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 | 从平台向发力
编者按: 近期,武汉各区党代会陆续召开。大刚观察自12月7日起开辟“刚读”专栏,立足于区域发展宏观视角,解读各区党代会报告亮点。此为专栏第五篇。
12月6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蔡甸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蔡甸区委书记陈新垓代表中共蔡甸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的报告(简称:《报告》)。 武汉西南隅,一湖好水映日月,高山流水经千年。蔡甸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素有“知音故里”之称。如今,拥有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国际交往平台的蔡甸,早已“放眼全球觅知音”。

今年7月, 德国企业及商会代表参观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企业之家。
过去5年,蔡甸坚持建好高质量发展平台,增强“两城引领”承载力,发展能级加速跃升。面向未来,蔡甸也将坚持从平台向发力,用好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济开发区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基本建成中法生态城和常福产业新城。
《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高质量发展产业及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
在大刚看来,过去5年,蔡甸处于平台加速建设期;未来5年,蔡甸将快步进入平台发展上升期。一个朝气蓬勃、靓丽多姿、清爽怡人的蔡甸,正在迎面走来。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产业大走廊初露锋芒。
1
一手建平台,一手抓产业。 过去5年,蔡甸着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预计到今年年末,三次产业比 11:44: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27.8%。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四大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开区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中法生态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全面获批,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域生态治理、全域产业导入加快推进,城市框架逐渐清晰;蔡甸经济开发区全面融入车谷副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全面提标,中德国际产业园落户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平台和产业兴区第一载体。

伟巴斯特武汉工厂工人正在作业。
未来5年,蔡甸将在建好平台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产业导入。《报告》提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法生态城储备了一定的开发空间,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已破题开篇;蔡甸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逐步清晰,实体经济已成势见效,区域投资活跃度不断提升。“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信心、做足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和韧性”。
言下之意,必须要看清方向找准发力点,更要坚定信心。蔡甸将主动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优者“对标”、最强者“比拼”、最快者“赛跑”。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地标建筑——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
2
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的地位,已经在城市最新发展总规中凸显出来。
7月14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该城市总规指出,在做强“四大副城”之外,还要优化提升4个城镇组群,分别为纸坊城镇组群、金口城镇组群、北湖产业组群、蔡甸城镇组群。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示意图。来源:2021年版武汉城市总规
规划显示,4个城镇组群按照“中等城市”规模标准建设,分别突出生态、健康、制造、化工等产业转型示范。什么是“中等城市”规模?我国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中等城市”就是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100万人的城市,这个人口规模并不小。其中,蔡甸城镇组群的中心区域正是中法生态城。
在“四大副城”之中,车谷副城在城市总规中的布局,也出现明显变化。纱帽地位提升,与沌口相当,车谷副城拥有了“双核”。当前,主城、光谷副城、车谷副城等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可能会拥有更多机遇。同时,车谷副城处于“转型阶段”,“产业升级”关乎全局。根据城市总规布局来看,军山、常福成为车谷副城另外两个重要的中心。常福有望在融入车谷的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

蔡甸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聚。
城市总规的动态变化,最能看出区域发展能级的变迁,中法生态城将在未来“独立成轴”,为武汉外向发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常福产业新城作为蔡甸经开区的核心区域,也将为车谷副城搭建辐射引领仙桃、天门、潜江及洪湖等地区发展的重要桥梁。
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开区不仅是蔡甸实现发展突围的重要平台,更是武汉辐射引领周边城市发展的核心联动区。从平台向发力,并不断注入要素,既关乎蔡甸高质量发展,更是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聚能蓄势。

花博汇。
3
如何推动平台由建设期转向发展期?《报告》拿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是继续举全区之力,扎实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示范、中法合作“三篇文章”,未来5年基本建成中法生态城。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空间结构图。
聚焦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生命健康等三大产业,构建新天大道和知音湖大道现代产业十字轴,形成知音、集贤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与法方在绿色智慧水务、电力、能源、建筑等领域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法半岛小镇、中法生态科技谷,加快推进法式生态度假综合体、法式动漫主题乐园、教体国际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中法交流合作重要载体。
二是未来5年基本建成常福产业新城,以常福产业新城为载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以此撬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进位。重点实施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双向培育”、产城“双向融合”、发展环境“双优提升”等“四大计划”。

