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正视畸形审美的社会危害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9-18 15:0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要求,坚决抵制文娱领域不良现象的渗透侵蚀,坚决抵制畸形审美。此前,广电总局也发布过一系列相关公告,数次提及,要树立节目正确审美导向,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文娱领域,出现了很多畸形审美,诸如过度减肥瘦身、网红脸、伪古风、审丑等等,或虚假,或病态,或扭捏,或性格扭曲……这些现象借助影视平台、网络新媒体的诱导、放大效应,成为当下一个审美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畸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消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审美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多元,精英走向大众,创造与消费并行的巨大转变。这是中国社会审美走向积极、健康的一个标志。但在这个发展进程中,难免泥沙俱下,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传播方式勃兴,审美方式也逐步从传统的“静观默照”演化为“群体狂欢”,不同的审美风格出现了“极化”现象——“推而至极”的畸形化:讲阳刚,就以粗野为美;讲优美,就以阴媚为美;讲精致,就以矫虚为美;讲趣味,就以恶搞为美……这些畸形审美常常打着多元的名号,颠覆着社会主流审美价值和标准。
  畸形审美的危害还不止于审美范畴,在社会领域也会造成至少三方面的危害:
  从中国的审美传统来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行之久远的一条主线,多元而求平衡,包容而分主次,深刻而不落偏执,厚重而不失光明,诸多的“行中道,致中和,求大同”构成了我们民族审美的内涵。而畸形审美,新奇或有之,却会形成一种消解宏大、消解中心、消解深度、消解历史、消解本质的文化“消解”力量,必然导向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
  从个体的本质来说,畸形审美其实是人审美异化的表征。畸形审美既是一种浅表化的娱乐审美——审美变成自我消遣而非精神提升;也是一种单向度审美——模糊了人的特殊性及个性。“畸形”会使人压抑正常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简化审美思考,扭曲审美价值判断,导致人的审美趣味、审美选择、审美理想和审美文化逐渐异化。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一种解构。
  从时代需求来说,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积极昂扬的审美,要有现代化叙事的雄浑厚重,而不是后现代叙事的萎靡低俗。畸形审美难以适应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崇高需要,难以溶入现代化进程的宏伟大潮。
  畸形审美让人失去传统主流之根,丧失主体性、全面性自我之魂,也回答不了时代之问。而坚决抵制畸形审美,不仅破,更要立,就是站在传统和当下的交叉口,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从博大的中华文明精神与伟大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生成一种健康的审美:它有趣味而不失崇高,以人民生产生活为源泉,创造而非模仿,它符合美的目的和美的规律,它能与积极向上的生活同频共振,它尊重历史、科学理性和艺术,它友善、宽容,它从不忘记人民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制图:张莉)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