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2022年武汉市“最美医生”

重点专题 > 学习先进模范 > 聚焦

2022-08-22 11:0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赵建平

  主任医师、华中科大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带着轻松心情来复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这也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端口前移、预防为主、观念改变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分会常委,他坚持开展“慢阻肺患者”科学救治,持续推动“323”慢病的攻坚管理。从城市到乡村,积极普及着健康观念和筛查,培训村医……从医36年来,他认真仔细诊断和对待每一位呼吸慢病的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及哮喘开展“持久战”。

  

  肖红俊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我们接诊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疑难重症较多。作为科技创新能力与声誉排名均在全国前十的强势学科,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做健康卫士、苍生大医。”

  他带领团队以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荣获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第三、华中第一”。他致力于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康复,完成复杂、疑难人工耳蜗植入术100多例,达国际先进水平。他参与制定儿童中耳炎诊疗“国标”。他积极帮扶、技术下沉,为全省基层医院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叶  平

  副主任医师、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好的医生,应该具备两个主要素质。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医德,懂得关爱病人,站在病人的一方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有精湛的医术,要在自己的领域里面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作为湖北省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他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解除每位患者的痛苦和挽救生命作为毕生职业追求。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在全国、全省实现多次零的突破,率先开展三维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部首例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注重人文关怀,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杜  浩

  副主任医师、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医生是个辛苦的职业,耐得了寂寞,吃得了苦,不断学习,以高超的技术解决病人痛苦。这就是我当医生的追求。”

  他曾是从业数十年的成人神经外科专家,人到中年时“换赛道”,带领团队不断挑战高难度,开建了湖北省唯一的儿童神经外科。为及时查看患儿病情,他经常留在办公室睡折叠床,目前该科手术门类逐步覆盖至小儿外科所有病种,重症患儿不用再远赴北京、上海求诊。为提高湖北地区儿科诊疗水平,他还与省内22家医院建立联系,通过实地授课、远程会诊等方式,帮扶基层儿童神经外科发展。办公室里的折叠床,见证了这5年来湖北小儿神经外科的发展足迹。

  

  马  艳

  主任医师、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院士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好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患病的人。”

  她的病人大多是中风偏瘫、截瘫等有功能障碍的患者,她说蹲着比坐着能更靠近患者,观察时看得更清楚,更利于找出患者的功能问题,治疗时效果更好。每次查房,她总会自然地半蹲下来,为患者细心评估、检查……“只有一颗星星的夜空并不美丽,繁星点点才最绚丽美好。”8年来,她带领康复医学团队与1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对口帮扶机制,持续带动基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于红刚

  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医院负责人

  “作为医生,应在看好病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胆进行科技创新,更好地为武汉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

  他致力于提高消化道早癌发现率,率团队从临床需求出发,着力研究“人工智能辅助内镜筛查”,最终研发出“内镜精灵”,可在内镜检查时精准识别病变位置,犹如顶尖专家陪同做检查,可降低漏检漏诊率。目前,“内镜精灵”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目前,辐射到全国22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协助医师发现了10000余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节省治疗费用约11亿元。

  

  张照庆

  主任医师、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

  “医学是自然科学,是真;医学是人文科学,是善;医学是艺术科学,是美。一个真正的医生需要追求真善美。”

  他是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认定的“针刀专家”,骨折受伤时还拄着拐杖为患者做手术。为突破疼痛康复的理念和技术,他在临床基础上不断研究,发明了缩窄性腱鞘炎“钩针刀”,在全国最早研究局麻下做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在业内率先提出“可视化针刀”发展理念,力求用微微创的理念指导康复诊疗,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化的治疗。

  

  姜振东

  主治医师、武汉市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坚强卫士。”

  十年前,他骑着自行车,穿越农田、工地,到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该院已与武汉45所高校建立医校合作,每年开办义务心理讲座40余场,开通24小时心理干预热线。他及团队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引来院士关注,全国首家“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落户武汉市武昌医院,并挂牌成立全市首家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

  

  沈  伟

  主任医师、武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帕森病专科医生,帕金森病患者面具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欣慰的笑容,是我职业道路上最好的礼物。”

  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精细化诊疗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沈伟不动声色地握住老人家的手,感受一下肌力,看有没有震颤、迟缓,病情程度便了然于胸。他和团队医生一起建立慢病管理数据库,长期跟踪随访着400多位帕金森病患者,为他们提供“一患一策”全病程管理。每年来来往往5000多人次,他一一“亲切”握手,只为了这群特殊的老人不在生命长河中掉队。

  

  谭  伟

  主任医师、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我将永葆人民健康至上的初心,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在武汉科技大学的支持下,谭伟带领团队与洪山区一起筹建社区医院,走出一条区校融合发展之路。在他的引领下,该中心成立了26个家庭医生团队,坚持每周至少两次上门随访,送医送药,赢得居民信赖。2016年,青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今年特别设立“最美医生”荣誉奖项,10名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典型示范性强的“最美医生”中,有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筑起安全防线的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有半蹲为群众看病的康复科医生,也有甘做群众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基层医生……

  救死扶伤,施仁心以渡危困,是他们的精神底色;大医精诚,臻仁术而济天下,是他们的精神原色;甘于奉献,献大爱以拯生命,是他们的精神亮色。他们精于医术,诚于医德,感于仁心;他们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力量;他们让“生命至上”彰显光辉,他们的名字在人民心中闪耀。

  【见习编辑:赖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