和发展矛盾,现在可再生能源比煤炭有竞争力多了。光能和风电设备的生产是个非常长的产业链,有巨大的就业机会,产生的零碳能源比煤炭更有市场竞争性,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机遇,不是负担。而且风能发电2角钱一度电,光伏7分钱一度电,假如你家在农村,有个地方能够自己发电自己用,何乐而不为啊?科技不断进步,你原本以为汽油是无可取代的,汽车一定要烧燃油,现在显然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能都比燃油车好。”
  他也强调,“双碳”目标不是齐步走,“有的地方走得慢,条件好有基础的地方先行一步,对国内来讲有一个引领和示范,也向国际社会展现我们的道义责任和担当”。
  主张“碳预算”方案受多国认同
  作为从事低碳节能研究的专家学者,每每站在国际舞台上参与谈判,又要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为中国鼓与呼,潘家华和其团队在巨大压力下争取话语权。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去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和发达国家一样的减排责任。各国就“谁应该减得多,谁减得少”争论不休,谈判僵持之时,潘家华和团队提出“碳预算”方案,一时反响甚大。
  回忆这事,潘家华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大量排放完成了碳资产积累,发展中国家没有积累,我们就按人均来匡算,形成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在第二年‘基础四国’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德国、日本、印度都明确表示支持这一方案。”该学术成果还获得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潘家华说,这些年来中国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上的实践经验可圈可点,应向世界发出声音。“工业文明发展范式的传统常规经济学理论解释不了也指导不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等重大现实问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是有普世意义的,要将之变成学理变成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想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新经济学理论上做些工作,形成让世界认可的中国理论。”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