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专题询问“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于2019年7月30日15:00-17:30举行。欢迎网友跟帖留言。
主持人: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同志们,今天专题询问,有11位委员、1位代表进行了询问,询问的问题,涉及城市智慧化建设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市道路建设统筹协调,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机动车乱停乱放,出租车违法运营整治,老旧社区改造,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整治违法占道经营,道路沿线“合杆并柜”,建筑立面整治,城市管理“共治共管共享”等方面,都是事关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坦诚、客观的答询,既反映了所作的主要工作,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刘子清副市长就专题询问做了一个很好的综合答复。应该说,今天的专题询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次的专题询问于今年市人大“2号议案”同题,都是关于“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武汉市字“城管革命”以来,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今天的专题询问,我们也看到,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广度不够,水平不高,机制不优,执法不严等问题,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问题,为此,请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在前期自查的基础上,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有效促进城市管理理念、手段、方式的转变,提升城市环境功能品质,为军运会提供一个优良的综合环境,为办理“2号议案”工作提交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最后,请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将专题询问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会后,市人大相关专委会要加强对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督促政府认真落实答复承诺的各项工作。
专题询问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子清: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对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次全面督导和鞭策,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的、生动的对广大公务员的教育,必将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品质形象,提升服务型政府产生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次专题询问各位代表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意见建议,涉及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查违控违、垃圾分类、道路养护、交通标识、机动车停放秩序、窗框区域的环境整治、老旧社区的改造、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道路附属设施建设、房屋立面等方方面面,应该说非常具有针对性,也反映出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员为广大人民的责任和情怀,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我作为政府的同志参加这次会议深受教育,也深受感染。
相关部门和单位刚才也分别做了回答,针对这12个问题市政府将认真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实际上这些问题市人民政府已经注意到了,但是今天人大专题询问以后将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成为普通问题。
要通过绣花般的耐心、细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牌。我理解,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促进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由路径,对于建设“三化”大武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我们感觉到对于成长中的武汉更有现实意义。还有两个多月,我市将迎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是我国首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体赛事,是继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盛会,向世人展示文明、干净、整洁、崭新的武汉城市形象是全体武汉市民的共同心声。周先旺市长对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市人大十分关心,常务副主任刘立勇同志多次到市政府督办,并现场进行调研。市人民政府以军运会为契机认真办理今年是人大2号议案,应该说全市上下齐动员,补好我们武汉市在城市管理中的短板。启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一个是完善了四位一体的大城管工作机制,结合武汉的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城中委、环委会、安委会、文明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到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和巩固这四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做到武汉内外兼修,我们既要颜值也要气质。
第二是动真碰硬抓考核,每月一考核、一奖评、一通报,在全市15个区之间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应该说今天在座各个区的区长,分管区长多次领到了红旗或者黄旗,今年上半年整个武汉市的环境问题比去年同期大幅度的减少。
第三,提升工作标准,制定完善各类标准导则。过去有标准,但是自己的标准,对照先进城市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今年以来我们初步形成了道路路面形成,房屋立面整治、市容环境整治、城市管理综合提升等导则,应该说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标志和依据,标准更加精准,符合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第四,实施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码头、港口沿线优化、园林绿化提升等行动,特别是当前军运会倒计时100天开展城市道路环境百日清理行动,推动整治由城区向街面延伸,由沿线向水上延伸,应该说成是管理和过去是不一样了,特别是上天入地,延伸到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城市市容环境逐步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刚才很欣喜地听到人大的各位同志给予的鞭策鼓励。
