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青年记者走进10处红色场馆,为游客讲故事让自己受教育

2021-05-21 06:13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日报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5月15日到19日,长江日报10路青年记者分别前往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二七纪念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等10处红色文博场馆,向市民、游客讲述红色故事,共同接受党史教育。

  “英烈的革命豪情深深触动了我”

  15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张珺走进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为市民讲解“铁骨柔情夏明翰”的故事。站在夏明翰烈士照片旁,张珺朗声背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感染了几代中国人,也引发现场参观者共鸣。张珺接着走到一顶蚊帐前,通过这顶蚊帐,张珺给现场参观者讲解了夏明翰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来到武昌农讲所担任秘书和教员,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故事。

  “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林祥谦正是用这块怀表,确认时间后下达罢工令,京汉铁路大罢工第一声汽笛拉响,轰轰烈烈的罢工斗争开始了!”17日,记者雷衎来到武汉二七纪念馆,“客串”讲解员,向市民讲述了一块怀表背后铭刻着的热血历史。

  雷衎告诉现场参观者,这块怀表静静躺在纪念馆里,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要将先烈的精神牢记心中。

  讲好一个故事,跟阅读一个故事感受大不一样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位于武昌实验小学校园内,革命先烈恽代英曾在这里主持工作。见习记者曹雯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当年军校学生的学生宿舍,观看了当时的课本、课表,恽代英讲课的画面,包括当年女生队学生谢冰莹的著作《从军日记》等物件。

  曹雯还向参观学生介绍说,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设立的女生队,前所未有,开历史之先河,我们熟知的赵一曼、黄杰、谢冰莹等革命者,都是这所军校女生队走出的女英雄。

  18日上午,记者王超然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发起直播,讲述“一条旧围巾周恩来戴了38年”的故事。王超然说,通过对这条围巾的讲解,他本人也深受教育,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宝贵的革命情谊和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记者钟磬如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向观众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珍贵合影的故事,引得00后大学生郭春芳和同学们感慨:“博物馆里好多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了解。”

  “党员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感染我激励我。”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讲完红色故事,记者丁傲岸表示,单纯自己阅读,和自己理解了再讲给听众听,感受大不一样,“我们不仅要熟知故事情节,还要体会其内涵和意义,才能吸引听众,引起共鸣”。

  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旧居,记者谭芳透过一只生锈铁箱、一口漆面斑驳的座钟,向市民复刻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最后一段团聚时光。现场不少参观者驻足聆听,神情严肃。

  自己悟得透,才能讲得明

  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记者晋晓慧面对市民游客,将共产党员任作民的行李箱背后的故事细细道来,周围听众安静下来,听得入神。

  晋晓慧曾多次路过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却没来得及细细品读这栋三层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18日,她来到这里为市民讲红色故事。讲什么故事比较合适?她反复思量。通过与馆长交流,多方查阅资料,晋晓慧最终决定从小切口着手,向参观者讲述一个不被人熟知,却饱含革命志士崇高精神的故事——任作民的行李箱。任作民同志是任弼时的堂兄,自1921年任作民出国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到1942年他在延安去世,这口皮箱一直跟随着他。

  18日上午,记者刘慧走进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面对众多的参观者开讲红色故事。刘慧说,最初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她心头很久,那就是选择讲解哪一个党史故事才能通俗易懂抓住观众呢?通过向馆方请教和学习相关故事资料,最终决定讲解“党史上的反贪第一人邓恩铭”的故事。

  在武汉中学旧址和设在旧址的董必武同志纪念馆,见习记者邓楠结合展陈文物讲董必武的故事,故事很感人,细节很生动,在场的学生们细心聆听,他们的眼神令邓楠动容。邓楠说,自己在讲解中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将伟大的革命精神融入内心,传递他人,是自己的使命责任。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编辑: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