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开学第一课:中国的大学,要扎根在中国大地上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9-07 16:3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举办了“开学第一课”,作为国内顶尖高校,他们的第一堂课中,都特别提取了一个关键字:“国”。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鼓励入学新生们要“为国求学”——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自觉,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毕生的追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则在为研究生开讲第一课时说:“大学不能脱离她所在的土壤而发展,大学是国家的大学。”他举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境外清华校友中超半数回国工作。
  “大学是国家的大学”,并非一时之语,它就写在一百年来的中国大地上。清华大学有110年历史,北京大学则超过了120年,包括这两所大学在内,很多百年大学本身就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被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和使命。中国最早反帝反封建运动萌芽于大学,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诞生在大学,当时山河破碎,虽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却在纷乱的时代里,走出了无数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大师。
  “为国求学”,也是很多著名科学家的人生描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积贫积弱的祖国,是无数学有所成者放弃优渥生活的惟一理由,是无数心怀大志者苦练本领的最大动力。重温历史,我们就知道,本没有什么象牙塔,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不是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实际情况来培养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
  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做学问、搞研究、育人才。如今国内很多大学都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所谓“世界一流”,既要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也要深深扎根于时代和国家,这样的大学才会获得有生命力的发展。
  当今正是大时代。我们站在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肩膀之上,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如此之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是时代与国家对大学的期待,也是当下中国的自身实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正是大学的使命所在。
  (图片制作 王语哲)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