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十年,武汉有戏

重点专题 > 群众性文化活动 > 聚焦

2022-08-19 21:0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沉浸式京剧《一丈青》的演出现场,观众和演员近在咫尺。

  闭幕式演出《杨乃武》的主演、武汉楚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余维刚,曾多次参加“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的演出。他主演的原创剧目《万里茶道》,在戏曲节多次上演不断打磨,他也凭借该剧斩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从2013年开启的“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如今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十年的光阴,让一个青年演员成长、成熟,更让“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的品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 好戏云集好角纷至,这个“戏码头”繁花似锦

  8月9日、10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在武汉剧院连演两部大戏《瞿秋白》和《世说新语》,国家一级演员施夏明,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孔爱萍、柯军联袂出演的豪华阵容,令戏迷们流连忘返。

  昆曲是深受武汉戏迷喜爱的剧种。从2013年的 “京汉楚越绍昆群英会”开始,青春版《牡丹亭》就曾在武汉剧院亮相,此后该剧曾以精华版、全本等多个版本来汉演出,每次都一票难求。从《牡丹亭》再到《玉簪记》《西厢记》《长生殿》,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曾感叹,武汉几乎成为江浙和京沪之外昆曲演出最多的城市。

  在武汉受欢迎的不仅仅是昆曲。提起这些年在戏曲节上看过的好戏,戏迷杨俊杰如数家珍:“看得最多的是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你能想到的名团、名家,几乎都能在戏曲节上看到。就拿昆曲来说,苏州昆剧院、上海昆剧团、浙江省昆剧院、北方昆剧院这些大团,《临川四梦》《长生殿》这些大戏都来过。京剧更不用说,北京、上海、天津的团,武汉观众都非常熟悉。”

  在杨俊杰看来,戏曲节选择剧目不仅颇有眼光且非常务实,剧目中既有观众爱看的传统戏,也有一定比例的自带话题、流量的创作剧目,票价也非常亲民。“所谓的戏码头,不仅有剧团来跑码头,也有戏迷来跑码头。像《临川四梦》、上海京剧院的《七侠五义》这种大戏,票价比他们在当地演出还便宜,最低票价就几十块钱,当时很多戏迷都从外地来武汉看。每次我们在戏迷群里说起来,人家都羡慕我们武汉人。”

  十年来,“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共上演205场演出,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汉剧、楚剧、花鼓戏、豫剧、徽剧、绍剧、评剧、锡剧、采茶戏、晋剧等10多个特色剧种在艺术节上亮相,王蓉蓉、董圆圆、王艳、张克、侯丹梅、沈铁梅、王英会、沈昳丽、曾绍娟、王君安、李敏、蒋建国、吴亚玲、欧凯明、陈明矿、施洁净等10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艺术节上和江城戏迷见面。而历届戏曲节的演出门票,多年来一直保持着20元的最低票价,还有“一元秒杀”活动和针对特殊群体的公益门票。

  十年间,戏曲节也在不断成长、壮大。2015年开始,戏曲节首次在汤湖戏院设立分会场。2017年,戏曲节策划推出衍生戏曲演出品牌“全国名家名团武汉行”“荆楚名家名团行”,侧重全国和荆楚特色剧种,和戏曲节互为补充,形成了全年无间断的戏曲演出。

  年年有好戏,十年如一日,让武汉剧院成长为大武汉“戏码头”最具影响力的戏曲演出场馆之一。从2014年起,武汉剧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演艺产业年会评出的“全国传统戏曲演出场馆十强”,汤湖戏院也在2016年入选“全国传统戏曲演出小型场馆十强”。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今年4月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城市戏曲演出场次、票房综合排名中,武汉依然和北京、上海、天津等戏曲重镇同属第一阵营。

  ■ “梅花”从这里起步,这个“戏码头”新人辈出

  7月21日晚,第十届戏曲节“梨园新星熠码头”青年竞演在武汉剧院举行。来自武汉京剧院、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的方佳欢、张家强、刘思秀、耿丽亚、曾纯、毕巍然、蔡薇、陈晓檬等8位梨园新生代集体亮相,带来《三战张月娥》《挑滑车》《战宛城》等戏码。演出现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胡和颜、刘丹丽、刘子微、夏青玲及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周希正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和现场的媒体评审、大众评审一起为他们打分,气氛十分热烈。

