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相继支持建设18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8日讯(见习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胡信)12月18日上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工作推进座谈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共计投入60多亿元,推动医疗、教育、交通、制药、金融、城市等场景示范应用。
据了解,自2019年启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来,我国已相继支持北京、上海等18个地方建设试验区。其中2019年支持建设7个试验区,2020年6个,2021年5个。武汉人工智能试验区于2020年9月获批。
据介绍,试验区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发表总量4526篇,全国占比38%(11948篇);发明专利申请总量18207件,全国占比33%(55922件)。
有关负责人表示,各人工智能试验区集聚产业资源优势,强化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各试验区共发布场景清单200多个,形成场景解决方案600多个。2020年试验区范围内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数量达153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3万亿元,形成系列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各试验区依托特定场景,启动了社会实验相关工作。目前各试验区共计选题29项,内容覆盖交通、制造、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旅、城乡治理等11个重点领域。
有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加快推进传统基建设施改造升级,加大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和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支撑。
加快改造传统基础设施。试验区高效升级智慧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广部署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加强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试验区加快5G网络的规模化部署,2020年试验区5G基站总量达42.68万个,全国占比52.1%(81.9万个)。
加速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试验区共有国家级超算中心10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8个,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有序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试验区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搭建数据交易平台,创新数据开放方式,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重要数据基础。
【编辑:丁翾】
据了解,自2019年启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以来,我国已相继支持北京、上海等18个地方建设试验区。其中2019年支持建设7个试验区,2020年6个,2021年5个。武汉人工智能试验区于2020年9月获批。
据介绍,试验区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论文发表总量4526篇,全国占比38%(11948篇);发明专利申请总量18207件,全国占比33%(55922件)。
有关负责人表示,各人工智能试验区集聚产业资源优势,强化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各试验区共发布场景清单200多个,形成场景解决方案600多个。2020年试验区范围内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数量达153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1.3万亿元,形成系列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各试验区依托特定场景,启动了社会实验相关工作。目前各试验区共计选题29项,内容覆盖交通、制造、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文旅、城乡治理等11个重点领域。
有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加快推进传统基建设施改造升级,加大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和算力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支撑。
加快改造传统基础设施。试验区高效升级智慧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广部署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加强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试验区加快5G网络的规模化部署,2020年试验区5G基站总量达42.68万个,全国占比52.1%(81.9万个)。
加速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试验区共有国家级超算中心10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8个,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有序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试验区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搭建数据交易平台,创新数据开放方式,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重要数据基础。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