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突发专题 > 我是建设者 > 最新消息

武昌城管“牛人”让被管理者口服心服

2011-03-26 00:06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城管“牛人”让被管理者口服心服

(记者 郝琦)上午9点,望着上学、上班的人群畅通无阻地行走在整洁干净的道路上,武汉市武昌区城管局粮道街中队长周树荣这才长舒一口气,在食堂抄起一张冷油饼啃了起来。他和2名执法对员和6名协管员刚结束了今天第一轮路巡,当别人吃完早餐,坐在温暖的办公室准备开始新的一天时,这些“城管人”才从散发着寒气的执法车里下来,吃上第一口早点。3月25日,长江网记者深入粮道街中队,探访这些城管队的真实生活,以一名“城管执法协管员”的身份,去感受他们工作中的甘和苦。

错时执法的“拾荒”之旅

  在头一天的接洽中,与周队长约好的出发时间是清晨7点,记者直纳闷:这么早,绝大多数商店都还没开门,去管理谁呢?尽管如此,记者还是按时来到了约定地点武昌区粮道街办事处。这时周队长和队员们已经准备就绪,2台执法车整装待发。记者赶紧踏上副驾驶座,开始了当天的巡查。

  周队长介绍,巡查的范围为街道内12条主要道路,主要是看施工处有没有打围、店铺有没有占道、道路上有没有障碍物和垃圾等。没多久,周队长停下车,只见右边一家店铺紧闭的卷闸门外,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块红砖,队员们立即下车,把砖块拾掇到执法车的车斗中。随后,在前面不远的一家水果行门前,几块木板靠着墙壁放置着,红黄交杂的色彩,给眼前一片青石路面增添了几分不和谐的元素。

  “戴上手套,小心割到手。”看到记者正在捡地上的玻璃块,周队长赶紧叮嘱记者:“这些石块、坏板凳、旧沙发,都是经营户丢弃在门外的,我们队员们一个个捡回去。这些丢弃在人行道上的垃圾不仅破坏市容、影响通行,有的甚至是商户为了出店经营打的‘桩’,我们趁他们还未开门就把垃圾收走,也减少了当面执法的矛盾。”

  据了解,像这样的巡查,每天有6次,为了和商户打“时间差”,队员们经常会苦等到店铺打烊,再将商店门口的垃圾捡走。近2个小时的巡查结束后,执法车的车斗里已被捡来的砖头、石板、玻璃、木头等废弃物装得满满当当了。

执法车里不好受 巡查常要饿肚子

  虽然武汉已是阳春三月,但清晨7点的寒气仍不容小觑。记者穿得不少,但在执法车里,还是冷得直哆嗦。可最要命的是,在巡察时,执法车必须车窗大开,方能观测到两旁的道路状况。看到端坐驾驶座上,制服外还套着一件运动套衫的周队长,记者才明白什么叫“先见之明”。

  执法车的驾驶仓是个铁家伙,冬不保暖夏不散热,每逢寒冬酷暑,开了车内空调也没辙,记者过去总觉得坐在车里执勤队员应该挺轻松,没想到执法车里的滋味也真不好受。总算是等到第一轮巡查结束,记者把沾着泥沙的双手洗干净后,已是饥肠辘辘,这时被叫去过早,便赶紧跟了过去。

  中队的办公地点在街道街办事处,一行人没有去街道办的机关食堂,而是来到楼后一间只有2个平米大小的“微型厨房”。据了解,早上上班,中午和下午下班的三个时段,正好是占道、出店经营高发期,当班的队员此时都要出动,往往赶不上食堂饭点,中队就给他们开了个“小灶”。尽管油饼已经没有了热度,但对饥饿的大家来说格外的香。

刚柔并举 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

  说起城管执法,可能有些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执法队员没收商贩的瓜果后扬长而去,或是对占道户的不满情绪恶语相向的画面。可对周树荣来而言,简单而粗暴执法,已经是城管工作中的“过去式”。

  “城管的职责,就是改变人们在生活中的陋习,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周树荣认为,作为城市秩序的维护者,绝对不应以管理者的姿态高高在上,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服务者,常常将心比心地体谅被管理者的难处,想尽办法帮违法者解决困难,让他们心服口服,不好意思再去违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城管执法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缺乏生活保障的弱势群体,这就决定了“人情味”在城管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以治理流动摊贩为例,过去城管队员发现后,多采取没收加罚款的形式,而2006年,粮道街在全国率先推出“首犯不罚”的举措,仅让流动摊贩写保证书,不收不罚;对于屡教不改的流动商贩,也只是暂扣其电子秤,尽量减少违法者的经济损失。

  而适当的宽容,也不意味着一味的姑息。在昙花林街,一家水果行摆放的甘蔗,有几根稍稍冒出了店门,周树荣立即停车提醒店主。“店里实在是摆不下了嘛。”店主显得很委屈,其实超出店门的甘蔗不足20厘米,实在是无伤大雅,但周树荣还是坚决让店主把甘蔗“赶”回了店内。

  “我不是小题大做。”过后记者在车里提起该事,周树荣回答说:“经营户都会有从众心理,只要有一家开了口子,其余人就会纷纷跟风,那时局面就会更加难以挽回。”在周树荣看来,对个别弱势群体的关照情有可原,而对公平公正规则的破坏,却是他伤不起的。

现实VS理想 城管“牛人”也有无奈

  “用心努力、温馨提示、首次不罚、错时管理、疏堵结合”,这简单的20个字,却凝聚了周树荣近20年城管工作的深刻体会。他自创的工作法,也在全市城管系统中得到了推广。而在他管理下的粮道街,也从2005年全市77条街道评比中的“老末”,飞跃成2010年的第七名,但就算是这样一位城管“牛人”,也有他的无奈和苦恼。

  对周树荣来说,城管工作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大家爱护环境的观念“蔚然成风”,可在实际工作中,他面临着工作具体要求和市民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周树荣举例说,很多老平房住户,只能将被子和衣物晾晒的路边人行道上,但这样一来又违反了相关条例;再臂如现在很多骑电动车上班的市民,在充电时不得不把车放在店面门口,却构成了占道。记者在巡查时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而另一个心结,则是一部分大众和媒体对城管部门的不理解,城管的负面新闻总是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并引来一片谴责。“一次粗暴的执法,往往是在一千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酿成的。”周树荣望着眼前干净整齐的街道,深情地说,粮道街对他和队员们来说,就像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对它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欢迎记者们能更多关注城管人为维护市容环境所付出的努力,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这群“城市的管家”。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