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做好这几件事,普通人也能当好外来入侵物种的“天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10-10 23:4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0日讯 因即将在中国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以及首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物种保护、多样世界等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10日,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推出的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6课,面向青少年做了一次《外来物种入侵与生态安全》科普,受聘为武汉市自然教育首席专家的湖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兆华作为主讲人表示,当一个负责任的“吃货”、不胡乱放生,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天敌”。


  自然 通识课现场。 记者何晓刚 摄
  “吃货”办好事,“吃货”也办坏事
  大陆割裂、板块漂移、气候各异……亿万年前开始,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不同地带以独特物种、多样生物。其后,借助风、水、鸟、虫等自然媒介,以及有意的、无意的人工引种,不同地域的物种交换其实从未停止。
  而今生活里的很多常见物种,比如番茄、土豆、玉米……都是外来的。事实上,对待远道而来的外来物种们,并非都要严防死守,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等一批外来物种,被记为功绩。李兆华介绍,会被贴上“入侵”标签,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往往是那些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李兆华教授讲述入侵物种相关知识。 记者何晓刚 摄
  武汉人现在餐桌上的美食小龙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日本引进,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事实上,在野外,小龙虾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都极具威胁,还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水稻等作物有灾害性破坏,威胁粮食安全。但因为中国人爱吃小龙虾,这一外来物种尚未形成极大危害。
  小龙虾的案例也常常被网友们引用,以调侃在博大精深、花样百出的中华烹饪手法和“吃货”们面前,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外来物种。在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吃货”们的确办了不少好事,但也办了不少坏事。


  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记者何晓刚 摄
  比如,而今在武汉江湖里泛滥成灾的福寿螺,在1981年被引入中国时,也是作为食物。但因它口感不佳、寄生虫过多、威胁健康等原因,中国人又不爱吃它了。福寿螺在野外成功生存繁殖后,因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甚至能让水稻减产20%以上,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的有害动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每个人都能为中国提高“免疫力”


  小学生踊跃提问。 记者何晓刚 摄
  人若生病了,需要依靠免疫力打败“入侵者”,外来入侵物种也考验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疫力”。李兆华表示,中国与广袤的亚欧大陆密切相连,自古就有频繁的物种交换,相比美国、澳大利亚等所处大洲相对孤立的国家,中国的“免疫力”基础还不错。
  而刚刚发布的首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多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持续重拳出击,光是近十年来颁布和修订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就多达20余部。山水林田湖草全覆盖的法网,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但是,李兆华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遭受生物入侵威胁与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20年,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有近800种,已确认入侵农林生态系统的有638种。其中,湖北省外来入侵物种在2020年新增了7种,从163种上升为170种。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外来生物入侵发生并带来危害,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生物中,我国有51种。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


  主讲人李兆华教授。记者何晓刚 摄
  此次受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邀请,作为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专家团队成员,担任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6课主讲人,李兆华认为,面向公众科普、号召公众行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成为中国抵挡外来入侵物种“免疫力”的一个“细胞”。
  比起当“吃货”,李兆华更强调不要随意放生,“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买来的物种是不是外来的,养一段时间不想养了就丢到野外,或者喜欢放生物种,这都是可能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对待外来入侵物种,若不忍杀掉,最好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通讯员赵慧娟 赵银斐)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