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开展的查违飓风行动,整治力度空前。近期,我们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回应电视问政广大人民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正在开展打击黑的士、打击黑气瓶、黑加油站的整治力度,从目前来看效果有明显的改进。长江灯光秀获得了广泛好评。各区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对比人民群众的期盼,对比军运会的环境保障要求,应该说差距还很大。一个是环境面貌在局部实现了根本性改变,在实现全城、全域环境面貌的脱胎换骨还有艰苦的道路要走,实现武汉市全域脱胎换骨的改变还是艰苦的,不能寄希望一段时间彻底搞好。
第二,各区环境提升拼搏赶超的态势明显,但区与区之间、街与街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仍然存在,部分落后区环境整治力度还远远不够,我刚才介绍的很多区在颁发流动红旗,但也有个别区黄旗不少,处于落后摆尾状态。
第三,城管系统作风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天反映了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的背后在不同的部门和区域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
第四,市城管委在全市综合协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市级单位抓管理的力度远远不够,特别存在着下面热、上面冷的问题。
第五,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远远不足,比如门前三包是武汉市最新发明和创造的,但是在武汉市一些区和部门形同虚设。还有一些问题,就是城市管理的标语还不够高,我们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这段时间我去北京和其他地方观察了,我们的工地多,成长中的烦扰影响管理问题,应该说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刚刚起步,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表个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必然路径。下一步,我们要诚恳地接受意见,市人民政府诚恳地接受人大的领导、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认真地研究,明确责任、强化督办,确保专题询问成果落地见效。特别是我们今天有些同志回答得比较好,有些可能回答得不够好,特别是我想回答不够的同志和部门,和市人民政府一起通过实际的工作来回应代表的关切,把答案写在马路上,写在武汉广袤的大地上。特别希望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多给我们提一些更加尖锐的意见。
今天这些问题,让我们红脸出汗的问题,政府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勇于喊出来,向我们开炮,为了武汉的发展,为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个方面,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狠抓工作落实。以这一次专题询问为契机,持续破解城市难题,狠抓停车难等市民身边的突出问题,特别要久久为功,我们现在提的城管革命,这两年我们持续提出城管再革命,切实将城管革命进行到底,今天很多代表关心武汉市的交通治理,刚才徐斌同志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回应,为什么这些交通秩序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是不是在管理方面科学的管理不够,是不是有深层次的问题,解决看得见管不了,或者是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刚才火车站的问题背后有这个问题。另外,代表委员非常关注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的立法,推动垃圾分类由试点向规模化,局部向全面,特别是探索武汉这种发展中城市垃圾分类的新路子,我们的垃圾分类和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还不一样。
第三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集中梳理各种标准导则。我们如何让这些黑的士、黑加油站越来越少,这些问题像塞车一样,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杜绝,但是我们政府要有决心和能力把这些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工作标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我们建设和管理融合的不够,我们特别邀请人大领导、人大代表集中会诊,推动修改,废止与现实脱节较大的政府规章,提高城市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系一项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任务,希望市人大常委会的各位代表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市政府的工作,我们将以本次专题询问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系列讲话精神为引领,更加主动的介绍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锐意进取,不断提升武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黄经南:我对这个回答基本满意,我再问一点,对非机动车道我以前关注过,也提过一些建议,我觉得规划做的都很好,关键是怎么落实、怎么协调,各个部门之间,比如规划局和建局以前有没有事实的机制。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是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我们非常重视规划引领,所以我们第一个措施是加强规划引领。武汉市对道路的新改扩建进行了规划,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已建成的道路50%是人车分离的,非机动车有独立的路权,50%左右是机非混行和人非混行,下一步我们进行全要素的建设保证人车分离。第二是推进道路改造。我们下一步统筹市区两级,把相关的道路纳入年度安排里面,结合交流流量的变化合理优化道路路权的分配,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便捷性。第三加大征地拆迁的力度,为什么会提到征地拆迁?很多非机动车道断头和征地拆迁不能到位有关系,挤占了道路的宽度,使得有一小段形成不了,这种形成相当常见。所以我们下一步对征地拆迁的力度加强。第四,提高精细化水平。现在武汉市的道路网,非机动车的舒适性不太够,为此我们已经编制出台了市政公用工程细部构造做法,做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些年来武汉市基本构建了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的框架,共享单车的出现是2016年的事,它促进了自行车出行的复兴,同时在这个阶段群众也逐步增强了绿色出行的意识。但是面临的问题是自行车道空间不足,骑行不畅。慢行系统行驶的安全性、连续性以及非机动车的停车设施、统筹布局亟待提升。
这些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一直十分重视,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一是注重以人为本,完善路网的系统规划。二是制定了标准,有效指导设计。三是联合多个部门促进高标准实施。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报告。
