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坚持16年“送教下乡”,20余载教学经验汇成一本书
长江网讯(见习记者王玮琦)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和学生做知心朋友,用 爱滋润学生童年,她就是武汉市硚口区小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唐静。
11月28日下午,唐静安 静坐在座位上,翻看着《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一旁书柜里摆满了书籍。
图为唐静。 见习记者王玮琦 摄
“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
1995年,唐静正式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井冈山小学到崇仁路寄宿学校,经历了不一样的教学人生,最常和学生讲的一句话是“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
唐静正在和学生们交流。 唐静供图
7岁的肖睿阳曾经是一个坐轻轨都能上蹿下跳的“调皮鬼”,家长十分头疼,一直没办法让他静下心来。唐静接管肖睿阳的班级后,经常开展语文读书活动,强调“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后来,轻轨里多了他读书的身影,回到家也常提醒正在玩手机的父母:“别看手机了,快来跟我一起看书。”
韩尧丞是唐静印象最深的一位学生。2015年,韩尧丞在崇仁路寄宿学校上五年级,唐静经常开展“童眼看世界”“爸妈讲故事”“绘本好好玩”等读书活动,韩尧丞的阅读、思维、观察、表达能力逐渐提升,并且在母亲的引导下买了很多书籍。
唐静所带班级正在开展“爸妈讲故事”活动。 唐静供图
正因为很优秀,韩尧丞有跳级到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超常中心上高中的机会。唐静得知后,既惊讶又欣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已经决定好了,就去吧。”如今,高中教室里的韩尧丞可以阅读英文原版书。
除了举行室内读书活动,唐静还带着学生们开展户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她会通过自由练读、个人范读、集体评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每当活动结束时,学生的一句“糖糖老师,我还可以想到……”让唐静觉得自己的辛苦很值得。
在“爸妈讲故事”活动中,父母作为领读人,在学生面前讲故事。“父母读故事给孩子们听,是让他们感受爱的重要方式。”唐静希望给学生们一个有故事的童年,让 爱滋润着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也常感慨:“一本本简单的绘本书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发现、见解,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唐静在物外书店开展户外读书活动。 唐静供图
16年漫漫“送教下乡”路
2005年开始,唐静开始参加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每年都会去2-4个地方,上公开课、做主题报告、开展培训等。
2006年11月,巡回讲学活动走进恩施利川,唐静执教示范课讲的是鄂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一条大鱼》。
“现场学生们求知若渴,眼睛里泛着光,更加坚定我每年都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唐静告诉记者,一次下乡,有一位农村小学教师问她:“我们这里条件简陋,您的教学方式真的可以用起来吗?”考虑实际条件,唐静说:“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村里留守儿童多,可以不局限于父母读书,爷爷奶奶也可以来共读一些语言简单的绘本,提高想象力。”
“每次去到村里的学校,都感慨颇多,当把种子播到老师心里,老师又把这些种子撒给孩子们,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唐静告诉记者,“送教下乡”这件事她坚持了16年,走过大半个湖北省。
20余载教学经验汇成一本书
晨光熹微,唐静正坐在桌前写着《静语文》的后记。“每当我捧起新的语文书,总觉得那一个个铅字是有生命力的,夜阑人静、与书为伴、与书对话,此刻我觉得是幸福的,而最幸福的那一刻便是备课灵感突现的一刹那。”这是唐静的真情实感,她把20余载教学经验编写成一本书——《静语文》。
唐静本人。 唐静供图
静,一直以来作为心理状态和哲学思想,在 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汲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静文化的涵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静语文》倡导的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教育观,放在现代社会,针对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静语文》书籍。 见习记者王玮琦 摄
关注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静语文》还主张小学语文“三三五五”教学模式,分别指“三段”“三单”“五环”和“五核”,“三段”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单”指预学单(基础目标)、导学单(核心目标)和评学单(拓展目标),“五环”指课前预学、课初验学、课中导学、课末固学和课后拓学,“五核”指核心要素、核心目标、核心问题、核心内容(核心字词、核心句段、核心语言、核心人物、核心情节)和核心作业。
这本《静语文》是一本心灵读本,真情叙述了唐静的成长之路、教学之道、研究成果、教育故事和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武汉市黄鹤英才(教育)计划”的成果。2016年春,武汉市“黄鹤英才”唐静名师工作室成立,唐静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支语文教学团队,以师徒相称,与研究为伴,课例研究、专题讲座、读书交流都是他们共同成长的有力平台。
