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武汉城市圈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12-06 06:4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在国家战略中,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建设武汉城市圈?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哪些坚实基础和具体优势?武汉城市圈的潜力在哪里,又该如何挖掘?

  近日,长江日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以及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会长李春洋。

  陈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

  武汉城市圈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利于带动周边相对不够发达的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共同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长江日报:武汉城市圈在国家大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陈雯:武汉处于中部地区,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顺长江黄金水道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说。城市圈据地利之便,占交通之要,链接“东中西”三大地带,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区域叠加的中心位置,也是中部地区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级的重要载体,更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上游乃至广大中西部的战略链接,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

  长江日报:为什么要建设武汉城市圈?

  陈雯: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利于带动周边相对不够发达的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共同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区。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利于发挥城市圈人口密集、内陆腹地市场广阔、双向合作开放优势,释放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重大潜力;有利于武汉更好建设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增长极,全面提升城市圈其他城市竞争力,助推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长江日报: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哪些优势?

  陈雯:科技创新水平高。武汉入选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截至2020年,武汉城市圈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81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38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4个、大学科技园3家等众多科技载体。

  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有望建设为世界级产业集群。2020年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2.8%。

  绿色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成功创建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武汉城市矿产交易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平台中心。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开展了42项改革,向国家争取了120多项重大改革试点。

  长江日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潜力该如何挖掘?

  陈雯:首先是强化内部创新链产业链分工。瞄准世界级产业集群,以产业协同为纽带,九城携手打造角色定位分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武汉科技创新优势,聚焦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完善科技力量研发合作机制,改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区域创新合作共同体,形成武汉与城市圈中小城市“研发+生产”“总部+基地”“产业飞地+创新飞地”的分工协作格局。

  其次是强化外部战略联动与合作。抓住“双循环”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方面的枢纽优势和潜力,强化与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地区的战略协同,链接更广市场、更多重要资源、优质市场主体,聚力打造全国“双循环”经济示范区。学习复制长三角一体化经验与上海等超大城市治理规则,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吸引长三角乃至全球优质企业落户。

  再次是强化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改革。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合作意识和府际互信,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和平台,权衡和确定各方的权、责、利,逐步地解决问题、消除障碍。建立互动调整机制,以期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和项目尽快落地。

  秦尊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武汉城市圈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

  长三角是“龙头”,武汉城市圈所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龙腰”,成渝城市群是“龙尾”。抓好了武汉城市圈,就把中间这一极带活了,长江经济带的“龙腰”就挺起来了。

  长江日报:武汉城市圈在国家大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秦尊文:在地理上,武汉城市圈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处于祖国的“天元”位置。区域协调发展,武汉城市圈是很重要的一个枢纽,可以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为什么要建设武汉城市圈?

  秦尊文: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城市组团之一,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以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省三分之二的地区生产总值。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三大流域型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三极。其中,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南昌大都市圈构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板块。抓好了武汉城市圈,就把中间这一极带活了,长江经济带的“龙腰”就挺起来了。长三角是“龙头”,武汉城市圈所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龙腰”,成渝城市群是“龙尾”,这样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就可以腾飞了。

  长江日报:建设武汉城市圈有哪些优势?

  秦尊文:武汉城市圈有区位优势,处于祖国的“天元”位置;有科教优势,高校和在校大学生众多,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有产业优势,武汉城市圈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近代历史上的汉冶萍,汉就是武汉,冶就是黄石,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又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有生态优势,武汉城市圈有大别山和幕阜山,武汉也是个山水城市;有文化优势,拥有独特的荆楚文化。

  长江日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潜力该如何挖掘?

  秦尊文:首先要挖掘科技实力,发挥人才总量优势,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要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拓展新兴消费热点,推动文化娱乐、旅游、家庭服务、健康养老等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发展,武汉要改善消费环境,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费市场。再次,挖掘枢纽潜力,建设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挥黄金水道的功能。建好铁路枢纽,发展高铁经济。发挥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的航空枢纽作用,发展好临空经济,带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带动附近区域的发展。

  李春洋。

  武汉城市圈研究会会长李春洋

  提升武汉城市圈的空间辐射能力

  加强武汉的对外开放力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利用全球的优势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级,当好中部和全国的门户城市,增强动力增长极的辐射功能。

  长江日报:您通过比较研究武汉城市圈、成都都市圈、重庆市、长株潭城市群,对建好武汉城市圈有何建议?

  李春洋:首先,要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为机遇,提升武汉城市圈的空间辐射能力。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各种要素资源向沿江地区汇集,主动接受下游地区长三角的产业辐射,加强与上游地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合作,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发展。同时,要加强武汉的对外开放力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利用全球的优势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发展能级,当好中部和全国的门户城市,增强动力增长极的辐射功能。

  其次,有序推动武汉市边际产业向各市州转移,构建联系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武汉交通、口岸、海关、自贸区优势,为各城市圈城市商贸物流、进出口提供通道与平台支撑。突出抓好自贸区开放平台与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将成熟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建设湖北全域“自贸区”。

  第三,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能培训等建立更多联系;加快科技创新资源走向市场,实现科技创新的增值;充分利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科技优势资源,重点培养和发展生物制药、精密仪器制造、光缆通信等产业。

  第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力争在电子信息、光缆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在辅助性产业的选择上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和现代物流业,力争把武汉建设成在全国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中心和物流中心。

  第五,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促进投融资环境持续改善。完善金融领域地方法规建设,加强金融领域监管,正确引导金融市场有序发展,构建健康、有序、良好的金融市场投融资环境,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武汉进行投资。武汉城市圈应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小微企业,为相关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更多信贷支持,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投融资环境竞争力。

  第六,武汉城市圈应当继续坚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依托武汉市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人才群体优势,实现人才的就地吸纳和就业转化。在就业、医疗、交通、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人才支持,降低人才落户安家和生活成本,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使智力资源真正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优势资源。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编辑: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