第一慢行系统规划情况方面,我们近三年来先后编制完成了武汉市慢行交通及绿道系统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慢行绿道系统管控规划,这一系列规划希望有效知道我市的慢行系统发展。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面,我们希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生态、魅力的慢行交通绿道系统。在规模上面也有一个目标,希望在既有道路的空间里慢行系统规模和出行空间只增不减。在机动车出行空间只减不增,新建道路上一定会保证慢行空间和机动车空间的同步增长。在出行目标上,其中自行车的方式不低于20%,轨道站点比例希望达到15%到20%,整体规划体现在三个方面,以车为本的道路设计转化为以人为本,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考虑人在出行的空间会遇到的问题。在慢行系统具体开展工作层面将滨江滨湖空间向居民的活动核心空间延伸,在轨道周边的衔接工程上面保证每一个站点周边500米区域内合理规划空间地上地下。以及对街正在进行的三旧改造重点工程建设。
最后一方面,我们强化在多部门联合建立机制,保证慢行系统的高标准实施。因为按照我市的职责分工,慢行道的建设一般是随着市政道路的建设开展的,基础设施部分包括了快速路、主干路,有一些支路由区政府负责,会涉及路面的维护,对设施占道、占道经营是由城管部门负责,针对目前慢行道存在的宽度不足,从2018年以来我局就会同市发改委、城建局、公安交管局联合研制编制了武汉市城市街道规划导则,划定道路设施带等,并且通过设置全宽式、零高差的路沿设施,与周边的环境统一。当然,这项工作也任重道远,因为道路空间总体非常有限,此消彼涨,如果说在整个保障通行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多项的市政设施的设置,所以在这个层面我们希望通过多部门、多系统的努力,从规划系统入手,将全要素的街道设计作为一个标准推行和改进目前的合理分配,有效有序的引导车辆和人流,在既有路网的基础上依照我们的交通加强建设和改建,保证车和人各行其道。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区各部门继续落实好交通系统规划,落实制度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促进我市的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回答代表问题。
黄经南:我提一个问题,现在武汉市机动车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和私家车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非机动车出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自行车,这几年自行车出行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在全国配合自行车建设的非机动车道也成为全国的趋势。但是在武汉市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很多时候是不完整的,也不连续,非机动车道里面还涉及到电动车,也算是非机动车。人车混行、人车争行、抢道的现象非常严重,交通事故绝大多数都和交通混行有关系。我想请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如何在规划建设管理层面合理的分配路权,科学有序的引导车流、人流。
今天专题询问专门邀请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下面请黄经南代表进行询问。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感谢王委员,老旧社区的改造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应该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老旧社区的推进工作,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搭建一个平台,今年4月份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指挥部,初步建立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市级远谋、区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建立了一个项目库,在全市开展了老旧小区调查工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把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库,目前统计的315个小区纳入。第三是打造了一个样板。工作方案公布以后相关的部门非常重视,迅速开展老旧小区的试点改造。截至今年上半年,目前我们全市已经有15个小区完成了改造工作,应该说极大的改善了老旧小区的环境。
武汉市是工业重镇,老旧小区多,怎么样由点及面,我想我们下一年以及今后将从四个方面把老旧小区的工作落实、做细。
一是规划先行,坚持实施分类改造。这一次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按照住建部的部署,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按照一小区一规划、一门栋一方案的思路开展规划,制定改造内容,不搞一刀切,每个小区的改造内容都不一样。精准改造,确保改造的效果。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改造工作。在高标准做好改造工作的时候主要通过拆、改、建,拆主要是拆老旧小区的违章搭建,改主要是基础设施改造,管网、供水等。建主要是建设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发力,通过打造老旧小区样板,总结好的经验,进行全市推广。以点带面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展开。
三是加强资金筹措,保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市有166个小区支持了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一步要把工作做好,把中央的资金用足、用实。二是整合惠民、城建的各类资金统筹使用。三是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比如小区物流的配送位、充电桩等建设。同时也要鼓励居民支持,政府出一点,社会出一点,居民出一点,三个一点形成资金保障。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应该说围绕老旧小区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现象,在这一次制定方案过程中把老旧小区的改造着力在建立老旧小区管养机制。一是推动业主自治,推动民政部门指导,和街道、社区组织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居民的需求意义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小区物业管理,建设长效的管制机制。
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回答委员问题。
任强:我市借迎接军运会的东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就这项工作我想请问一下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本着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我们下一步如何巩固成果,如何进一步推进立面制度化、长效化,同时使局部的整治向全市延伸。
下面请任强委员进行询问。
市城乡建设局:“五子”虽小,但城市功能不可少,“五子”虽小,但是数量特别巨大,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对城市的品质、形象、功能都影响很大。所以“五子”这个小东西非常受到大家的关注,这几年来我们城建、城管相关的部门非常重视,尤其是结合军运会城市形象提升。
关于箱柜整治,国家没有规定,但是今年1月份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城市道路箱柜设施设置的技术导则。截止到今年7月份,我们在箱柜这一块,占道箱柜迁移了117个,没法迁移的美化了将近5000个。下一步关于箱柜,我们重点是完善机制,把导则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一方面加强部门、管线单位合作联动,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
二是对应新建的箱柜,新建的箱柜从规划上管理,原则上服务于地块的箱柜必须放在地块里,不能放在道路上,服务道路的尽可能放在地块,不能放在地块的在道路上也必须规划定位,加以管控,建设的时候严格做管线综合,把位置真正放好。对既有道路上的箱柜,能迁的迁,不能迁的给予美化、改造。
