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鹅”不思悔改,监管应适应市场现实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最近几个月,有着“羽绒服界爱马仕”之称的“加拿大鹅”屡屡冲上热搜:先是因虚假广告宣传被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罚款45万元,后又因高达千元的天价口罩不能防疫受到广泛质疑,近日则有上海市民花11400元购买其羽绒服却发现有质量问题,进行维权时却被告知“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
屡屡冲上热搜,屡屡引发众怒,按理企业应当引以为戒,但这个“加拿大鹅”不以为意。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咄咄怪事。网络留言中,怒斥“加拿大鹅”是一种“基本态度”,其中很多人却将矛头对准消费者,说他们是傻子,并声言既然愿意买声名狼藉的东西就应当自己挨着。
这种骂消费者傻、凸显自己不傻的背后逻辑,其实似是而非。某个品牌的商品出了质量问题,于是消费者“聪明”地拒买,这样子就天下太平了?如果有人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这个品牌有质量问题,或者基于基本的社会信任而购买了,就只能让他自认倒霉?就算消费者一致罢买,对这种声名狼藉的品牌,难道就拿它没有办法了?
“加拿大鹅”以自己的行径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却一直显得放松又自在。就拿上海市民花11400元购买“加拿大鹅”羽绒服来说,商品是10月27日在上海某专卖店买的,回家后发现问题,很快投诉,店方称“中国大陆地区不能退货”。
有人会习惯性地提出建议,要消费者到法院起诉去。如果消费者每购一物,发现质量问题就得到法院起诉,谁还敢消费?最现实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日常的市场监管。
很多人对国际知名品牌出现质量问题表现得很不解,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东西。首先,名牌也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并且不排除存在造假可能。其次,品牌商品往往在不同国家制造,品牌营销也存在直营、转让经营、区域买断等多种情况,如果市场监管不到位,所谓统一的质量信誉是不存在的。
与其相信一种想象的质量信誉,不如立足市场监管,以强有力监管与企业形成合力,形成商品质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加拿大鹅”搞虚假广告宣传、出现种种质量问题,还是近年来其他一些国际品牌出现问题,都说明再知名的品牌也需要严格监管,市场监管必须直面这种市场现实。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正是我国改革后的商务制度所作承诺。
【编辑:丁翾】
最近几个月,有着“羽绒服界爱马仕”之称的“加拿大鹅”屡屡冲上热搜:先是因虚假广告宣传被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罚款45万元,后又因高达千元的天价口罩不能防疫受到广泛质疑,近日则有上海市民花11400元购买其羽绒服却发现有质量问题,进行维权时却被告知“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
屡屡冲上热搜,屡屡引发众怒,按理企业应当引以为戒,但这个“加拿大鹅”不以为意。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咄咄怪事。网络留言中,怒斥“加拿大鹅”是一种“基本态度”,其中很多人却将矛头对准消费者,说他们是傻子,并声言既然愿意买声名狼藉的东西就应当自己挨着。
这种骂消费者傻、凸显自己不傻的背后逻辑,其实似是而非。某个品牌的商品出了质量问题,于是消费者“聪明”地拒买,这样子就天下太平了?如果有人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这个品牌有质量问题,或者基于基本的社会信任而购买了,就只能让他自认倒霉?就算消费者一致罢买,对这种声名狼藉的品牌,难道就拿它没有办法了?
“加拿大鹅”以自己的行径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却一直显得放松又自在。就拿上海市民花11400元购买“加拿大鹅”羽绒服来说,商品是10月27日在上海某专卖店买的,回家后发现问题,很快投诉,店方称“中国大陆地区不能退货”。
有人会习惯性地提出建议,要消费者到法院起诉去。如果消费者每购一物,发现质量问题就得到法院起诉,谁还敢消费?最现实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日常的市场监管。
很多人对国际知名品牌出现质量问题表现得很不解,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品牌已经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东西。首先,名牌也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并且不排除存在造假可能。其次,品牌商品往往在不同国家制造,品牌营销也存在直营、转让经营、区域买断等多种情况,如果市场监管不到位,所谓统一的质量信誉是不存在的。
与其相信一种想象的质量信誉,不如立足市场监管,以强有力监管与企业形成合力,形成商品质量的基本保障。无论是“加拿大鹅”搞虚假广告宣传、出现种种质量问题,还是近年来其他一些国际品牌出现问题,都说明再知名的品牌也需要严格监管,市场监管必须直面这种市场现实。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正是我国改革后的商务制度所作承诺。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