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防汛陈列展”汉口江滩开展,225张历史旧照串联武汉防汛史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9-27 02: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6日讯可能没有哪个城市像武汉这样,千百年来与洪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武汉人民怎样抗争一次次洪魔,历史又留下哪些珍贵的片段?26日,“大江东去——武汉防汛陈列展”在汉口江滩开展。该展厅位于防洪纪念碑正下方,墙的另一侧则是汉口的防汛大堤。


  9月26日上午,市民参观武汉防汛陈列展。记者郭良朔 摄
  “自唐宋以来,武汉就开始筑堤御水。北宋政和年间,武昌开始修筑花堤(花蕊堤,现花堤街),绍熙年间修筑万金堤(大堤口)。”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观展嘉宾深入展厅。有人掏出眼镜,仔细研究展柜内的历史老物件,有人拿出手机留影记录。
  离解说员不足一米的距离,一位女士眼眶微微泛红,听得入神。采访后了解到,这位女士名为潘俊,他的父亲名叫潘良勇,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因过度疲劳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过世。
  “父亲以前在武汉市水利局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每年汛期他都非常忙碌。”在潘俊的记忆里,父亲话不多,但非常慈祥,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那个时候,他每天早早地就骑着车赶去单位,他在办公室里还会准备一架折叠床,有时忙得太晚,他就直接在单位休息,第二天再赶去现场。”
  因潘良勇每年汛期都会上堤工作,潘俊与妈妈、奶奶还有妹妹都未曾想到会有意外发生。潘俊说,父亲一辈子都在为武汉防洪事业做贡献,今天在“大江东去——武汉防汛陈列展”里,她仿佛看到了父亲奋勇拼搏的画面,也真正感受到了武汉防洪事业的伟大与不易。


  武汉防汛陈列展吸引众多市民参观。记者郭良朔 摄
  在陈列展现场,抗洪英雄王占成的妻子付桂芝凑近图片慢慢阅读。1998年7月30日,长江丹水池段发生溃堤性险情。68岁的共产党员、中石化离休干部王占成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跳入堤外江水,寻找堤防漏洞。“那个时候的防洪手段没有现在厉害,大家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老王也一样。”付桂芝说,现在武汉的防洪能力越来越强,城市安澜,老百姓生活也更加无忧。
  据了解,“大江东去——武汉防汛陈列展”历时1年策展,共收录历史旧照225张,今起对市民免费开放。该陈列展根据武汉防洪历史共分为前言、序厅及四个单元,以三次大洪水的为主线,分别介绍了武汉防汛防洪能力和防洪应灾体系的不断完善,观众可随着时间轴线,通过三次大洪水的记忆再现,了解武汉防洪能力和防洪应灾体系的点滴变化。


  武汉防汛陈列展吸引众多市民参观。记者郭良朔 摄
  听九八抗洪亲历者讲述当年刻骨铭心的故事
  67年前的9月2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贺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67年后的这一天,数位亲身经历过1998年抗洪的防汛老专家、民警和新闻人深情回顾曾经的抗洪往事。


  市水务局原调研员吴世纬。记者郭良朔 摄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的全流域大洪水,从6月30日龙王庙险段堤内相继出现裂缝、散浸、管涌各类险情。回忆往事,原市水务局调研员吴世纬感叹,当初是38万防汛大军用血肉之躯保住了大武汉。


  抗洪英雄马晓君。记者郭良朔 摄
  这段历史唤起了抗洪英雄马晓君的记忆。“23年前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我们所有人都毫不犹疑,争先恐后在‘生死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作为在1998年签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的一名共产党员,马晓君说,当年防汛形势严峻,走上大堤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998年7月30日,长江丹水池段发生溃堤性险情,68岁老党员、中石化离休干部王占成毫不犹豫跳进滚滚洪流勇堵管涌。作为最早一批现场采访报道王占成英雄事迹的记者之一,王南方至今仍记得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
  那天中午,听到“大堤冒水了”的报警,没有任务的王占成赶紧出家门查看,只见离防水墙脚几米远的地方,脸盆粗的水柱喷出五六尺,沙袋根本压不住。堤内有涌水,堤外必有漏洞。从小生长在海边的王占成拔腿就走,翻过防水墙,扑进了滚滚江流。
  要找江底洞口,先得找到江面漩涡,可水上铺满树枝烂木,漩涡根本看不见。王占成从水里捞起一根棍子,横握在身前。棍子足有两米多长,一来能推开水面杂物,二来万一漩涡“抓”人,先用棍子卡住洞口保命。
  终于,漩涡现形,他慢慢靠近,根据脚上承受吸力的大小判断着洞口的方位,瞅准机会,挪步上去,双脚卡在洞口,“有这么大!”他双手举过头,用虎口比划着,告诉大家洞口直径约有1米。
  噗通噗通,10多个年轻人应声跳下水,围住王占成用脚卡住的洞口,准备发力“围剿”。顿时,江中牵起一个以老英雄为圆心的圆圈。“我赶到时,刚好看到了这个圆。如今23年过去,江水中那个同心圆,依然历历在目”,王南方回忆,众人合力用被子包着石块喂漩涡下的漏洞,险情才得以控制。


  最早一批现场采访报道王占成的记者之一长江日报记者王南方。记者郭良朔 摄
  大江东去,数载春秋,伟大的抗洪精神薪火相传。一名防汛老专家将对历史的铭记、对时代的致敬浓缩于笔端:“千年风雨话沧桑,江城禹迹已渺茫。暴雨滂沱决天倾,洪水滔天漫大江。舍生忘死无所惧,水涨堤高一寸长。两江四岸拂绿意,人水和谐入画廊。”他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抗洪精神历久弥新,已经成为武汉永不言弃、开拓进取、永不服输、大步向前的动力源泉。防汛是武汉天大的事,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都会是。
  (见习记者杨丝涵 记者黄师师 王怡人 通讯员廖宇智 向丽华)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