关于多杆合一的问题,这是新要求,到目前为止没有技术标准,甚至5G设备的技术标准都没有,它有多大、多重、需要什么样的系统等等都没有。我们在多杆合一这一块制定了一个关于技术标准的草稿,而且这个草稿经过专家的论证以后做了一些试点,在汉口沿江大道、三阳路、解放大道做了一些试点,大家比较认可,对多杆合一在试点的基础上规范技术导则,形成技术上的标准。在规划建设、维护管养的角度形成一套机制,加以推广落实。
三是关于盖子的问题。盖子的量,全市的量初步统计超过100万,主干道、快速路进行了整治,我们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维修方法,一个是传统方法,大约需要三到四天,对交通影响特别大,新的方法只需要三个小时,不影响交通,我们现在在大量推广新的维修办法,造价也不增加,就是在管理上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二件是督促各个单位自己定自己的盖子,加强基础维修维护,这个工作目前还不够,尤其是背街小巷需要下一步进一步加强。
请市城乡建设局回答委员问题。
程耀明:目前“合杆并柜”初见成效,但是部分道路沿线箱子、杆子、盖子、牌子、亭子布置既影响安全和功能发挥,又影响功能形象,请问下一步涉及“五子”的建设和管理如何规范和整治。
下面请程耀明委员进行询问。
市园林和林业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指标要求更严、达标难度更大,特别是它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发展可持续性,它是一个质的问题,不是数量的问题。目前我国有11个城市获评,主要分布在沿海、江浙地区,像苏州、杭州、珠海等。武汉市具备创建基础,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去年全年启动创建工作,今年是冲刺,明年准备申报,后年验收,我们按照这个时序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目前做的几项工作:
一是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政府已经正式印发了了创建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创建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并且每年在推进一批园林绿化的项目。去年是建设绿地1004公顷,新改扩建公园22个,建设林荫道61条、104公里,目前绿道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500公里,推进的力度是比较大的。
二是推进园林绿化的大提升。这两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加大了园林绿化提升的力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新种了一批大树,我们现在看到街头的树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新种下去的,在中心城区范围种了16万亩的大树,打造亮点城市绿化项目,包括在东湖路去年实施的水果湖地区等,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三是大力实施照明绿化。省政府有三项照明项目纳入省一级督办范围。
四是对照创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指标的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除了园林绿化指标之外还有其他的,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优良率等各项指标,我们按照对标创建的要求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
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力量不足、分布布局。目前生态园林城市主要指标里面,尤其是园林有三大指标,绿化率、绿地率、公园面积,我们在副省级城市里面是靠后的,达不到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有客观的原因,武汉市是百湖之市,湖泊面积大,二是主观原因,绿地面积不大。
二是规划建设难度比较大,前期在城区规划范围内有10450公顷的绿地,还有6000多公顷,还有一部分是大量的城中村,我们的建设量是不够的。
三是目前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一流的城市还有差距,存在一些不平衡,有一些杂乱无章等问题。
四是有几项指标有差距,尤其是空气优良率。
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以军运会园林绿化提升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森林城市为目标,以精致、园林绿化三年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下一步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绿城,大幅度增加绿量,推进见缝插绿,实施以城中村为重点的绿地建设。
二是量产,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的精品工程。
三是以绿养城,强化林业的生态功能,继续推进精准灭荒。
四是提升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我们将按照人大的意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打造一个山清水秀、四季花香的大美武汉。
请市园林和林业局回答委员问题。
陈汉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称号一直与武汉市无缘,请问市园林局,我市在园林绿化方面还有哪些差距?针对这些差距我们下一步将做哪些工作?
下面请陈汉桥委员进行询问。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感谢王委员,老旧社区的改造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应该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老旧社区的推进工作,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搭建一个平台,今年4月份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指挥部,初步建立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市级远谋、区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建立了一个项目库,在全市开展了老旧小区调查工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把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库,目前统计的是315个小区纳入。第三是打造了一个样板。工作方案公布以后相关的部门非常同时,迅速开展老旧小区的试点改造。截止今年上半年,目前我们全市已经有15个小区完成了改造工作,涉及到6700多居民,应该说极大的改善了老旧小区的环境。
武汉市是工业重镇,老旧小区多,怎么样由点及面,我想我们下一年以及今后将从四个方面把老旧小区的工作落实、做细。
一是规划先行,坚持实施分类改造。这一次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按照住建部的部署,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按照一小区一规划、一门栋一方案的思路开展规划,制定改造内容,不搞一刀切,每个小区的改造内容都不一样。精准改造,确保改造的效果。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改造工作。在高标准做好改造工作的时候主要通过拆、改、建,拆主要是拆老旧小区的违章搭建,改主要是基础设施改造,管网、供水等。建主要是建设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发力,通过打造老旧小区样板,总结好的经验,进行全市推广。以点带面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展开。
