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徐秉国:把“最难讲”的思政课讲成人气课

重点专题 > 百姓宣讲 > 聚焦

2022-08-30 09:5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徐秉国

    出生年月:1968年6月

    入党时间:1998年6月

    职业: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获得荣誉:教育部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指导教师,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奖、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学校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要成员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秉国。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秦孟婷)“马克思恩格斯,一个是‘官二代’,一个是‘富二代’。看,这是马克思的生活线,高起点,却逐步下降;这是事业线,不断上升。他本可一生衣食无忧,但却衣食无着,这么看,是不是有点‘愚’?”这段开场白,来自一堂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因并非纯粹的“知识课”,更是“信仰课”“价值课”,长期以来,思政课被称为是“最难讲”的课。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秉国看来,“最难讲”可以讲成“人气课”。

    当了23年高校思政课教师,徐秉国观察,“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绝对是一个伪命题。常有学生找他探讨国内外热点,询问该如何思考,“这说明学生对思政课不是没有需求,反而是极度渴求”。

    几年前,一则“在巴黎圣母院,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该帖声称,巴黎圣母院有块“安静”的牌子,是针对中国人设置的。

    “国家形象、民族气质堪忧?”学生们对此很困惑。

    “事实成不成立呢?”徐秉国认为不能轻易下结论。

    一次去法国考察,他心里惦记这件事,专门去了趟巴黎圣母院,想求证一番。来到原地,还真有一块牌子。上面有几行字,是不同国家语言的“安静”。唯在右下角,有两个小小的中文字:静默。

    他明白过来,原来网上图片是被PS过的。回国后,徐秉国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真一假两张图,学生们陷入了沉思——生长在强起来的中国,年轻人如何自信自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这一代大学生希望老师用事实说话,而非空洞的理论。”徐秉国常利用假期走走看看,每到一处就抓紧拍照片、记录感悟,回来后充实到课件中,“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在他的课堂,“躺平”“摸鱼”“摆烂”等是高频词,19岁的学生听了,或会心一笑,或哄堂大笑。徐秉国的秘诀是多上网逛逛,搜集年轻人的嘴边流行语,结合当代年轻人所思所想,进行思想政治和价值信仰的教学。

    徐秉国身后,华中师大有一大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近年来,华中师大的思政课是校园人气课,也是线上热播课。他们还把课程制作成慕课,搬到网上,受到网友们的欢迎。

  【见习编辑:张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