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60家!武汉必须奋力一跃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日益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抓手。
11月12日,武汉发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武汉将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3年,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超过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成为引领武汉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不久之前,武汉还曾发布《做响“武汉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也提到,到2023年,要培育一批专业化、有竞争力的“武汉制造”知名企业,力争入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
对比来看,在制造业领域,武汉力争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但武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会满足于此,还要再增60家。到2023年,武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力争达到260家。
当前,武汉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态势如何?武汉又将如何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微创光电的生产车间内,生产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组装或测试。摄影:周超 杨潇
1
“专精特新”并非新鲜事物。
简单来说,“专精特新”就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早在10年之前,“专精特新”概念就被提出。只是在当前补链强链、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时代背景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要培育尽可能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多个产业寻求更大突破。
今年以来,政策、资源和资金开始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部署安排,相关配套政策有望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长期专注于中高端制造细分领域、有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龙头公司,也就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快速脱颖而出。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2021年至2025年,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要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深耕专一领域,在细分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展开竞争,市场占有率也要高,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自2019年开始,工信部3年来先后认定公布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同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简言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经形成层次明晰的庞大“梯队”,基础正在越打越牢。
2
培育更多“小巨人”,武汉拿出重要行动方案。
按照武汉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来看,其培育和争创工作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武汉政府官网截图。
一是“强基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推动“小进规”攻坚,引导“专精特新”发展,通过奖励的方式,来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进而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后备力量,唯有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才会更多,“小巨人”的培育土壤才会更深厚。
二是“建体系”。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市、区分级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分类指导,形成有机衔接的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培育中小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梯次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招引“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优服务”。政府部门将推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精准服务支撑、强化要素资源供给等。特别提到,要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聚焦武汉“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清单,支持在工业“四基”领域突破一批制约武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来源:长江日报
截至2020年底,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万家,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259家。按照梯度培育体系来看,这些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重要“后备军”,主要企业能得到快速发展,就能进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道显示,湖北正在组织申报两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建立培育库。湖北明年申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或将超过300家,力争获批企业数达到全国总数的5%以上。如目标能顺利达成,湖北和武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将快速增加。
当前,武汉正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疑是重要抓手。武汉必须尽锐出战、全力推进、奋力一跃,快速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专”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精”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新”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武汉“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先进基础材料3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5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若干未来产业。
(3)“四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豪】
11月12日,武汉发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武汉将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3年,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超过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成为引领武汉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不久之前,武汉还曾发布《做响“武汉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也提到,到2023年,要培育一批专业化、有竞争力的“武汉制造”知名企业,力争入围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
对比来看,在制造业领域,武汉力争入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但武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会满足于此,还要再增60家。到2023年,武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力争达到260家。
当前,武汉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态势如何?武汉又将如何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微创光电的生产车间内,生产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组装或测试。摄影:周超 杨潇
1
“专精特新”并非新鲜事物。
简单来说,“专精特新”就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早在10年之前,“专精特新”概念就被提出。只是在当前补链强链、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时代背景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要培育尽可能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多个产业寻求更大突破。
今年以来,政策、资源和资金开始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部署安排,相关配套政策有望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长期专注于中高端制造细分领域、有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龙头公司,也就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快速脱颖而出。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2021年至2025年,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要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深耕专一领域,在细分市场掌握更多话语权,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展开竞争,市场占有率也要高,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自2019年开始,工信部3年来先后认定公布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名单,同时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简言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经形成层次明晰的庞大“梯队”,基础正在越打越牢。
2
培育更多“小巨人”,武汉拿出重要行动方案。
按照武汉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来看,其培育和争创工作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武汉政府官网截图。
一是“强基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推动“小进规”攻坚,引导“专精特新”发展,通过奖励的方式,来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进而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后备力量,唯有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才会更多,“小巨人”的培育土壤才会更深厚。
二是“建体系”。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市、区分级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分类指导,形成有机衔接的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培育中小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梯次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招引“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优服务”。政府部门将推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精准服务支撑、强化要素资源供给等。特别提到,要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重点聚焦武汉“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清单,支持在工业“四基”领域突破一批制约武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来源:长江日报
截至2020年底,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万家,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259家。按照梯度培育体系来看,这些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重要“后备军”,主要企业能得到快速发展,就能进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道显示,湖北正在组织申报两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建立培育库。湖北明年申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或将超过300家,力争获批企业数达到全国总数的5%以上。如目标能顺利达成,湖北和武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将快速增加。
当前,武汉正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疑是重要抓手。武汉必须尽锐出战、全力推进、奋力一跃,快速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名词解释
(1)专精特新:“专”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精”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新”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武汉“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先进基础材料3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5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若干未来产业。
(3)“四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