唐静说:“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首先可以助力新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文章解读和家校沟通等,其次也能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老师、学生、家长的阅读水平,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编辑:熊展平】
11月28日下午,唐静安 静坐在座位上,翻看着《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一旁书柜里摆满了书籍。
图为唐静。 见习记者王玮琦 摄
“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
1995年,唐静正式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井冈山小学到崇仁路寄宿学校,经历了不一样的教学人生,最常和学生讲的一句话是“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
唐静正在和学生们交流。 唐静供图
7岁的肖睿阳曾经是一个坐轻轨都能上蹿下跳的“调皮鬼”,家长十分头疼,一直没办法让他静下心来。唐静接管肖睿阳的班级后,经常开展语文读书活动,强调“手上永远要有一本书”。后来,轻轨里多了他读书的身影,回到家也常提醒正在玩手机的父母:“别看手机了,快来跟我一起看书。”
韩尧丞是唐静印象最深的一位学生。2015年,韩尧丞在崇仁路寄宿学校上五年级,唐静经常开展“童眼看世界”“爸妈讲故事”“绘本好好玩”等读书活动,韩尧丞的阅读、思维、观察、表达能力逐渐提升,并且在母亲的引导下买了很多书籍。
唐静所带班级正在开展“爸妈讲故事”活动。 唐静供图
正因为很优秀,韩尧丞有跳级到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超常中心上高中的机会。唐静得知后,既惊讶又欣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已经决定好了,就去吧。”如今,高中教室里的韩尧丞可以阅读英文原版书。
除了举行室内读书活动,唐静还带着学生们开展户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她会通过自由练读、个人范读、集体评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每当活动结束时,学生的一句“糖糖老师,我还可以想到……”让唐静觉得自己的辛苦很值得。
在“爸妈讲故事”活动中,父母作为领读人,在学生面前讲故事。“父母读故事给孩子们听,是让他们感受爱的重要方式。”唐静希望给学生们一个有故事的童年,让 爱滋润着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们也常感慨:“一本本简单的绘本书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发现、见解,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唐静在物外书店开展户外读书活动。 唐静供图
16年漫漫“送教下乡”路
2005年开始,唐静开始参加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每年都会去2-4个地方,上公开课、做主题报告、开展培训等。
2006年11月,巡回讲学活动走进恩施利川,唐静执教示范课讲的是鄂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一条大鱼》。
“现场学生们求知若渴,眼睛里泛着光,更加坚定我每年都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唐静告诉记者,一次下乡,有一位农村小学教师问她:“我们这里条件简陋,您的教学方式真的可以用起来吗?”考虑实际条件,唐静说:“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村里留守儿童多,可以不局限于父母读书,爷爷奶奶也可以来共读一些语言简单的绘本,提高想象力。”
“每次去到村里的学校,都感慨颇多,当把种子播到老师心里,老师又把这些种子撒给孩子们,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唐静告诉记者,“送教下乡”这件事她坚持了16年,走过大半个湖北省。
20余载教学经验汇成一本书
晨光熹微,唐静正坐在桌前写着《静语文》的后记。“每当我捧起新的语文书,总觉得那一个个铅字是有生命力的,夜阑人静、与书为伴、与书对话,此刻我觉得是幸福的,而最幸福的那一刻便是备课灵感突现的一刹那。”这是唐静的真情实感,她把20余载教学经验编写成一本书——《静语文》。
唐静本人。 唐静供图
静,一直以来作为心理状态和哲学思想,在 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汲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静文化的涵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静语文》倡导的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教育观,放在现代社会,针对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静语文》书籍。 见习记者王玮琦 摄
关注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静语文》还主张小学语文“三三五五”教学模式,分别指“三段”“三单”“五环”和“五核”,“三段”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单”指预学单(基础目标)、导学单(核心目标)和评学单(拓展目标),“五环”指课前预学、课初验学、课中导学、课末固学和课后拓学,“五核”指核心要素、核心目标、核心问题、核心内容(核心字词、核心句段、核心语言、核心人物、核心情节)和核心作业。
这本《静语文》是一本心灵读本,真情叙述了唐静的成长之路、教学之道、研究成果、教育故事和研究活动,同时也是“武汉市黄鹤英才(教育)计划”的成果。2016年春,武汉市“黄鹤英才”唐静名师工作室成立,唐静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支语文教学团队,以师徒相称,与研究为伴,课例研究、专题讲座、读书交流都是他们共同成长的有力平台。
唐静说:“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首先可以助力新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文章解读和家校沟通等,其次也能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老师、学生、家长的阅读水平,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编辑:熊展平】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