三是加强资金筹措,保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市有166个小区支持了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一步要把工作做好,把中央的资金用足、用实。二是整合惠民、城建的各类资金统筹使用。三是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比如小区物流的配送位、充电桩等建设。同时也要鼓励居民支持,政府出一点,社会出一点,居民出一点,三个一点形成资金保障。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应该说围绕老旧小区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现象,在这一次制定方案过程中把老旧小区的改造着力建立老旧小区管养机制。一是推动业主自治,推动民政部门指导,和街道、社区组织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居民的需求意义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小区物业管理,建设长效的管制机制。
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回答委员问题。
王弘岗:今年老旧社区改造工作初步推进,这项工程涉及到全市近20万户居民,应该说是民生工程。请问这项改造工作如何由点到面,逐步向全市推行,彻底解决老旧社区综合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下面请王弘岗委员进行询问。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感谢王委员,老旧社区的改造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应该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老旧社区的推进工作,今年上半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搭建一个平台,今年4月份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指挥部,初步建立了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市级远谋、区级负责的工作机制。第二是建立了一个项目库,在全市开展了老旧小区调查工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把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库,目前统计的315个小区纳入。第三是打造了一个样板。工作方案公布以后相关的部门非常重视,迅速开展老旧小区的试点改造。截至今年上半年,目前我们全市已经有15个小区完成了改造工作,应该说极大的改善了老旧小区的环境。
武汉市是工业重镇,老旧小区多,怎么样由点及面,我想我们下一年以及今后将从四个方面把老旧小区的工作落实、做细。
一是规划先行,坚持实施分类改造。这一次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按照住建部的部署,我们将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按照一小区一规划、一门栋一方案的思路开展规划,制定改造内容,不搞一刀切,每个小区的改造内容都不一样。精准改造,确保改造的效果。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改造工作。在高标准做好改造工作的时候主要通过拆、改、建,拆主要是拆老旧小区的违章搭建,改主要是基础设施改造,管网、供水等。建主要是建设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发力,通过打造老旧小区样板,总结好的经验,进行全市推广。以点带面推进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展开。
三是加强资金筹措,保障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市有166个小区支持了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一步要把工作做好,把中央的资金用足、用实。二是整合惠民、城建的各类资金统筹使用。三是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比如小区物流的配送位、充电桩等建设。同时也要鼓励居民支持,政府出一点,社会出一点,居民出一点,三个一点形成资金保障。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应该说围绕老旧小区一年新、二年旧、三年破的现象,在这一次制定方案过程中把老旧小区的改造着力在建立老旧小区管养机制。一是推动业主自治,推动民政部门指导,和街道、社区组织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居民的需求意义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小区物业管理,建设长效的管制机制。
主持人(但长春):我感觉武汉市、特别是军运会这一段时间以来,火车站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我陪刘子清副市长到火车站,我这一次是到恩施开扶贫工作会出差回来,把路线又走了一下,我觉得汉口火车站的变化非常大,因为我们过去下汉口火车站以后走到地下是没有空调的,非常热。现在我感觉里面的空调非常好,整治得也非常干净。
交通运输局:黄委员提出的问题涉及到站前功能调整,现在的功能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亮起来以后对功能高效的配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场站的设计建设是很好的,尤其是汉口火车站,它在建设阶段功能的分布都考虑到了,这个地方是上公交的,那个地方是下地铁的,那个地方是走的士的,但是客流量大了以后功能分区之间有效的配合就出现了问题,中间要走一段或者是中间要怎么样。你刚才说到汉口站,恰恰我们觉得汉口站问题不大,为什么呢?汉口站日客流量超过了18万人次,在这里面地铁的配合,最近地铁改了,效率提高了。公交、的士和网约车的配合又出现了问题,这三者的游线到底怎么划分,加上私家车。我们讨论了多次,他们对站前游线和功能布局、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现在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了,预计8月底前会把游线规划布局调整完了以后各行其道,而且相互配合,在功能上实现紧密无缝连接的配合,我们现在正在推这个工作。
武昌站也是一样,武昌站的前期设计的士要下一个坡,然后上一个坡,有些的士不愿意进去,就在门口等着,这就形成了刚才黄委员说的问题,把进出站的其他车道全部堵了。最近武昌区对执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现在24小时进行疏导,应急和谋远相结合,我们现在解决当前的问题,包括网约车的区域设置以及的士有效的流转、私家车上站台以后限定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规划。如果说要给一个时间表,我们自我加压,要求全市“三站一场”8月底以前初见成效。因为它的历史现状很多,在这里提的问题也很多,解决起来的时候大家很努力,有时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力争时间节点是军运会。
关于兔子拉客的问题,它还不仅仅是交通问题,它应该是和社会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各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而且像汉口站遇上一些兔子我们反问他,他说我拉了30年客,你年年撵我年年跑,看见你我就走,你不可能一直在这里。深夜12点钟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这个兔子很讨人嫌,丢武汉人的现象,我们也很恼火,多次和当地的同志一起商量。现在汉口火车站包括周边的民房在进行清理,周边的小旅馆都在清理,他不仅仅拉火车站的客人,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江岸区非常给力。武昌区上次电视问政主持人问余松区长,余区长说不要报数字,实际上打击的力度是很大的,现在做的最好的是天河机场,我们分析了原因,天河机场为什么做得比较好?因为它周边的环境,兔子去一次成本很高,回一次成本也很高,加上打击、一关成本更高了,他就不去了。武汉站也是如此,武汉站周边的环境不利于兔子藏身,汉口站周围易于藏身。
