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校外培训也是“办教育”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9-07 21: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肖畅
  9月7日,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就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明确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属性,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通知指向鲜明: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定位得到明确,而无论课堂内外,“教育”的内涵都不会变,本质都是立德树人,教育不是产品,更不能成为奢侈品。
  教育是事业。中央正本清源治理之下,教育培训行业经历转型之路,而在明确的公益方向下,未来这个行业也将鼓励更多人加入其中,助力更多的学生教育圆梦,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
  校外培训应遵循教育规律。我们看到,校外培训行业过度逐利之下,不仅是热钱涌入,家长焦虑日增,更让铺天盖地违背教育规律的伪科学、话术、套路披上教育之名,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伤害。这其实是生意的逻辑,生意需要扩张,“模式”需要复制,但教育不可能成为流水线上的快销品,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校外培训也需要情怀担当,“办教育”需要情怀来追求。校外培训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符合教育规律的根本前提下,这个行业呼唤更多对教育事业有梦想的人投身其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不是所有的事业要变身“逐利的产业”才能最大化放大内驱力,人也有向善的、高尚的冲动,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冲动,释放人向善的精神动力,教育行业不为,夫复何言?
  校外培训从事良心的事业,应当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成为社会事业的引领者。既然是“办教育”,归根结底就要把教育做大。校外培训如此,各个教育行业也都是如此。
  (制图:张莉)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