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湖北发展的新要求
本期访谈嘉宾——
胡亚波代表(左二):荆门市委书记
张定宇代表(右二):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易先荣代表(右一):天门市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代表们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荆门市委书记胡亚波代表——
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构筑荆楚新门户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必答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荆门作为传统型工业城市,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肩负起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全力以赴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方面,重点建设国家级绿色化工示范园区,推动石化、磷化两大产业链式、绿色、循环发展;建设全国动力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构建集研发制造、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通航产业体系;建设全省重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农机装备等产业。农业方面,围绕一袋米、一壶油、一只虾、一头猪、一枝花“五个一”工程,重点打造优质粮油、健康长寿食品等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服务业方面,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打造区域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和华中运动休闲目的地。
交通是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坚实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基石。
9月17日,荆门市路网规划“三横五纵”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荆门市东宝区襄荆古道工程正式建成通车。(视界网 罗荣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荆门位居“中部之中”,我们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抢抓三条高铁建设机遇,统筹推进铁水公空四网互联、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合力构建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骨干网,系统构筑荆楚新门户。充分发挥高铁后发优势和通航先发优势,打造高铁快件物流枢纽和快件分拨中心,构建区域性速递(应急)物流中心。加快铁路专线建设,发挥荆门国际内陆港核心枢纽作用,打造鄂中区域性铁路货运枢纽。加快推进沙洋江汉运河航线千吨级航道整治,提高汉江荆门组合港通航能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中展现荆门担当。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定宇代表——
打造“湖北样板”,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全省公共卫生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指明了方向。
围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痼疾,湖北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2021年,湖北全面开展“323”攻坚行动,围绕心脑血管病、癌症、高血压等8类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明确“防、筛、管、治、研”重点任务。我们将该行动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疾病早筛早治、降低群众医疗负担。今年上半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心梗溶栓治疗200多例,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两年来,湖北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全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截至目前,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已开工项目超1700个,开工项目总投资超1700亿元。
我省已初步建成多部门联合、多场所覆盖、多渠道报告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网络。由45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组成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省,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目标,单样本核酸检测能力达每天244.12万份。
随着医疗资源快速增加、防备手段日益先进、防护网络逐步健全,我省迎战疫情的底气越来越足。
8月11日,航拍已竣工的武汉市江夏云景山医院。该院是集医、康、养、护、研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远期定位于三甲综合医院架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平时设置床位1000张,战时启用预留应急床位1000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目前,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改造全部完成;合理布局急救站点,打造平时、战时兼顾的立体救援网络体系,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院前急救网络;在武汉、宜昌、襄阳、黄冈按平战结合模式打造5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打造健康湖北,没有终点,只有连绵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天门市委书记易先荣代表——
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天门是农业大市,农业分量重、农业人口多。我们将着眼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整体提升,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天门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左右,产量超过80万吨。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明确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全面加强灌区建设,持续推进投资23亿元的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确保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3月8日,一列高铁在汉宜铁路天门段行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天门农业最大的短板。天门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农业品牌,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产业平台,推进天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综合物流园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
蔬菜产业是天门农业发展的特色所在、潜力所在。全市有50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130余家,预计今年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超过42万亩,总产量超过120万吨。我们将坚持以建设华中地区蔬菜集散基地为牵引,以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全面推广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动蔬菜种植从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全力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