不是同志们不努力,是有的时候情况太复杂,我们很多同志真的是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最多只能说我们能力不行,态度上大家都很努力。在综合整治的能力上不是一个单位的事情,要集合力量、齐抓共管,感谢人大的重视,我希望其他部门都来重视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交通一家。
黄长清:我想追问一下,天河机场也好,武昌火车站也好,路修的很宽,但是进站的车子进不去,因为网约车堵在那里,能不能学一学虹桥机场的做法,空车不允许过去。现在的进站口老是堵着,你不可能把马路再修宽了,你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讲了武昌火车站的问题,汉口火车站能不能也给我们一个时间表,解决兔子拉客的问题。这个问题好解决,因为现在信息化的手段太多了。另外,武昌火车站导客光是路牌导不清楚,应该加上志愿者。
武昌区人民政府:武昌火车站是“三站一场”当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可能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一个。武昌火车站现在是以普快为主,很多高铁分流到了其他车站,但它毕竟是老地标。近些年来我们在市交委的指导下,武昌区和火车站一起,为了进一步提升武昌火车站整体运营水平、管理水平和周边环境做了一些工作,我这里主要分两个方面汇报。
一是站外。站外结合武汉市军运会环境保障提升,主要是西广场,目前西广场整体绿化进行了提升,周边中山路沿线所有建筑外立面进行了整治,广告招牌进行了规范。现在乘客经过武昌火车站第一次到武汉,或者若干年后重新回到武汉,一出站肯定给他全新的观感。
二是站内。我们和火车站一起,从环境的舒适方面继续采取措施,比如电梯,我们对17部电梯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对站内10所公厕进行了提升和改造。对老百姓反映比较突出的候车室,因为过去设施老化,普通候车室面积过小,我们对普通候车室的面积进行了扩容,整个站区确保24小时热水供应。另外在转运的便捷性方面我们进一步细化导乘的标志,让乘客一出站就知道往公交、地铁的方向走。对新增业态网约车,我们目前在火车站建设一所网约车候车点。和它旁边的汽车客运站可以直接过去,和傅家坡客运站实现了免费接驳。
三是公共安全和周边城市管理,对周边区域现在实行了电子监控和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主要是严打非法运营和兔子拉客,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兔子我可以表两个态,目前武昌火车站周边非法运营和兔子拉客的现象和过去比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和变化,这个效果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另外,肯定也没有斩尽杀绝,我可以表一个态,它存在一天,我们就和它坚决斗争一天。通过警务提升、联动的方式确保站区以及站区周边的安全。
请武昌区人民政府回答委员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三站一场”是城市重要窗口,也是武汉对外展示的第一形象,外地人到武汉来以后“三站一场”是必经之路。随着近几年交通快速的发展,“三站一场”承载的任务越来越重,天河机场由原来每年不足1000万人次,今年可能突破2800万人次。三大火车站已经实行了基本客源的细分,武汉火车站实现的是高铁客运的集散;汉口火车站实现的是高铁、快铁以及城铁普客的互换,比较复杂;武昌火车站主要是普客和快车。在市场分类的过程当中,每个站的人次也比原来大大增多。像汉口火车站30年前兴起以后每天只有10趟车,现在晚上7点到11点期间就有9趟车,而且每站基本上是快车,尤其在晚间11点前后。上海虹桥以及北京方向的来车集中,大概有三四千人次。为客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便捷的感受,确实对交通部门和当地“三站一场”的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了很大的压力。从现在来看,主要是解决十九大提出的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从如何走得了向走得好的转变。现在正是这个转变时期,因为市场也在不断提出要求。围绕“三站一场”环境、服务、秩序、便捷四个方面,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以及相关的部门都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环境友好、服务高效、秩序井然、便捷舒适的目标,体现武汉人的热情、体现武汉人的管理、体现武汉在城市管理过程当中的温度。尤其是在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在市民的关注下,尤其是在分管领导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一是努力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输保障。一手抓应急机制,压实"四员"保障程序。主要是从应急保障和运力供应两个方面,从交通方面我们作出了一些努力。"四员"就是铁路和航空部门作为信息的预报部门,航班什么时候调整、什么时候来、列车在途中有没有晚点,要第一时间传递给综合管理部门、地面服务保障部门。然后交通,我们是作为监督员,信息来了以后各部门动起来了没有,这里面我们配备了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行政管理力量,有公安的,有交通的、有交管的,有“三站一场”的,在那里面落地的综合管理部门。在这里配备服务的力量有公交的、有地铁的、有的士的、有长途客运的。如何把这些有效应用起来,信息和中间调度非常重要。铁路航空部门作为信息员,我们作为督导员,“三站一场”以及我刚才说的那些力量分别作用调度员和执行的战斗员,进行综合服务保障。
今年以来,尤其是在一些大的客源爆发时间,端午节、五一等,基本上没有出现客人大规模的滞留。今年6月天河机场一次晚点30多个航班,滞留8000多人,没有一起投诉。二是抓好运力安排,包括航运出行,向企业内部挖潜,千方百计地满足旅客的要求。5月1号开始武汉地铁全网域实现了常态化的往后延迟半个小时,现在基本上都是晚间11点半收班。同时结合4月和7月的两次调整,我们对公交保障服务,对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整。现在夜行公交以及电召平台、短信通知这些手段都应用上了。
第二方面全面提升交通出行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三站一场”是一个重要的名片,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今年结合军运会,硬件方面大力推动交通需求环境处置功能,天河机场新增照明9600余盏,改造桥梁设施10万平方米,汉口火车站修补的灯光836盏等等。尤其是在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以及武汉火车站,将军人候车席调为VIP席。今年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在推广日行一善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地进行行业的特色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在一些特殊时段,开通大学生直通车等特色服务。尤其要服务晚归的乘客。
第三个方面大力整治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的秩序。主要是围绕大家比较关心的出租车行业的乱象,按照市委市政府出租车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在“三站一场”开展执法行动8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822人次,检查车辆24714台次,教育1387起,吊销了172名违规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三站一场”出租车运营秩序现在应该说和原来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今年最近一段时间和去年相比,投诉率下降了73%左右,我们的执法队员每天都在路上巡查。
