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进社区,首先是“在社区”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武汉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道迎来北风呼啸的降温。
气温骤降,对独居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十分不友好。7日一大早,笔者所在的社区党员下沉微信群就“叮叮叮”活跃起来。网格员在群里发布活动,社区有17位独居老人需要打电话询问情况,不到半小时,党员们各自认领了任务。
笔者联系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奶奶,她接到电话十分意外,但也有听得出来的惊喜,她一切安好,却足足聊了十分钟才挂断。笔者翻阅了群里的党员下沉任务表,一年来,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到发放文明行为倡议书,从不定期清理小区角落垃圾到征集社区建设意见,从疫情防控值哨到极端天气照顾弱势群体,党员下沉真可谓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2020年8月起,武汉市14.9万名在职党员就近下沉,向社区“报到”,服务于民。党员进社区去干什么呢,怎样在干?一年多过去了,党员在社区的活动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列出“共建项目清单”,有的成立“活动小组”,有的各施所长,有的一起行动,高技术含量的比如为社区设计智能设备,普通小事的比如大家一起挥动扫帚清理垃圾,方式各样,内容也不同,但共同点十分突出:党员就在社区,且无处不在。“在”本身成为意义,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做得好;平时事不分大小,一呼即应。
对群众来说,看到了党员就看到了党,看到党员是什么样就看到了党的样子。不管什么级别什么岗位,在社区就是一名普通党员,大家一起搬重物、清垃圾、为民跑腿。社区里的事看上去很小、很普通,但正因为小、因为普通,才使党员的无处不在更让人安心。党员下沉社区,首先是“在社区”,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心里就会踏实。党员以政治身份与邻居们相处、在生活中自处,也是对党员初心的重温与感悟。
跟笔者聊了十分钟的奶奶,应该不会记得笔者的名字,但她会记得降温的那天有个党员问候她、照顾她,会感受到“党”时刻把她记在心上。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一刻无比形象实在,这是党员进社区最根本的意义。
【编辑:邓腊秀】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武汉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道迎来北风呼啸的降温。
气温骤降,对独居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十分不友好。7日一大早,笔者所在的社区党员下沉微信群就“叮叮叮”活跃起来。网格员在群里发布活动,社区有17位独居老人需要打电话询问情况,不到半小时,党员们各自认领了任务。
笔者联系的是一位年过八旬的奶奶,她接到电话十分意外,但也有听得出来的惊喜,她一切安好,却足足聊了十分钟才挂断。笔者翻阅了群里的党员下沉任务表,一年来,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到发放文明行为倡议书,从不定期清理小区角落垃圾到征集社区建设意见,从疫情防控值哨到极端天气照顾弱势群体,党员下沉真可谓是“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2020年8月起,武汉市14.9万名在职党员就近下沉,向社区“报到”,服务于民。党员进社区去干什么呢,怎样在干?一年多过去了,党员在社区的活动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列出“共建项目清单”,有的成立“活动小组”,有的各施所长,有的一起行动,高技术含量的比如为社区设计智能设备,普通小事的比如大家一起挥动扫帚清理垃圾,方式各样,内容也不同,但共同点十分突出:党员就在社区,且无处不在。“在”本身成为意义,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做得好;平时事不分大小,一呼即应。
对群众来说,看到了党员就看到了党,看到党员是什么样就看到了党的样子。不管什么级别什么岗位,在社区就是一名普通党员,大家一起搬重物、清垃圾、为民跑腿。社区里的事看上去很小、很普通,但正因为小、因为普通,才使党员的无处不在更让人安心。党员下沉社区,首先是“在社区”,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心里就会踏实。党员以政治身份与邻居们相处、在生活中自处,也是对党员初心的重温与感悟。
跟笔者聊了十分钟的奶奶,应该不会记得笔者的名字,但她会记得降温的那天有个党员问候她、照顾她,会感受到“党”时刻把她记在心上。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一刻无比形象实在,这是党员进社区最根本的意义。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