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增长16倍!光谷瞪羚企业奔涌而来
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一旦形成,新物种就会持续涌现。
11月12日,2021光谷瞪羚企业峰会举行。瞪羚企业,专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并跨越了创业“死亡谷”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羊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个头不大,却跑得快、跳得高”。
峰会发布的《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度,光谷共认定瞪羚企业502家,总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超过30亿元,其中64家企业去年营收过亿。
不久前,湖北曾发布首批科创新物种企业榜单。目前,首批入库的新物种有2家驼鹿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1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527家瞪羚企业。这些企业均分布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领域。不难发现,瞪羚企业其实就是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和驼鹿企业的“后备军”。
上述543家企业中,320家来自武汉,占比为58.93%。其中,214家来自光谷,约占全省的39.41%,武汉市的66.88%。光谷的214家新物种企业中,203家是瞪羚企业,9家是潜在独角兽企业(占比81.82%),1家是独角兽企业(占比33.33%),1家是驼鹿企业(占比50%)。
今年是光谷瞪羚企业培育的第11年,企业数量由最初的30家增至今年的502家,11个年头增长16倍,累计入选的瞪羚企业达1300余家。很显然,光谷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在瞪羚企业持续涌现的背景下,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
1
瞪羚企业是探索成长跃迁的先行者,始终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光谷的502家瞪羚企业中,有216家为首次上榜,创历年新高,占比43%,较2020年“上新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光谷瞪羚企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今年216只新晋瞪羚平均年龄仅为4.5岁,超过6成的瞪羚在3岁到7岁,且成立时间越短,新晋成为光谷瞪羚的占比越高。此次新上榜的杰开科技、滴水智能、光迹融微等瞪羚,都是2020年才“出生”。
光谷瞪羚企业研发投入超30亿元,专利拥有量累计8100件,分布于光电子信息、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绿色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6大产业领域,分布于32个赛道。
2021年1月至10月,有28家光谷瞪羚获得股权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OPPO、扬子江药业等大型企业,以及红杉资本、达晨创投、恒信华业、济峰资本等知名机构。
注:上述图表截至2021年11月12日。 来源:光谷融媒体中心
近3年,共有159家光谷瞪羚企业合计获得超过113亿元股权投资。自2015年盛天网络登陆创业板以来,光谷目前已累计有盛天网络、理工光科、锐科激光、明德生物、帝尔激光、斗鱼直播、嘉必优、兴图新科、福禄网络、科前生物、路德环境、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等14家瞪羚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等3家瞪羚企业,均于2021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上市的也有4家。
光谷瞪羚企业2018年以后迎来集中上市潮,从入榜到上市,平均历时6.2年。而上市的光谷瞪羚企业,从创立到上市平均历时12.5年。
光谷瞪羚企业加速成长,已成为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后备军。2021年,光谷瞪羚中已有敏声新技术、敏芯半导体、聚芯微电子、华大吉诺因、纽福斯生物、库柏特等潜在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
2
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要快速增长,必须依靠持续涌现的瞪羚企业。
新物种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企业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新经济活力、创业环境、企业增量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等,也昭示着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2020年,武汉只有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斑马快跑、小药药、亿咖通,虽新增1家独角兽企业(亿咖通),但之前上榜的安翰、卷皮未入榜,武汉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多座城市并列全国第十。
2016年以来,武汉独角兽企业数量先增后减,全国排名出现连续下滑。武汉的独角兽企业,暂未形成集群效应和扎堆效应,逐步被南京、天津、青岛、成都等城市反超,也被西安、济南、重庆、香港、苏州、常州等城市赶上。
制图:大刚观察
《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10个,在全国排名第9。与武汉现有独角兽企业数量相比,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更多,排名也相对靠前。不过,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北上苏杭深”相比,距离还比较远。
2020年,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逆势新增6个。这也显露出,武汉的新经济活力和潜力依然不减。
目前,湖北初步构建“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驼鹿”科创“新物种”企业体系。潜在独角兽、独角兽、驼鹿等新物种,对创新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数量相对较少。湖北的上述三类科创新物种企业主要集中在武汉,共有16家,其中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独角兽企业3家,驼鹿企业2家。
综合来看,武汉已经具备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的能力,科创生态持续向好,需要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刺。
3
根据计划,未来五年,武汉将实施科创“十大行动”,光谷也出台了若干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构建“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政策支持体系。
光谷此次认定的502家瞪羚企业,无疑将构成武汉培育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星。光谷也表示,将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积极搭建瞪羚企业跨越成长的加速器、高端服务的主平台以及资源链接的新枢纽,为瞪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壮大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要素支撑。
