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张学标:打造宜荆荆恩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字体:
  原标题: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张学标——打造宜荆荆恩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立体展示中国山水人文精华
  长江网讯(记者叶军) “湖北可以打造宜荆荆恩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使其成为立体展示中国山水人文精华和国家形象的国际黄金旅游带,以及向世界表达长江作为国家整体性的文化符号。”7月29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首场研讨会——宜荆荆都市圈研讨会在宜昌举行,宜荆荆都市圈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张学标在会上做主旨发言,就如何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建言献策。


  张学标在研讨会上发言。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促进宜荆荆恩长江岸线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蝶变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以宜昌为中心的“宜荆荆都市圈”,辐射带动“宜(宜昌)荆(荆州)荆(荆门)恩(恩施)”城市群发展。张学标说,“宜荆荆恩”四市州长江岸线为753公里,占全省长江岸线三分之二以上,拥有长江流域最为丰富的地貌景观类型,是大尺度、跨区域的线性人类自然和世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区,也是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其建设对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探访团探访屈家岭遗址。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是建设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的目的是保护好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好长江沿线的各类自然和文化遗产。”张学标说。他因此认为,要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原则,加强廊道构建的顶层设计。他指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空间范围上依托长江经济带而存在,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宜荆荆恩廊道,要以保护廊道生态和文旅资源为前提,加强廊道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促进宜荆荆恩长江岸线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蝶变。”
  “应以打造世界级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张学标对廊道构建的总体目标如此设定。他认为,可以从地理空间、建筑空间、文化空间和文明形态四个维度相互交织的关系上考量,围绕长江干流及其岸线这一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的主轴,从公共文化叙事、历史风貌叙事、价值传播叙事和社会文明叙事等方面把握好重点,向世界表达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长江其多姿多彩的魅力。


  荆州古城墙。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三国文化、屈原文化等建设应“1+1>2” 
  就如何具体做好廊道建设,张学标也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原则。


  巴东长江巫峡口。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宜荆荆恩四地均处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的重点区域,受巴文化、楚文化所滋养,在历史文化、景观景点、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相同性、相连性、相融性,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比如三峡文化、荆楚文化、巴人文化、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等长江沿线重要文化,往往多个市州都有展现。”张学标研究员说。
  他建议,应当对宜荆荆恩长江岸线文化发展脉络及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确定廊道范围,提炼廊道文化主题,揭示廊道构建的影响因素和关键问题。打破行政壁垒,各市州一起在廊道关键节点统一规划、布局、建设,避免诸如三国文化、屈原文化等区域文化事件的规划冲突和资源重复建设,形成“1+1>2”的正向效应。


  宜昌屈原故里。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同时,进行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廊道旅游协同机制。实现区域旅游业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并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文化生态格局完整性,撑起未来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的主干骨架。比如,可以形成宜荆荆恩四地共享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或者“旅游功能区”,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旅游形象标识系统,构建完善、规范的廊道解说系统,推进廊道信息共享,最大程度还原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张学标还建议,根据长江文化特点,着力打造“快进”和“慢游”相结合的廊道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线路和交通工具。比如,可大力开发长江黄金水道邮轮旅游,积极发展“中国景观大道”自驾车旅游,加强长江流域特色元素的绿道系统、观景台、露营地、游艇游船、房车营地等规划建设,优化完善自驾车旅行服务设施,深入挖掘三峡沿江古道、茶马古道、巴盐古道等交通遗迹遗存,同时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体验、长江文明探秘等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慢游”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长江沿岸生态,触摸长江千年文脉。


  宜昌三峡大坝。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编辑:谢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