同时,围绕道路客运、水运、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五大行业的治理,我们同步推进,检查客运车辆1432台次,处罚了一些车辆,尤其是圆满完成了两家核心区港口岸线码头资源调整,检查轨道交通站点126个,发现整改问题3个。尤其是整治共享单车,我们在去年的清明节以前共享单车市场容量超过了100万辆,这是什么概念?很多人行道上都堆满了,给行人带来不方便。去年我们请了第三方规划进行评估,我们和城管、公安、交管一起对武汉市到底需要多少辆共享单车可以覆盖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最后专家得出的结论是60万辆左右。去年我们当时就实现了调整,减到了70万辆,今年第二次调整,已经减到了68万辆。同时对服务的一些企业要进行服务评估,服务评估不及格的可能要淘汰出市场,下一步我们联合城管、交管一起把这个工作推动落实。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人大的要求和乘客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精神,落实人大代表询问的要求,把工作继续做好。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要求,认真办理好人大的议案,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请市交通运输局回答委员问题。
黄长清:“三站一场”是城市的窗口,近几年硬件设施堪称全国一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管理存在一些差距,比如到停车场出站口的地方老是有黑车拉客。我想请问一下,怎么样进一步提升各个站场内部交通设施,建立相关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这样既方便旅客的出行,也擦亮城市的名片。
下面请黄长清委员进行询问。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大城市病。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341万辆,发展非常快。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机动车停车泊位缺口超百万,停车难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停车乱,堵塞、挤占消防通道、应急通道的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治理交通拥挤、停车难工作作为便民利民的实事来做,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主要领导的工作专班。针对挤占消防通道、应急通道比较突出的情况,我们依法管理,在全市500多处居民小区和一些主要的医院、商场设置了500亿套违停抓拍的设施,并且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块“责任田"落实一个辅警,依法严查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今年累计处罚42万余起。二是创建示范样板,经开区统一部署最高标准、最强措施、最大力度,在全市精心打造了100公里停车秩序示范路,截至目前共查出违停2215万余起,解放公园路、青年路道路停车秩序明显改善。三是打造智慧城市,现在全市已经有1931个停车场、76个商务智能停车场,可以将车辆精准停入停车场。四是快速反应,成立了三支快保队伍,对堵塞、挤占消防通道、应急通道的行为加强管理
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我们还要强化停车管理,对群众反映、举报的线索及时查处,全力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请市公安交管局回答委员问题。
方道茂:下面向市公安交管局再提一个问题,目前机动车乱停乱放是城市管理的顽症,特别是机动车堵塞、挤占消防通道、应急通道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安交管局如何快速反映、严格执法解决好这个问题。
下面请方道茂委员进行询问。
当前部分交通标志、标线、设施管理工作在日常设计、规范秩序、提升通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交通设施确实存在设置不够合理、科学的情况,特别是在施工的地方,老旧城区、城郊接合部等周边的道路,还有一些不到位、管理不精细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设施的管理工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促进我市交通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有力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我们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工作跟各位委员汇报一下。
2014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对扩建道路交管部门要对规划、建设严格要求,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使用,进一步加强我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2016年根据城市交通设计实施规范,交管部门专门建立武汉市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指导科学设计交通设施。
二是提升设施要求。结合道路交通流向变化,根据不同时段、不同道路设置街道可转、可变车道、交通放行等交通指引设施286处,道路通行效果不断提高,在武汉大道等景观道路上设定了发光式引导标牌39处,提升了全市的品质。
三是坚持引领导向,建立城市留言板等17个渠道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建议,对涉及交通设施的问题逐一核实,确有问题的立即整改。我们搭建了交通设施智能运维监管工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对八大类交通设施进行了智能监管。今年6月以来,交管部门按照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要求,完善各类标志8700处,撤除护栏1200米。下一步,公安交管部门将围绕保大庆、保均匀工作,不断优化全市道路交通优化整治,提升交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深化整治工作,使交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请市公安交管局回答委员问题。
叶文静:当前部分路段交通标志、标识、标线设置不科学、不合理,请问市公安交管局如何根据不同时段、结合交通实际,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地施划交通标志、标识、标线。
下面请叶文静委员进行询问。
陈跃庆:感谢金主任的提问。武汉市城市建设经过前面几年的大规模的建设,正在从增量发展到量质并重的发展转变。克服道路的重复挖掘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会花大力气抓。
一是按照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会同城管部门督促建设单位执行“新改扩建大型项目三年内不得开挖”规定。
二是实施管线计划管理,没有纳入的管线计划项目,禁止开工建设。
三是加强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统筹协调,指导各方建设优化秩序。
四是指导建设单位做好管线工程设计,合理部署地下管线位置。
五是开展应急维修市容管理办法研究。今年我们专门向这方面突破,要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办法。
金伟成:去年以来,市政府实施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两年来,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发生变化,道路平整了,绿化更美了,立面也更整洁了。老百姓说得比较多的是马路问题,城市建设工程涉及多个类别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相互推诿。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建设局如何做到避免重复开发,在这方面建立统筹治理、科学调度的工作机制?
