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教授颜晓峰:从士兵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

2021-07-04 17:47 来源: 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颜晓峰。来源:天津大学网站
  长江日报7月4日讯近50年军旅生涯和近40年军校教师经历,是人们在谈及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颜晓峰时,绕不开的两个标签。
  1970年入伍的颜晓峰,目前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躬耕40年。从军队炊事员成为一名马克思理论学者,颜晓峰一路向前,孜孜不倦。2020年,他获聘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太行山脉里的军队炊事员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
  烧火做饭、养猪种菜……出生于江苏涟水的颜晓峰少时入伍。17岁时,他作为一名炊事员,在太行山脉的山坳里承担军队的后勤工作。
  尽管生活是忙碌的,但是怀着对知识的饥渴,颜晓峰坚持每天晚上在油灯下阅读那本炊事班唯一的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一盏油灯、一本‘反杜’,竟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颜晓峰感叹。在反复读了这本书后,颜晓峰被书中的理论深深吸引,他与理论的不解之缘也就此开始。
  1982年5月,27岁的颜晓峰从部队调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当教员,讲授哲学。1993年,颜晓峰入职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几十年间,从哲学教研室到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从新人到学术带头人,从硕士到博士,从讲师到教授,他兢兢业业,潜心治学,为备课、撰写论文,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
  今年66岁的颜晓峰身型挺拔,走起路来两腿生风,难掩军人本色。同时,他著述颇丰,出版专著与书集1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获聘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从灶台到讲台,为何能如此?颜晓峰回答简单而有力:因为热爱。
  坚持本真,用通俗的话讲生动的课
  颜晓峰始终认为,无论是做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讲课,不能把自己放在天上,要把道理讲明白。“用通俗的话讲生动的课”虽考验人,但值得坚持去做。
  2020年,颜晓峰的著作入选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共有171家出版单位申报作品294种。经多轮评审,最终确定的15部作品中,颜晓峰就有2部著作入选。
  写让人看得懂的书,是一种坚持,讲更生动的大思政课,也是他的坚持。
  2021年“七一”前夕,颜晓峰来到武汉,参加了“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会议现场,他阐明自己对“当前大思政课应当如何上”的理解。颜晓峰认为,要把民族伟大精神和党的伟大精神贯通于大思政课的所有内容、所有形式和所有场合中,把“大思政课”作为灵魂和主线培育出来。
  “我们可以既把课堂搬到社会和现场,也可以把社会现场搬到课堂。”颜晓峰提出,今天的“大思政课”要有“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的气势,思政课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声有色。
  赴10多个省份讲述百年大党精神谱系
  颜晓峰既是一名学者又是一名教师。做研究、搞宣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每日忙碌着。
  近年来,颜晓峰关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时代党的建设,应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滋养功能。”颜晓峰身体力行,近两年他的脚步遍及湖北、吉林等10多个省份,阐释、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他说,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成果璀璨夺目,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熠熠生辉的精神谱系。“武汉是形成伟大抗疫精神最重要城市。”颜晓峰强调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一棵大树。”颜晓峰以一棵大树为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组成。其精神之根,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内涵丰富,根植于党的性质宗旨,有着共同本质;其精神之干,是党的精神形成、发展、成熟的全部历史;其精神之枝,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产生的精神成果;其精神之叶,是党的精神成果的具体表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动员全党为党的事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灯塔,是激励全体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冲锋不止的精神引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颜晓峰认为,学习、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个人简介:
  颜晓峰,男,1955年生,江苏涟水县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第一、二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立二等功1次。出版专著、文集10余部,发表论文40多篇。
  (长江日报记者谭芳)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