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大雪”节气来了,我们用美图迎接你……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12-07 09: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7日,我们迎来大雪节气。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这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古书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时令至“大雪”,降雪概率增大,但并不一定指降雪量很大。


  △ 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安娜 摄


  据统计,无论是寒冷的北方,还是温暖的南方,大雪节气期间的降雪量都不是最大的。


  △ 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安娜 摄
  在华北以及更北,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一些,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高一些,所以小雪期间遇上大雪的可能性比“大雪”大。在黄河中下游及其临近地区,遇上雪量最大、大雪最多的时间段甚至是雨水节气——冬末春初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遭遇北方强冷空气后,就可能降下大雪。


  △ 府河湿地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利军 摄
  而南方,在全年最冷的小寒、大寒期间,才会出现适合降大雪的低温。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汉,全年降雪日数最多的时间也出现在小寒、大寒期间。
  大雪有三候,这是指此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景象:


  ■ 此时节天气至寒, 长夜更甚, 鹖鴠不再鸣啼。


  ■ 阴气盛极而衰,阳气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 不畏寒的小草,在萧瑟中抽出新芽。
  “荔”是一种根系发达、耐低温的植物。也有种说法认为“荔”是兰草的一种,因感到微微的阳气而萌发。


  △ 府河湿地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邓波 摄


  △ 府河湿地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苗鲁光 摄




  清代文人曹寅写下的这首诗,描写了冬日严寒里,兰花分叉生芽,清雅脱俗的形态。


  大雪节气的物候之一“虎始交”,在武汉动物园的东北虎身上有体现。动物医生任妙璇介绍,现在起到明年春季都是老虎频繁交配的时期,其孕期约3个月。明年夏季会迎来一波小虎仔出生。


  梅花鹿在湖北也有分布。进入冬季后,它们身上的毛会发生颜色变化,原本漂亮的斑点渐渐变成暗淡的灰黄色。“这是一种为适应冬季野外生存的保护色。春季时进入交配期,梅花鹿又会逐渐长出斑点,以吸引异性。”
  同样骆驼也会发生毛发变化。在武汉的炎夏时,它们会把全身厚厚的毛全部脱掉,裸露皮肤以助散热。秋季则开始长毛,“目前毛已全部长出,看上去像穿了厚厚的棉袄。这是很典型的动物为适应地域、季节变化而表现出的生物现象。”
  随着气温降低,部分野生熊类会进入冬眠。动物园内的熊因食物供应充足、保暖较好、温度适宜,不会表现出冬眠状态,但行为上没有其他季节活跃。


  此时,当秋叶落尽,武汉引人注目的植物就要数各种鲜艳的“小红果”了,枸骨、火棘、蔷薇、石楠、南天竹……都将“小红果”挂上枝头,在阳光照射下分外亮眼。


  △ 紫薇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韩昶光 摄
  在路边和公园里,比较常见的“红果子”是枸骨和火棘。枸骨是低矮的灌木,通常被修剪成球形或长方体的绿篱。它绿叶茂密,红珊瑚珠般的果实缀满枝头,坚硬有刺的“四角”形叶子是它最容易辨别的特征。


  △ 解放公园的法桐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匡金潮 摄
  火棘也是常绿灌木,初夏就开始挂果,深秋时果实变红。到了深冬,几场雪过后,火棘的果实会更加火红。小红果直径六七毫米,但结果量很大,有时满树密密麻麻,如同一树熊熊火焰。


  在古时,农历十一月初一是很重要的“开炉节”,古人此日开炉消寒,文人雅士围坐一起谈诗作赋。农事皆毕的百姓家中,也是一家人“围炉闲谈”的温情场景。这个习俗会延续到过年开春。曹雪芹将此节日写进了《红楼梦》,贾府对此日相当重视,有“办消寒会”等事宜。




  △ 腊味飘香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张传明 摄
  大雪节气阴寒盛,要注意预防每年冬季易发的呼吸道疾病,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压的控制尤其重要。
  △ 莲藕排骨汤 记者李永刚 摄
  从立冬开始,冬季的六个节气都是人们进补的好时间。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金劲松表示,冬季主“藏”,最重要的是补养肾,为来年积蓄“精气”。


  △ 传统美食肉丸子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王玉明 摄
  对于补肾,金劲松医生开出了几张食补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可温补阳气,对于怕冷、手脚冰凉、容易冻手这类人群很有益处。
  肉桂鸡汤、山药枸杞鸡汤等,可以补气、益肾。


  △ 洪山菜薹、腌香肠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安娜 昶光 摄
  用一些杜仲酒、牛膝酒等可活血通络,缓解关节疼、腰膝酸软。


  △ 烘鱼腊肉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张家望 摄
  此外,冬季因经常吃得比较“燥热”,为了达到平衡,在饮食上适当地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可以起到降火养心的作用。


  在防寒方面,金劲松医生强调外出要注意戴围巾或穿立领衣服,“颈部有很多的穴位,对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颈寒很重要。”




  进入冬季,很多人习惯在睡前泡脚,也要注意方法:水的高度至少到踝关节以上,水温在40℃左右,浸泡时间在20分钟左右,泡脚的过程中需适当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到皮肤微微发红为好,泡完后擦干脚部的水,再按摩一下足趾和脚掌心的涌泉穴两到三分钟。”


  △ 东湖绿道华侨城湿地生态公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Andress 摄
















  △ 红嘴鸥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李维斌 摄


  △ 赤颈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蓝江桥 摄


  △ 府河湿地的野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邓波 摄


  △ 冬候鸟反嘴鹬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王玉明 摄


  △ 清晨露重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姜小妹 摄


  △ 府河候鸟越冬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匡金潮 摄


  △ 红嘴鸥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李维斌 摄


  △ 武昌紫阳湖公园枫香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聂国祥 摄


  △ 汉口江滩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赵广亮 摄


  △ 东湖楚天台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王浤屹 摄


  △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安娜 摄


  △ 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安娜 摄


  △ 园博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邓波 摄


  △ 马鞍山森林公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邓红武 摄


  △ 初冬红叶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韩昶光 摄


  △ 解放公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匡金潮 摄


  △ 梨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喻智学 摄


  △ 解放公园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贇贇 摄


  △ 辣鱼腊肉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贇贇 摄
  (文稿统筹钟磬如|记者钟磬如 见习记者汪涵 通讯员陈立云 胡梦 植物学家刘从康为本文提供指导 信息收集|记者赵歆 张琳 杨晓雨 统筹|陈昌 图片整理|甘娟 设计|张莉 绘图|赵健 摄影记者|李永刚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视频|范芃 制作|王戎飞 校对|毛欣)
  【编辑: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