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政府出钱买服务,对社区弱势人群精细化照顾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12-07 15: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5日,家庭护理员宫小敏在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为一残疾老人清洗。 记者胡冬冬 摄
  社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家的所在地。近一个月来,长江日报记者穿行在多个社区采访,发现政府正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社区特殊人群进行精细化的生活照顾,成为托底民生的那只有力的手;同时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也已成为构建和谐宜居社区的重要力量。由于资金来自不同的部门,记者无法归纳出政府为居民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全貌,只能选取代表进行呈现。
  9年来先后4人上门照顾他
  12月5日,太阳刚刚升上来,周爱玉就赶到离租住地不远的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7栋1005室的段祖祥家里,帮他晒被子。
  段祖祥是一名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患者。今年52岁的他,上半身是一个健壮的成年人,腿,只有3岁孩童的长短,而且无知觉,属于重度残疾。


  5日,家庭护理员周爱玉在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段祖祥家中做清洁。 记者胡冬冬 摄
  周爱玉是武汉枫叶情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叶情家政”)聘请的家庭护理员,而照顾段祖祥居家生活,是青山区残联向枫叶情家政购买的第三方服务。
  从出生开始,段祖祥就一直由父母照顾。2012年,段祖祥的父母77岁,这一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给重度残疾人购买居家服务,青山区残联为段祖祥购买了家政服务照顾,他成为第一批享受这个政策的重度残疾人。
  9年来,照顾段祖祥的人换了4个。3年前,段祖祥申请到青和居的廉租房,从父母的家里搬到青和居,烧饭的煤气灶、桌子、床等家具摆放的高度都不到一米。刚开始,父母很不放心,怕他吃饭都成问题。隔三岔五老两口就来看看,看了几次就放心了——一米以下的事,段祖祥做得不错,一米以上的事,有周爱玉帮忙。段祖祥像在家里一样,学电脑、玩音乐,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政府派来这样一个人长期照顾我的生活,我很感动!”
  政府给段祖祥购买的居家服务,是每个月16小时。买米买油、做清洁、晒被子、换季衣被收捡、安装纱门……一米以上的所有家务事周爱玉包了。“小周照顾我的时间最长,我们已像兄妹。”刚开始,周爱玉喊段祖祥“段师傅”,后来叫“段哥”。有时忙到中午,周爱玉做好饭菜,段哥肯定要叫小周吃了饭再走。
  枫叶情家政在青山区重点残疾人和老年人居家服务街道有红卫路街道、新沟桥街道、红钢城街道、工人村街道、青山镇街道,像段祖祥这样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服务对象总人数超过300余名,年度服务时长超过8万小时。


  5日,家庭护理员宫小敏为一残疾老人清洁手部。 记者胡冬冬 摄
  理发师上门为99岁老人服务
  99岁的陶阿仙,享受着政府高龄普惠补贴,她跟62岁的小女儿住在徐家棚街道武车五村。
  老人已不能行走,在家也要坐轮椅,家在四楼,没有电梯,下一趟楼很困难。半年多没有理发了,陶阿仙的白发长长了不少,再加上天气冷了,女儿担心洗头时间长,老人容易着凉,就给武汉众成颐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成颐家”)打了电话,要求提供上门理发服务。
  众成颐家是武昌区民政局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90个运营商之一。
  11月26日下午,众成颐家养老有关负责人带着一位理发师上了陶阿仙的门,为她理了发。
  在“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记者看到,享受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对象包括:低保低收入、计生特扶、重点优抚、市级劳模、见义勇为等高龄失能老人。2021年,全区90岁以上老人也成为政府购买居家服务的照顾对象。陶阿仙是2021年全区4000多名90岁以上老人之一。
  陶阿仙的服务申请也会及时上传到武昌区民政局的“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是一个互联网+的信息和指挥平台。在武昌区,居家养老的老人在家一旦有什么事或者有什么需求,会有三级响应:子女——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养老机构——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
  据介绍,家里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的居家养老的老人,发出服务需求时,子女、第三方机构和“武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同时会收到信息,三级响应次第展开。如果子女没有响应,第三方机构会及时响应;如果第三方机构没有响应,区民政局会通过平台作出响应。家里没有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老人,可以打区养老热线电话提出申请。
