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智苑社区:1500多名志愿者投身“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

重点专题 > 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 > 聚焦

2022-07-08 07:1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以我为荣 我为武汉代言
  【开栏的话】
  今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兴起“文明武汉我先行”“美丽武汉我塑造”“奋进武汉我奉献”“诚信武汉我践诺”“温暖武汉我推介”的活动热潮,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凝聚坚实群众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长江日报即日起推出“武汉以我为荣 我为武汉代言”系列报道,持续推介一批立足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以实际行动彰显“武汉以我为荣”的先进典型代表,激励引导广大市民踊跃投身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更加热爱武汉、更好建设武汉,助力武汉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武汉期间,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走进志愿服务客厅,与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交流。


  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右二)与志愿者交流志愿服务工作。 记者何晓刚 摄
  在这里,十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1500多名志愿者投身“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安全巡逻、清洁家园、环境保护、邻里关爱等志愿服务,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当面向总书记汇报,从退休工人变成快乐志愿者
  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智苑社区志愿服务客厅,向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了解基层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勉励他们把防控一线的篱笆扎结实,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心祥和的生活环境。
  当天下午,76岁的社区志愿者马红武正与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客厅商量暑期疫情防控和托管班的事情。
  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幕,马红武仍激动不已。她告诉总书记,自己是退休工人,也是智苑社区的志愿者。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客厅做手工艺品。记者何晓刚 摄
  “退休不褪色。”马红武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从搬来智苑社区,她参与志愿服务有3年了,从一名退休工人变成一个快乐的志愿者。疫情防控、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宣传、入户民意调查、邻里纠纷调解……她加入社区“红蕴花匠”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平安哨”志愿巡逻小组,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晚年的快乐,越干越有劲,越干越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她乐呵呵地说,展望未来,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关怀转化为初心赓续、奉献余晖的热忱,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志愿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志愿服务,积极投身“武汉以我为荣”文明实践活动。


  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巡逻。记者何晓刚 摄
  在社区,像马红武这样的志愿者达1500多人。社区干事陈小莹介绍,近几年,社区成立了“同心”志愿服务队,下设“红蕴花匠”志愿服务队、“红蕴宣讲”志愿服务队、“文润书香”志愿服务队、“靓智苑”志愿服务队和“平安哨”巡逻志愿服务队等16支分队,成为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的重要力量。
  “00后”大学生志愿者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7月7日,夏日炎炎,社区志愿者之家凉风习习,“棋”聚一堂 “弈”动智苑——社区第六届象棋比赛正在这里举行。
  作为象棋爱好者,67岁的王火生既是志愿者,也是参赛者,不仅参与赛事组织,现场讲解棋规,义务帮忙,而且自己也参赛,今年是他连续六届参加比赛了。经过多轮激烈的角逐,他最终获得三等奖。


  大学生志愿者在象棋比赛现场开展志愿服务。记者何晓刚 摄
  “社区的文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幸福、很自豪、很快乐!”他表示,接下来,自己还将积极参与组织成立专业协会,带动更多的人参加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把社区建设得更加文明和谐。
  当天,“00后”志愿者、21岁的刘晨宇也在比赛现场开展志愿服务,帮忙收拾棋盘、摆放棋子,当计时裁判,维持比赛秩序。“前几天从新闻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所在的社区考察,我感到无比荣幸,也要发挥所长,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他说,自己目前在三峡大学就读,刚放暑假回到家,就联系社区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首次参加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暑期,自己将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文化服务、清洁家园等各类志愿服务。
  在社区,“文润书香”志愿服务队还定期开展书画展览、书报阅读等特色文化志愿活动。服务队还提供报纸派送志愿服务。每天上午,230份长江日报送到社区后,志愿者们便分头行动,红马甲穿梭在小区各个楼栋门前,及时把报纸分类后送到辖区困难党员、生活困难居民、独居高龄老人的家中,让居民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生活趣事和健康知识。
  参与报纸派送的志愿者张菊英,也是9栋党小组长。自搬进智苑小区后,她第一时间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安全巡逻、疫情防控值守,协助邻里纠纷调解、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组织爱心捐助,开展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
  二楼住着84岁的独居老人李婆婆,听力不太好,大声呼叫也听不到。每天早上8点多,张菊英就会守在门口,趁李婆婆出门买菜、下楼遛弯的时候看望一下,上门打个招呼,看看其身体状况。“只要看到她安全出门,我就放心了。”张菊英说,远亲不如近邻,能帮一把是一把,这样也让老人的子女放心。
  从去年6月至今,3栋门栋长、志愿者芦歌英在社区做公益服务,每周四为高龄老人、腿脚不便老人上门理发,一上午最多给30余位老人理发,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不管住在哪一栋的老年人,都喜欢找我理发,这是对我的信赖,我感到很荣幸。”她说。
  架空层改造成“共享客厅”,覆盖18个楼栋单元
  志愿服务客厅是智苑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探索。


  志愿者和居民讨论志愿服务事项。记者何晓刚 摄
  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介绍,志愿服务客厅是社区“共享客厅”的特色板块,由楼栋公共空间改造而成。小区的每个楼栋都有不大不小的架空层公共空间,通过在空间安装一块电视屏,悬挂一幅“全家福”照片,展示一组书画、工艺等作品,放置一组座椅,设置一处便民利民角,摆放一组园艺绿植,竖立一块居民留言板,建立一个公众号等,变成了居民议事、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在东湖高新区“社区治理十条”的指导下,“共享客厅”已覆盖社区18个楼栋单元。
  在志愿服务客厅,社区创新推行“居民议事五步工作法”,组织发动群众民事民提、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每周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在设置志愿服务客厅同时,社区还分别建设了党员先锋客厅、统战同心客厅和企业文化客厅3个主题客厅,广泛开展“微党课”“微讲座”“微议事”等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精准的惠民志愿服务,居民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社区干事与专职楼栋长,志愿担任“共享客厅”通讯员和调解员。在客厅空间里,作为通讯员的他们,讨论居民们喜闻乐见的大事小事,渐渐地,楼上楼下的邻居,仿佛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从陌生变熟悉。而作为调解员的他们,又常常在“甜言蜜语”中,让家长里短的矛盾、婆媳之间的距离、邻里纠纷的小事儿,在谈天说笑间化解于无形。
  “武汉以我为荣,我为武汉代言。”胡云表示,她将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带领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打造志愿服务客厅为抓手,按照“把能人请出来,把居民聚拢来,共同商议办事”思路,注重志愿服务特色和共建资源相结合,建好“同心”志愿服务阵地,抓好“同心”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同心同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居民营造安心祥和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长江日报记者谭德磊 实习记者余睿)
  【编辑:郑晓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