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百年征程,踏上新的赶考之路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7月9日,武汉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在汉高校、党校、社科院的社科理论界专家围绕重要讲话精神作学习交流发言。长江日报现刊发部分发言摘要。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欧阳康: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
达到一种高度自觉
欧阳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性高度。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起的百年历程,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中华民族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复杂和艰难的认识历程,越来越自觉地走进了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全面学习世界现代化,但绝不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使之与现代化建设内在结合,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都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自觉。
这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把现代化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政党制度,实施协商民主,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道路。第二,把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内在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防止失序混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第三,把现代化与弘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既恢复、弘扬、彰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但又不是简单回归,既向所有世界优秀文化学习,但又不是简单照搬,促进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道路。第四,把现代化与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内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趋向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了世界现代化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精神境界。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清楚中国的实践,只有中国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内在的契合性可以解释。这样一种现代化其实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
“七一”重要讲话
是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新升华
佘双好。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创见和理论创新。
一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主题的新概括。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为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以此为主题对四个历史时段伟大成就进行总结。
二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提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并且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认识新的升华。
三是对中国共产党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七一”重要讲话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的新认识。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色和对当代中国的作用的进一步提升。
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两个创造”是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六是对党与人民关系的新升华。“七一”重要讲话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党和人民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视野中人民的范围和领域,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岳奎: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不断创造武汉新辉煌
岳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精辟地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向全党发出“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号召。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历史伟业,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就是因为在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纵观百年党史,英雄之城武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长提供滋养,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许多精神在武汉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均有体现。新时代的大武汉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一是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激发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昂扬斗志;二是要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负历史使命;三是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自觉赓续奋斗基因;四是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加快推动历史进程。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武汉的新辉煌。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万美容: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增强新时代赶考的精神力量
万美容。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体会,进而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时代使命,自觉投身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增强全党全国人民新时代赶考的精神力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回望百年,展望未来,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必须继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创造未来,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更加坚实、更加丰厚的实践基础。
第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舒艾香:
“七一”重要讲话
亮点突出、特点鲜明
舒艾香。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许多亮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有:
党史百年“一个主题”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努力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主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本质。
党史“四个阶段”和“四个伟大成就”说。第一次明确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
“伟大建党精神”说。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了32个字的核心内涵,并指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意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说。“九个必须”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原则。“九个必须”构成了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七一”重要讲话彰显了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统一。“七一”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书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
二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七一”重要讲话既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也回应了开创美好未来的一系列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路径和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统一。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袁北星:
“向世界庄严宣告”
书写优异答卷
袁北星。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庄严宣告,从伟大时代、伟大胜利、伟大成就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份优异答卷: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中国和世界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等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进一步把握。
聚焦一个主题,彰显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伟大时代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四个伟大时代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所进行的努力和奋斗、所提供的条件和基础,得出使中华儿女倍感自豪的历史性结论。
聚焦一条道路,展现中国自信。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聚焦九个必须,收获深刻启示。“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聚焦一种精神,引领光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力量与决心。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徐赟: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开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徐赟。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升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这必将成为重要的论题为理论界所关注。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以开启和拓展的根本前提。唯有民族独立,“中国式”才有可能。这一任务历史性地交给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独立的任务一经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被必然地提了出来。
二、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成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必然赋予我国现代化的“中国式”而非其他什么东西。我们看到的中国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现实地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之所在,一是表现为它是在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新”,二是表现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
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宋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宋健。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源头,也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总结和凝练。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其核心要义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建党初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其核心要义是发扬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牺牲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投身于新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其核心要义是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党忠诚老实,不辜负人民期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求解放、谋发展、谋幸福。
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文字整理: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见习记者常少华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统筹:鲁珊)
【编辑:贺方程】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欧阳康: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
达到一种高度自觉
欧阳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性高度。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奋起的百年历程,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中华民族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复杂和艰难的认识历程,越来越自觉地走进了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全面学习世界现代化,但绝不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使之与现代化建设内在结合,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都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自觉。
这种自觉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把现代化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政党制度,实施协商民主,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道路。第二,把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内在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防止失序混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第三,把现代化与弘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有机结合起来,既恢复、弘扬、彰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但又不是简单回归,既向所有世界优秀文化学习,但又不是简单照搬,促进文化建设中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道路。第四,把现代化与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内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趋向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了世界现代化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精神境界。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清楚中国的实践,只有中国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内在的契合性可以解释。这样一种现代化其实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佘双好:
“七一”重要讲话
是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新升华
佘双好。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创见和理论创新。
一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主题的新概括。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为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以此为主题对四个历史时段伟大成就进行总结。
二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提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并且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认识新的升华。
三是对中国共产党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七一”重要讲话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的新认识。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色和对当代中国的作用的进一步提升。
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两个创造”是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六是对党与人民关系的新升华。“七一”重要讲话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党和人民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视野中人民的范围和领域,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岳奎: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不断创造武汉新辉煌
岳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精辟地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向全党发出“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号召。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历史伟业,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就是因为在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纵观百年党史,英雄之城武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成长提供滋养,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许多精神在武汉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均有体现。新时代的大武汉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一是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激发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昂扬斗志;二是要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负历史使命;三是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自觉赓续奋斗基因;四是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加快推动历史进程。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武汉的新辉煌。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万美容: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增强新时代赶考的精神力量
万美容。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体会,进而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时代使命,自觉投身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增强全党全国人民新时代赶考的精神力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回望百年,展望未来,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必须继续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第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创造未来,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更加坚实、更加丰厚的实践基础。
第三,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舒艾香:
“七一”重要讲话
亮点突出、特点鲜明
舒艾香。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许多亮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有:
党史百年“一个主题”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努力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主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本质。
党史“四个阶段”和“四个伟大成就”说。第一次明确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
“伟大建党精神”说。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概括了32个字的核心内涵,并指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意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说。“九个必须”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原则。“九个必须”构成了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七一”重要讲话彰显了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历史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统一。“七一”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书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
二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七一”重要讲话既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也回应了开创美好未来的一系列实践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路径和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统一。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袁北星:
“向世界庄严宣告”
书写优异答卷
袁北星。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庄严宣告,从伟大时代、伟大胜利、伟大成就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份优异答卷: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中国和世界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等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进一步把握。
聚焦一个主题,彰显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伟大时代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四个伟大时代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所进行的努力和奋斗、所提供的条件和基础,得出使中华儿女倍感自豪的历史性结论。
聚焦一条道路,展现中国自信。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聚焦九个必须,收获深刻启示。“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聚焦一种精神,引领光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力量与决心。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徐赟: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开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徐赟。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升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这必将成为重要的论题为理论界所关注。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以开启和拓展的根本前提。唯有民族独立,“中国式”才有可能。这一任务历史性地交给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独立的任务一经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被必然地提了出来。
二、中国社会的现实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成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必然赋予我国现代化的“中国式”而非其他什么东西。我们看到的中国现代化的独特之处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现实地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之所在,一是表现为它是在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新”,二是表现为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
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调研员宋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宋健。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源头,也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高度总结和凝练。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其核心要义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建党初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其核心要义是发扬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牺牲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投身于新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其核心要义是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党忠诚老实,不辜负人民期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求解放、谋发展、谋幸福。
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党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文字整理: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见习记者常少华 摄影: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统筹:鲁珊)
【编辑: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