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黄发芝:父亲要求我从小走正道、自食其力

2021-08-10 06:38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8月4日,发现老英雄的放映员崔德运将8月2日刊登有《一枚迟来的纪念章》、写老英雄深藏功名70年事迹的《长江日报》送给黄发芝(右)。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 摄
  长江日报讯“父亲的哮喘一遇天冷就加重,我劝他找街道求助,他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该知足了。’父亲反复告诫我,今后不要动不动就说找政府。”
  今年55岁的黄振春是黄发芝老人的二儿子。在他眼里,父亲决绝的语境一直停留在上甘岭的硝烟里。
  因为疫情防控原因,长江日报记者8月8日下午以打电话的方式采访黄振春,从他的讲述里感受黄发芝“翻身报党恩 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带领乡亲兴修水利
  黄振春说:“我的父亲是孤儿,是共产党让他翻了身。”
  “我刚上小学时很调皮。父亲是大队干部,他要求我从小走正道,不准扯皮、打架。”就在那年,黄振春翻衣柜,拿出“抗美援朝和平谈判纪念章”跟小朋友玩耍,最后不小心弄丢了。
  闯了大祸,黄振春并没挨骂,他听父亲讲到枪林弹雨里的战友情。多年以后,黄振春才明白,那枚丢失的纪念章对父亲意味着什么。
  那年春夏之交的一天,黄发芝收工回家,脚踝上血流不止。“父亲赤脚插秧,被炮弹皮擦伤的小腿上爬满蚂蟥。”因为伤疤处皮肤受损,打落蚂蟥后,血仍止不住。这块伤疤震撼了年幼的黄振春。
  上世纪70年代,为根治汈汊湖水患,汉北河、民乐闸工程相继上马。相邻的汉川和东西湖发动人力投入建设,黄发芝带领乡亲走上工地。
  带头搬迁让地其他村民
  人工河建好后横贯村庄,需要一部分村民搬迁到南岸。南岸地处偏僻,黄发芝带头搬家,18家农户撑起了黄台新村。黄振春回忆,当时去老村买醋、打酱油,需要先走小路、再坐渡船,单程绕道3公里。
  新村逐渐有了人气,约定俗成被称作“十八家”。
  1983年,黄振春初中毕业后回“十八家”务农。因为人多地少,他只好出门打工。“父亲一再告诫我要自食其力。”黄振春从工地泥工做起,学到了电焊技术。
  两年后,黄发芝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老伴和两个未成家的儿子,迁往汉江对岸的东西区湖新沟农场,为的是给其他村民让地。
  黄振春回忆说,一家人辗转住过废旧仓库、塘边窝棚。乡邻见黄振春手脚勤快,撮合他成了家。婚后外出打工,黄振春考取驾驶证,当上货运司机。
  “条件一改善,我就想带父母出门看一看。”2019年春,面对儿子去长沙旅游的提议,黄发芝嫌花钱,不答应。“橘子洲上有毛主席塑像呢。”一听这话,黄发芝当即同意了。“五一”当天,89岁的黄发芝伫立在青年毛泽东塑像前老泪纵横。暖风吹来,黄振春眼角湿润。“父亲是孤儿,是共产党让他翻了身。”黄振春说,父亲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是共产党收留了我。”
  红色基因代代传
  “努力报党恩,两代人都做到了。”黄发芝把红色基因传承给了后人。
  黄振春记得,他的大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他的父亲带话说:“学医,当老师。”
  “我从小没妈、没学上,是部队的战友教我识的字。孩子能当老师,就是帮我报党恩。我的好多战友牺牲了,孩子学会救死扶伤就是报答他们……”在黄发芝的教诲下,黄振春的大女儿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回东西湖区任教。小女儿考上湖北中医药大学,目前正在南京读研。
  “两个孩子没让爷爷失望,都在大学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黄振春感慨,受父亲影响,自己学会了自食其力。“父亲是党员、革命军人,是英雄,我把这个放在心里。他拉扯孩子长大成人太不容易,我们听从他的要求,从不把他参加抗美援朝的事跟别人讲。”
  黄振春说,他的姐姐高中毕业后在大队小学当代课教师,婚后又到新家所在的偏远小村任教,再后来因没有编制做了农民。
  “我的哥哥也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在农村算是高的了。”黄振春回忆,他的哥哥在分田到户后本分务农,之后开始做小生意。如今,哥哥的女儿在大学当讲师,儿子是货车司机。
  黄发芝当过村党支部书记,按当时政策可以安排子女捧上“铁饭碗”。黄振春说:“我的姐姐高中毕业正赶上招工,父亲却把指标让了出去。”
  “我最大的遗憾是弄丢了父亲的纪念章。这是他拿命换来的,我现在才懂得珍惜。”电话那头,黄振春有些哽咽地说。
  头上没有英雄儿女的光环,心里怀揣过好日子的梦想。前年盛夏,打拼多年的黄振春因为严重的职业病,经历了好几个小时的手术。事后听说母亲因为无力帮衬而自责,他回到永丰村,跟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有过长谈。他对母亲说:“您不要担心,您的儿子像爸爸一样坚强。”
  (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 通讯员张瑶)
  此前报道
  上甘岭战役老英雄 深藏功名70年
  【编辑: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