  从诞生之日起,“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就不仅仅属于全国名家、名团,更为本地戏曲院团和青年艺术人才搭建起舞台。十年来,京剧《美丽人生》《红楼二尤》, 汉剧《红色娘子军》《霓裳长歌》《黎明》,楚剧《万里茶道》《杨乃武》等多部创作剧目先后在戏曲节上亮相。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汉剧大师陈伯华的第五代弟子王荔的第一次个人专场演出,也在戏曲节上和戏迷们见面。

  2017年第五届戏曲节上,武汉京剧院的四位优秀青年演员陈芳芳、邱璇、方佳欢和程亮首次集体和江城戏迷见面,带来名家亲授的《春草闯堂》《八珍汤》《三战张月娥》和《杨家将》。从日常演出的天一小剧场起步,到在大戏里跑龙套、演配角,再到站在可容纳一千余名观众的武汉剧院舞台中央,青年演员第一次感受到了“聚焦”的效果,也体会到了戏曲传承的责任。

  此后,青春版楚剧《狱卒平冤》、京剧《陈三两》、汉剧《白蛇传》等剧目在戏剧节连续上演,余维刚、刘思秀、邱璇、陈芳芳、毕巍然、陈晓檬等一批青年演员逐渐被武汉戏迷所熟知。 多次在戏曲节上亮相的余维刚,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归来的首演和新作《杨乃武》的首演都选择了戏曲节。余维刚说,戏曲节带给他的不仅是戏迷的认可,更是艺术视野的开阔:“戏曲节让我在家门口就看到了这么多的好戏,看看别人的好处,在自己的表演中有所借鉴,得到提高。我能走到今天,必须要感恩这座城市,感恩家门口的’戏码头’。”

  ■ 线上线下六千万人互动,这个“戏码头”新意不断

  舞台呈S形分布在观众席间,演员伸手可及,扈三娘的花枪从前排观众头顶呼呼掠过,矮脚虎王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翻转腾挪,观众不仅能看清演员们脸上的表情,也能听到演员开打后的喘息声……

  这是第十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上最特别的演出,由武汉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京剧院联合出品的沉浸式京剧《一丈青》的演出现场。从8月5日在武汉剧院小剧场首演以来,可容纳80人的场地几乎每天爆满,观众大多都是年轻人,不少人还是“二刷”“三刷”。观众丁函评价:“这个沉浸式剧场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演员就在我身边表演,他们的眼神,表情我都看得清清楚楚。” 10天的驻场演出,演出方相继推出由“95后”青年导演、戏曲短视频博主“龙猛寺宽度”操刀创作的同名主题曲、视频打卡、摄影大赛、微博REPO等互动活动,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相关话题的热度也持续攀升,抖音话题#沉浸式京剧一丈青#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近4400万次。

  《一丈青》在网络上爆火,并非偶然。十年来,戏曲节紧紧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每年都有新的策划和尝试。2016年的第四届戏曲节,汉剧《宇宙锋》的演出首次向全球网友直播,还推出“戏曲公开课”,送戏进地铁、进高校、进社区等活动,让市民和戏曲零距离接触。王蓉蓉、黎安、罗晨雪等戏曲名家先后走进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向学子们介绍生旦净末的魅力。每年戏曲节期间,在黄鹤楼、汉街大戏台、吉庆街、园博园、洪山广场地铁站文化角,市民都能欣赏到戏曲主题的快闪、巡游以及戏曲广播操大赛等丰富的互动活动。2019的第七届戏曲节推出VR体验“入戏”和戏曲文创产品;2020年第八届戏曲节不仅推出长达5小时的开幕式大直播“云秀戏码头”,并首推10场线上展演,超过1000万网友和观众在云端走近戏曲;2021年第九届戏曲节期间推出的戏曲主题“国风园游会”,遍邀观众、游客前来打卡,网络热度高达868.7万。

  据统计,十年来,走出了剧场的“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共吸引近万人参与线下活动,线上展演和互动话题参与人数累计超过六千万人次。

  武汉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龙泉介绍,经过十年的努力,戏曲节从最早的戏曲演出经营起步,逐渐肩负起了戏曲文化传播的重任,“我们不断拥抱网络,拥抱新生事物,是坚信戏曲在剧场之外的传播和影响,对剧场的演出也是一种反哺。演出只是一个载体,相信下一个十年,戏曲节一定会更多地在剧场之外发力,武汉有戏,还将更精彩!”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