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地标建筑——中德企业之家。
其中,蔡甸将高标准建设中德国际产业园,积极引进以德资为重点的制造业头部企业,打造德资企业集聚区。高标准建设“常福之心”和常福北商业服务区,高品质配套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
从平台向发力,蔡甸已用5年打下坚实基础,由“建平台”逐步转向“聚要素”,蔡甸已然开启新征程。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姚昊】
12月6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蔡甸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蔡甸区委书记陈新垓代表中共蔡甸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的报告(简称:《报告》)。 武汉西南隅,一湖好水映日月,高山流水经千年。蔡甸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素有“知音故里”之称。如今,拥有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两大国际交往平台的蔡甸,早已“放眼全球觅知音”。

今年7月, 德国企业及商会代表参观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企业之家。
过去5年,蔡甸坚持建好高质量发展平台,增强“两城引领”承载力,发展能级加速跃升。面向未来,蔡甸也将坚持从平台向发力,用好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济开发区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基本建成中法生态城和常福产业新城。
《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高质量发展产业及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
在大刚看来,过去5年,蔡甸处于平台加速建设期;未来5年,蔡甸将快步进入平台发展上升期。一个朝气蓬勃、靓丽多姿、清爽怡人的蔡甸,正在迎面走来。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产业大走廊初露锋芒。
1
一手建平台,一手抓产业。 过去5年,蔡甸着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预计到今年年末,三次产业比 11:44: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27.8%。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四大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开区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能级持续提升。中法生态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全面获批,全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域生态治理、全域产业导入加快推进,城市框架逐渐清晰;蔡甸经济开发区全面融入车谷副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全面提标,中德国际产业园落户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平台和产业兴区第一载体。

伟巴斯特武汉工厂工人正在作业。
未来5年,蔡甸将在建好平台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产业导入。《报告》提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法生态城储备了一定的开发空间,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已破题开篇;蔡甸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逐步清晰,实体经济已成势见效,区域投资活跃度不断提升。“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信心、做足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和韧性”。
言下之意,必须要看清方向找准发力点,更要坚定信心。蔡甸将主动与县域经济发展最优者“对标”、最强者“比拼”、最快者“赛跑”。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地标建筑——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
2
两大高质量发展平台的地位,已经在城市最新发展总规中凸显出来。
7月14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该城市总规指出,在做强“四大副城”之外,还要优化提升4个城镇组群,分别为纸坊城镇组群、金口城镇组群、北湖产业组群、蔡甸城镇组群。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示意图。来源:2021年版武汉城市总规
规划显示,4个城镇组群按照“中等城市”规模标准建设,分别突出生态、健康、制造、化工等产业转型示范。什么是“中等城市”规模?我国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中等城市”就是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100万人的城市,这个人口规模并不小。其中,蔡甸城镇组群的中心区域正是中法生态城。
在“四大副城”之中,车谷副城在城市总规中的布局,也出现明显变化。纱帽地位提升,与沌口相当,车谷副城拥有了“双核”。当前,主城、光谷副城、车谷副城等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可能会拥有更多机遇。同时,车谷副城处于“转型阶段”,“产业升级”关乎全局。根据城市总规布局来看,军山、常福成为车谷副城另外两个重要的中心。常福有望在融入车谷的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

蔡甸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聚。
城市总规的动态变化,最能看出区域发展能级的变迁,中法生态城将在未来“独立成轴”,为武汉外向发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常福产业新城作为蔡甸经开区的核心区域,也将为车谷副城搭建辐射引领仙桃、天门、潜江及洪湖等地区发展的重要桥梁。
中法生态城和蔡甸经开区不仅是蔡甸实现发展突围的重要平台,更是武汉辐射引领周边城市发展的核心联动区。从平台向发力,并不断注入要素,既关乎蔡甸高质量发展,更是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聚能蓄势。

花博汇。
3
如何推动平台由建设期转向发展期?《报告》拿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一是继续举全区之力,扎实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示范、中法合作“三篇文章”,未来5年基本建成中法生态城。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空间结构图。
聚焦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生命健康等三大产业,构建新天大道和知音湖大道现代产业十字轴,形成知音、集贤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强与法方在绿色智慧水务、电力、能源、建筑等领域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法半岛小镇、中法生态科技谷,加快推进法式生态度假综合体、法式动漫主题乐园、教体国际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中法交流合作重要载体。
二是未来5年基本建成常福产业新城,以常福产业新城为载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以此撬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进位。重点实施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双向培育”、产城“双向融合”、发展环境“双优提升”等“四大计划”。

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地标建筑——中德企业之家。
其中,蔡甸将高标准建设中德国际产业园,积极引进以德资为重点的制造业头部企业,打造德资企业集聚区。高标准建设“常福之心”和常福北商业服务区,高品质配套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
从平台向发力,蔡甸已用5年打下坚实基础,由“建平台”逐步转向“聚要素”,蔡甸已然开启新征程。
(来源:大刚观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