还要看到,今年光谷上榜瞪羚企业2018年员工总数为2.9万人,2020年增至4.4万人,近3年吸纳大学生就业近万人。随着这些瞪羚企业发展壮大,将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助推武汉形成更强的人才集聚能力。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容】
11月12日,2021光谷瞪羚企业峰会举行。瞪羚企业,专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并跨越了创业“死亡谷”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羊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个头不大,却跑得快、跳得高”。
峰会发布的《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度,光谷共认定瞪羚企业502家,总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超过30亿元,其中64家企业去年营收过亿。
不久前,湖北曾发布首批科创新物种企业榜单。目前,首批入库的新物种有2家驼鹿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1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和527家瞪羚企业。这些企业均分布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领域。不难发现,瞪羚企业其实就是潜在独角兽、独角兽和驼鹿企业的“后备军”。
上述543家企业中,320家来自武汉,占比为58.93%。其中,214家来自光谷,约占全省的39.41%,武汉市的66.88%。光谷的214家新物种企业中,203家是瞪羚企业,9家是潜在独角兽企业(占比81.82%),1家是独角兽企业(占比33.33%),1家是驼鹿企业(占比50%)。
今年是光谷瞪羚企业培育的第11年,企业数量由最初的30家增至今年的502家,11个年头增长16倍,累计入选的瞪羚企业达1300余家。很显然,光谷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在瞪羚企业持续涌现的背景下,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
1
瞪羚企业是探索成长跃迁的先行者,始终保持高速成长态势。
光谷的502家瞪羚企业中,有216家为首次上榜,创历年新高,占比43%,较2020年“上新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光谷瞪羚企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今年216只新晋瞪羚平均年龄仅为4.5岁,超过6成的瞪羚在3岁到7岁,且成立时间越短,新晋成为光谷瞪羚的占比越高。此次新上榜的杰开科技、滴水智能、光迹融微等瞪羚,都是2020年才“出生”。
光谷瞪羚企业研发投入超30亿元,专利拥有量累计8100件,分布于光电子信息、数字产业、生物医药、绿色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6大产业领域,分布于32个赛道。
2021年1月至10月,有28家光谷瞪羚获得股权投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OPPO、扬子江药业等大型企业,以及红杉资本、达晨创投、恒信华业、济峰资本等知名机构。
注:上述图表截至2021年11月12日。 来源:光谷融媒体中心
近3年,共有159家光谷瞪羚企业合计获得超过113亿元股权投资。自2015年盛天网络登陆创业板以来,光谷目前已累计有盛天网络、理工光科、锐科激光、明德生物、帝尔激光、斗鱼直播、嘉必优、兴图新科、福禄网络、科前生物、路德环境、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等14家瞪羚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等3家瞪羚企业,均于2021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上市的也有4家。
光谷瞪羚企业2018年以后迎来集中上市潮,从入榜到上市,平均历时6.2年。而上市的光谷瞪羚企业,从创立到上市平均历时12.5年。
光谷瞪羚企业加速成长,已成为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后备军。2021年,光谷瞪羚中已有敏声新技术、敏芯半导体、聚芯微电子、华大吉诺因、纽福斯生物、库柏特等潜在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
2
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要快速增长,必须依靠持续涌现的瞪羚企业。
新物种企业特别是独角兽企业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新经济活力、创业环境、企业增量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等,也昭示着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2020年,武汉只有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斑马快跑、小药药、亿咖通,虽新增1家独角兽企业(亿咖通),但之前上榜的安翰、卷皮未入榜,武汉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多座城市并列全国第十。
2016年以来,武汉独角兽企业数量先增后减,全国排名出现连续下滑。武汉的独角兽企业,暂未形成集群效应和扎堆效应,逐步被南京、天津、青岛、成都等城市反超,也被西安、济南、重庆、香港、苏州、常州等城市赶上。
制图:大刚观察
《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10个,在全国排名第9。与武汉现有独角兽企业数量相比,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更多,排名也相对靠前。不过,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北上苏杭深”相比,距离还比较远。
2020年,武汉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逆势新增6个。这也显露出,武汉的新经济活力和潜力依然不减。
目前,湖北初步构建“瞪羚—潜在独角兽—独角兽—驼鹿”科创“新物种”企业体系。潜在独角兽、独角兽、驼鹿等新物种,对创新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数量相对较少。湖北的上述三类科创新物种企业主要集中在武汉,共有16家,其中潜在独角兽企业11家,独角兽企业3家,驼鹿企业2家。
综合来看,武汉已经具备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的能力,科创生态持续向好,需要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刺。
3
根据计划,未来五年,武汉将实施科创“十大行动”,光谷也出台了若干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构建“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政策支持体系。
光谷此次认定的502家瞪羚企业,无疑将构成武汉培育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希望之星。光谷也表示,将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积极搭建瞪羚企业跨越成长的加速器、高端服务的主平台以及资源链接的新枢纽,为瞪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壮大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要素支撑。
还要看到,今年光谷上榜瞪羚企业2018年员工总数为2.9万人,2020年增至4.4万人,近3年吸纳大学生就业近万人。随着这些瞪羚企业发展壮大,将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助推武汉形成更强的人才集聚能力。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