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四集: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7-07-21 09:36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习近平(2015年3月2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

  长江网讯(记者欧阳思陨 整理)7月20日晚,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司法责任制改革

  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

央视截屏:曾曼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的她,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

  2015年3月24日下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司法责任制,短短五个字,直指要害。针对“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责任制改革对症下药,明确要求法官、检察官要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落实司法责任制,就是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员额制就是要选出符合这五个“过硬”的司法人员。只有有了过硬的队伍,司法责任制才能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把司法责任制称作“牛鼻子”,是因为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司法责任制落实后,有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发现,以前困扰多年的难题,随着司法责任制的推进也迎来了排难解困的机遇。

  改革改掉了冗余的机构,清除人浮于事的作风

  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给内设机构改革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办案不需要再进行层层审批,很多机构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2015年5月,吉林省检察院从以前的34个牌子变成了现在的10个。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设防止权力干预司法“高压线”

  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这曾是司法机关内部的顽疾,破坏公平正义的“杀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司法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2015年2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这是防止以权力干预司法的“高压线”,也是保障法官、检察官独立运行司法权力的“防火墙”。

  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干扰

  为使司法摆脱地方行政权力干扰,新一轮司法改革还推动了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确保基层法院、检察院超然立身于地方利益之外。

  而同步推行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又解决了法官、检察官的晋升和待遇问题,保证了最优秀的办案人员能够安心留在办案一线,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案例】

  林立和他的三位同事曾经都是汕头中院的法官,但一场员额制改革,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今,只有林立一个人进入了员额,其他人已经不具有法官的身份。

  员额制改革,就是要分类定岗,择优入额。按照中央制定的改革方案,入额法官、检察官不能超过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

  汕头中院的员额竞争非常激烈,每4个法官中,只有一个能入额。

  员额考试过后,40岁的黄晓忠名落孙山,他选择去执行局成为了一名执行员。32岁的曾曼由于审判经验不足,没有资格参加入额考试,她选择做一名法官助理。曾经穿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而如今却坐在台下的助理席位上,曾曼用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