下面请金伟成委员进行询问。
阎忠宁:下面汇报一下生态环境局管理垃圾分类的有关工作。生态环保局主要负责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家庭使用的废电池、药品包装物等物质。一是制定了有害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有害垃圾群众知晓率比较低,结合武汉市工作实际,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主要环节着手,把好保障措施和部门职责关,促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方位推进。
二是主编武汉市有害垃圾污染防治技术导则,编制了武汉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储运办法。通过导则结合工作方案,参考现有的危险废物管理有关规定。
三是加快推进处置设施建设。
四是加强工作调度。近期我们对各个区推进工作的调度,对单位选择、建设管理机制各方面进行调研,各地在陆陆续续开展。
五是加强督促检查,主要是针对各区目前还存在暂存集中站,没有把有害垃圾纳入垃圾分类的现象,推动有害垃圾在垃圾分类中的进程。
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阎忠宁回答委员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多次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做了6次批示,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了一个新时尚。2017年12月武汉市就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编制了导则和规范,形成从去年、今年到明年的三步走思路。到明年底所有单位全覆盖,垃圾处理无害化率保持在百分之百。
近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专门调研了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相关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机制,根据目标要求全力推进。重点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建领导作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在前期试点中要总结比较好的模式、经验和方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红色物业的作用,现在垃圾分类最多的问题是家庭分的不够多。
二是强化宣传,不断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覆盖率、准确率。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尽快今年9月份出台相关规章,做到有法可依。
四是推进垃圾深化处理,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实现源头减量,实行垃圾分类以后源头可以减掉30%。
五是提升清运体系,坚决杜绝先分后混、混装、混运、混处理的问题。
六是全面提标垃圾处理设施,采取最高标准、最优工艺,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从而达到垃圾分类的最佳效果。
孙天文: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这是一个难点,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武汉市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试点,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责无旁贷。
下面请孙天文委员进行询问。
张贵达: 谢谢张委员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比较早,也创造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和亮点,但是客观的讲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不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不够,这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到智慧城市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自从今年3月份机构改革职能划转以后新成立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把这个工作作为重点,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主要举措有这样一些:
一是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和建设。因为数字政府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认为也是一个示范带动的领域。所以我们先在数字政府领域着力,我们起草并报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武汉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两年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包括架构体系,确定了六个方面、三十二项具体任务。包括我们要建设集约完善的基础支撑平台,加强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共享,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等任务。把数字政府建设框架搭起来,下面是一个一个项目来推进。
我们还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智慧建设顶层编制工作,我们请了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为我们做现状梳理和诊断,在此基础上聘请国家信息中心为我们编制信息中心建设三年规划,8月份初稿可以拿出来,这样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具体项目、时间线可以出来了。通过这样一些工作实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也为城市清晰化管理提供基础。
二是加大数据资源共享力度。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武汉市已经建立了数据资源管理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我们还建设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交换数据14亿多条,但是因为近年来数据资源目录变化非常大,需求在不断变化。加上数据交换强制性不够等原因,目前这个工作和实际需要还有差距。我们当前正在组织研究怎么样尽快完善平台的功能,尽快完善管理办法,让更多的数据能够在平台上跑起来,能够让大家用起来。这是我们当前做的工作,搭建一个平台,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今年要实现对外服务一张网,对内办公一个平台,按照这样的目标我们正在抓紧推进项目,比如我们正在做深化一网通办,正在建协同办公平台等工作,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智慧治理的部署,由我们局负责搭建信息化平台和市级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建这样一个平台将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基层发现问题和部门解决问题的渠道不对称的问题,让渠道畅通起来,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撑。这个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两个区试点完成,下一步将在全市部署。
客观的讲,这个工作难度大,但是我们也有信心,今后的工作中请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和市人大代表给我们更多的监督和指导。
请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贵达回答委员问题。
张晓玲:作为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武汉市这些年在城市智慧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各方面管理系统的整合不够高,存在各方面管理信息数据集成和统筹不够。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我市在城市智慧化建设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成果,但是部门、单位不够。下一步,如何整合各系统数据资源,加强系统间统筹协作,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下面请张晓玲委员进行询问。
市城管执法委主任李顺年:谢谢刘主任。当前发展新的阶段,前期工作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提升。但是如何巩固现有成果补齐短板,推进城市清晰化管理向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提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想我们将按照市人大的要求,按照市政府关于精致武汉整体规划,实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计划,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在精致、共治、法治、善治上下功夫。
开展垃圾分类,创新优化精细化作业方式,规范垃圾桶、运输车等规范管理。将公共厕所这一居民设施打造成无异味。按照更高的标准开展综合治理。
二是共治,树立大城共治的理念。创新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三长制”,将群众批评建议作为我们最宝贵的建议,形成全民共治、共管、共享。
三是法治,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加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履职尽责,强化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强化成型化。
四是谋善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市场化和职能化水平。
请市城管执法委回答委员问题。
我想提问城管执法委,今年我市借军运会的契机,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背街小巷问题较多现象,下一步如何将城市精细化管理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实现城市精细和管理全覆盖,全面提升痊愈城市治理的水平。
下面,我们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专题询问人是由常委会委员个人申请,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推荐后确定的,其中常委会组成人员11人,市人大代表1人。本次询问会时间为两个小时,请各位委员和市人大代表提问的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在答询人回答完后如果认为不满意或者不清楚的,可以进行一次追问。政府部门负责人要针对委员和代表的提问来回答,简明扼要,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会场的计时提示铃响以后,请尽快结束发言。现场不能答询的,可提出会后答询申请,经主持人同意后,可在会后5个工作日内处理并书面答复询问人。
首先,请左绍斌委员进行询问。
主持人(但长春):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同志们,根据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日程安排,今天下午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今天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子清同志、副秘书长席丹同志,市城管执法委、市城乡建设局等1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列席今天会议的有:市监察委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办公厅、法规室、研究室负责人,各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
针对此次专题询问,市人民政府制作了专题片,汇编了书面资料印发会场。下面请工作人员播放城市管理专题片。
技术开发:长江网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