  武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昌区给享受养老上门服务的老人每个月100-800元(视年龄、身体条件、经济状况不同)不等,这个钱是虚拟的,存在他们的老年卡账户里面,老人们可以用这个钱到离自己居住地最近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的运营商那里申请相关服务,包括上门送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洗头洗澡、聊天按摩等,“这个服务是很个性化的,老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后,与政府结算。
  众成颐家承担着武昌区沿和平大道的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和积玉桥街道三个街道的符合政府居家照顾条件的600余位老人的居家服务。众成颐家负责人周晖接受采访时介绍,做卫生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老人最大的需求,其次是送医,即带老人去看病。
  每天,设在杨园街道四美塘社区的众成颐家总部会开出第二天的服务工单,工单有两种,一是政府购买的公单,二是老人自己购买的商业单。“基本都是公单,商业单很少很少。”在周晖看来,这是老人的一种传统消费习惯,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政府为他们购买的服务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熟人社会矛盾要少得多
  青山区西鱼家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西鱼家”)的办公室里,存有3年来与青山50个社区签订的1500余份活动购买合同。每一份合同,都注明了活动名称、地点、时间及所需物料费用。
  西鱼家在社区开展活动的侧重点是妇女和儿童,社区用政府每年拨给社区的20万“惠民资金”购买。这个资金用于小区小补小修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
  12月2日上午,江岸区一元路街道三阳社区举办了一场冬季养生讲座,活动的操作者是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熙”)设在三阳社区的工作室,其服务由一元路街道购买。
  “他们搞的活动,接地气,居民喜欢。”三阳社区书记喻娟介绍,爱熙社区2019年底进驻三阳社区,随后协助社区组织起了社区舞蹈、书画、乐器、唱歌等10个兴趣团体,居民们被组织了起来,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
  三阳社区与刚刚并过来的空后社区共有7000余户,2万余人,社区承担着包括退役军人、社保、医保、劳动、就业等为居民服务的项目有10大类90多项,社区工作人员只有20名。“如果没有社工组织协助,很多事我们做不下来。”喻娟说。
  青山区有6个街道、江岸区有2个街道购买了“爱熙”的社工服务。“爱熙”负责人介绍,不同社区因需求和人口不同,配备的社工数也不同。基本上,政府按一个社工一年8万元购买,再加上一年1万元的活动经费。
  如果说社区工作更多的是围绕政府基层工作要求来开展,偏政策性,那么社工组织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更为细致,更贴近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要。
  在青山区退休产业工人多的社区,“爱熙”设计了老电影观影活动,选出100余部老电影,特别制作了带有老人年轻时代特点的电影票。每次观影,都会有人守在社区家庭影院门口认真检票,一如老人年轻时上电影院一样。对于老人们来说,到社区观影,总能让自己回想起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每次观景都是开心之旅。
  社区治理靠居民,居民靠发动,发动靠活动。在回迁户多的新小区,居民们被防盗门阻隔,彼此陌生,矛盾就多。“爱熙”组织各种活动,将居民们请出家门,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熟悉起来。“熟人社会比陌生人社会矛盾要少得多,也更为和谐。”“爱熙”负责人张可可是高级社工师,他说自己在社区的工作重点就是营造熟人社区。
  武汉市民政局慈善社工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武汉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从2015年开始,先后在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团委、妇联、残联7个市直部门和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中心城区,试点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7年来,市区两级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共建成106个街道(乡镇)社工站、1149个社区社工室,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困难帮扶等方面开展了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心理疏导、精准扶贫、关爱帮扶等服务项目。
  武汉不断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促进了社会工作行业在武汉的快速发展,社工服务机构从2015年的22家发展到现在的209家,持证社工从3256人发展为9905人,全市专业社工人才已达1.4万人,成为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的一支重要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