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后一定再来!”
长江网讯(记者晋晓慧 见习记者王玮琦)“以后一定再来!武汉,魅力无穷呀。”
10月19日,百名网媒总编登上知音号游轮。记者詹松 摄
10月16日至21日,来自百座城市的百名网媒总编来到武汉,用双眼探索、用双脚丈量,邂逅了武汉的山水人文、白天夜晚,今日离汉时, 总编们意犹未尽,与武汉作出未完待续的约定。
“江城如画,美不胜收”
回顾武汉这6日最深的体验,诸多总编都提到夜游武汉的各种美好体验。这几日,百名总编夜晚相继打卡了江汉路、吉庆街、黎黄陂路、知音号、长江灯光秀、夜上黄鹤楼等诸多夜游项目,“夜晚的武汉很漂亮,处处夜色美。”武汉的夜色给龙虎网朱妮留下深刻印象,“一座城市想把游客留下来,就需要发展夜经济。”
10月20日晚,百名网媒总编夜览黄鹤楼。记者何晓刚 摄
“沉浸式氛围营造,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剧中人。”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更是令总编们直呼过瘾,朱妮表示,长江上的旅游资源很多,但整体规划的、参与感和互动感极强的文旅项目很少,“知音号非常好的运用了长江资源,这样品读汉派文化,非常好!”济南网运营总监杨秉鑫则收获了满满几屏照片,“武汉的夜色不论是从科技、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都给我很深的震撼。武汉的夜经济值得我们借鉴。”
赋予了光与影、声与画,千古名楼黄鹤楼在夜色中将一代佳话活化新生,7年前曾踏访过黄鹤楼的广州大洋网副总经理刘凯非常惊讶,“黄鹤楼变化是巨大的,真切感觉到了武汉这座城市在光速发展。”
10月19日,百名网媒总编登上知音号游轮。 记者詹松 摄
传统印象中,一座历史街区是古老的、静态的,每栋楼都写满历史的江汉路步行街,在夜色下给衡阳新闻网副站长陈琴带来的感觉却是青春的、创新的。百名总编们在江汉路步行街漫步时,与市民游客一同走走停停,“与时尚相结合,珍贵的历史场景也能在传统中绽放出新意来,让人耳目一新。”
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的夜晚则是轻松闲适且颇具文艺范的,街头唠嗑的老街坊们与咖啡馆元气满满的年轻人在这里都能获得夜晚一刻的美好,湛江日报社全媒发布中心副主任莫松萌称赞黎黄陂路是他所踏访过城市中,对老建筑保护细节做得较好、且很有烟火气的地方,对其盛赞有加。
10月18日,百名网媒总编参观江汉路。记者李永刚 何晓刚 詹松 摄
如何评价武汉之夜?“非常奇幻、非常美妙,武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多姿的地方。”安徽六安新闻网常务副总编吴炜以“非常”开头,“好一个缤纷武汉夜。”据了解,每晚还有更多的地方正在绽放着魅力,武汉目前已联动全市24个夜游区域和项目,推出了夜秀、夜游、夜演、夜逛、夜读、夜宴、夜娱、夜展和夜宿等九大产品和“璀璨夺目之长江夜游”等十条夜游精品线路,1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和江汉朝宗风景区位列其中,越来越多游客因武汉之夜留了下来。
“诗与远方,就在脚下”
武汉素有“江城”“百湖之市”美誉,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四分之一。湿地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8.9%,东湖则是位于武汉城中的一颗绿心。抵达东湖风景区,百名总编们徜徉在绿水青山中,空气带着青草和桂花芳香,让他们忍不住深呼吸了几口。
百名总编辑参观碧潭观鱼景点。记者何晓刚 摄
“东湖是武汉的绿肺,它对城市的作用不仅是公共休闲,还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器。仔细看过了东湖的水,能达到这样的生态成果,非常难得。”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会长胡宝祥曾在40年前来过东湖,40年间也时常来汉看过东湖,此次在碧潭观鱼景点清晰看到了成片的水下森林,鱼儿穿梭在水草中,另一侧成群的锦鲤生机盎然,他表示东湖生态治理效果非常明显,“无论在哪里,治理湖水是一项大课题。今天从水生物专家口中了解到了东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专业人士在水质保护中通过科学研究做了系列探索,再加上大众的自发守护,才有了如今城中心的绿水青山。”粤传媒副总经理文武军则在考察东湖后感叹道:“我在东湖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写照!”
百名总编打卡东湖沙滩浴场。记者何晓刚 摄
无论是东湖听涛景区的亭台楼阁、湖光山色、历史人文,还是东湖绿道的活力四射、沙滩浴场的文艺悠然、水上帆船的时尚运动,抑或是磨山楚城的古韵,都令总编们记忆深刻,尤其是在漫游中遇到的闲适打太极的市民、欢声笑语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到身在东湖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情调。
“武汉市民很幸福,这座城市会呼吸。”衡阳市石鼓区委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文恋说,东湖让人有一种想要慢下来的感觉,长江畔的江滩同样是这座城市送给市民游客的生态宝地。据了解,武汉江滩公园长度超70公里、面积超780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大的江滩公园,一江一湖承载着武汉人对水的情感,越来越多的自然山水在合理规划下成为人们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赋予着这座城市“会呼吸”的能力。
“3500年,城市正年轻”
武汉这座城市红色底蕴深厚,拥有诸多红色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在东湖前前后后居住工作了480多天。踏入位于东湖之畔的毛泽东故居,大多数人都被眼前所见所闻打动,眼眶湿润,“一代伟人,却一生简朴,听着讲解员的讲述,感触很深。”兰州新闻网副总编辑张郁亮感叹着,“希望更多人来到这里,听听伟人在东湖的故事,我想大家都会很有感悟。”
10月21日,“百城百名总编看武汉·探访红色经典”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记者何晓刚 摄
400多米的武昌红巷内,百城百名网媒总编们在武汉革命历史博物馆,也来一场深度红色之旅。一只上个世纪30年代的柳条箱、消失了60厘米的拐杖、沉稳古朴的红色砖瓦……“武汉真的是红色城市、英雄城市!”革命年代的历史物件让深圳新闻网副总编辑吴邦心潮澎湃,“我既是记者也是党员,来到这里深有感触,经历了宝贵的精神洗礼。”
“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点、网红打卡地。”10月21日,百城百名网媒总编走在昙华林文化小镇上,感叹着武汉历史文化呈现新颖。徜徉在被称为“活的武汉近代史书”的昙华林中,无缝穿梭在历史与现代纵横之间,看的是文艺的年轻调调,更是诉不尽的历史故事。
10月21日,百城百名总编走进昙华林。记者何晓刚 摄
重庆市大足融媒体中心龚果走在昙华林街区上,被中、西式建筑的历史文化气息迷住,也遇到了许多前来打卡、手持相机的大学生们,当了解到2020年昙华林人文小镇是第一批进入湖北省历史文化小镇名录的历史小镇,得知昙华林的历史与文脉后,龚果感叹于历史在当下的新生,“武汉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也有引进西方文化,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把精粹发扬出去,历史在这里变成了‘网红’,让更多年轻人乐于探索和传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龚果认为,在开发融入文化的旅游地域时,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内涵,才会让这座文化城市更具魅力,正如武汉一样。
【编辑:陈辰】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