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武汉新闻(首页)

大东湖生态水网润泽一方

发表时间:2008-06-11 14:11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长江网综合消息

 

  内容提要:荡一叶轻舟,穿城走巷,畅游武昌六湖,饱览城市美景……随着武昌大东湖水系的重织,这样的梦幻般景象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可能要到5年后,随着武汉大东湖正在实施的“六湖连通”工程的完成,“人在岸边走、船在水中行、鸟在天上翔、花在洲头放”的天然景观,将使武昌成为都市里的“梦里水乡”,江城武汉也因此增添全新的城市独特美景

 

  江湖碧水互补 一舟畅行六湖—武汉编织大东湖生态水网

 

  阮成发:86亿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

 

   生态水网具四大功能

 

  大东湖将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群

 

  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接受国家级评估

 

  “江湖结义”摹绘武汉梦里水乡

 

  江湖碧水互补 一舟畅行六湖—武汉编织大东湖生态水网

 

  线路1:长江→青山港→东杨港→杨春湖→东湖新港→汤菱湖(东湖)→郭郑湖(东湖)→筲箕湖(东湖)→新沟渠→沙湖港→罗家港→长江

  引江济湖、湖湖连通。到2012年,武昌地区东湖、沙湖等6个湖泊将融为一体,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城中湿地公园。

  3月22日,武昌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获批,标志着大东湖江湖连通与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大东湖水网由东沙湖和北湖两大水系构成,含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6个湖泊,水面面积达62.6平方公里。通过水网连通、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和交通旅游配套,6个湖泊将连通并与长江通连。

  工程总投资26.6亿元,其中水网连通工程是核心。水务部门将在现有港渠基础上,新建、改建和扩建18条港渠和13道涵闸,通过水利调度,恢复6湖间的连通,重建湖泊与长江的双向连通,驾一叶轻舟游遍六湖不再是奢望。

  对6湖的排污口进行拦截,对沿湖16处雨水排口进行治理。清理东湖、沙湖、杨春湖、北湖等水体污染较重区的底泥,并配套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浮岛,重建水生植物系统。

  交通旅游配套工程将突出生态、文化、旅游三要素,根据6个湖泊及10个港渠功能定位的不同,在周边建设城市公园、生态保护区、旅游风景区、城市滨水景观区和生态景观港渠。

 

  阮成发:86亿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

  4月27日,中博会市长论坛上,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演讲中,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列入我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五个重点工作之一,其中讲到加快“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

  这一项目在国务院领导支持下,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展开。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阮成发市长介绍了最新版本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方案。

  大东湖水系区域国土面积436平方公里,湖泊汇水面积376平方公里,以东湖为中心,包括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青潭湖、竹子湖、水果湖、内沙湖、陈家堰等湖泊。要做的有四项:清淤截污、引江济湖、水网连通、生态修复。届时,11个湖泊将连通,实现江湖相济。

  这一地区,两年内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不能有一滴污水排湖;5年内完成污染控制、水网连通和生态修复工程,最终将东湖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国内一流生态旅游区、国际知名水生态环境科研基地。

  这一工程估算投资86亿元。阮成发说,其意不仅在改善内湖水质,更在于整个区域436平方公里的生态优化,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水网监测、评估研究的仿真平台,探索城市内湖污染控制及治理,为我国南方平原湖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恢复提供借鉴与示范。

  谈到江城“治水”必要性,阮成发说,水不仅是环境要素,更是重要的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种资源会越来越稀缺。武汉虽是江城,拥有百湖,我们看到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水污染状况没有根本扭转的问题。

  他说,包括“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在内,我市将通过系列项目,做好“优化水环境,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景观”文章。

  生态水网具四大功能  

  根据市政府政研室提供的资料,“大东湖”生态水网将具备四大功能:

  功能之一,保护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

  “大东湖”范围内水体,目前存在三大问题:水体污染严重——据2003-2007年武汉市环境公报分析,东湖约一半水体水质在Ⅴ类与劣Ⅴ类之间波动,沙湖、北湖等小型湖泊为劣Ⅴ类,严西湖已由Ⅲ类降为Ⅴ类,严东湖由Ⅱ类降为Ⅲ类。20世纪50年代,东湖水深3-6米,清澈见底。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湖水深透明度最多仅1米。湖汊近岸局部水体发黑、发臭,湖中藻类孳生,死鱼事件时有发生。每至夏季,离湖500米开外,都能闻到阵阵腥臭。水生态系统退化——鱼类由67种降为38种。饮用水源地功能丧失,团山、东湖等以东湖为水源的城市水厂因湖泊污染,周边居民反映强烈,于2004年起陆续关闭。

  水务专家介绍,造成“大东湖”生态水网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污水直接入湖,二是江湖联系阻断,三是无序过度养殖。通过实施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江湖连通,河渠相连,辅以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可以大幅度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湖泊自我修复能力,使整个大东湖水系的水生态质量得到改善,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生物多样,水清岸绿,再现自然天堂。

  功能之二,储备战略水源地,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东湖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将东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区,必将大大拓展市民休闲娱乐空间。

  东湖历史上是武汉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武昌居民饮用水“湖改江”工程后,仍是城市战略应急水源地。“大东湖”水网可形成1.2亿立方米的库容,有利于保障我市饮水供给安全。

  功能之三,维护长江健康

  据测算,“大东湖”水系恢复自净能力后,可大幅削减武汉入江污染负荷,保护长江水质,保护中下游人民生活和发展环境做贡献。

  功能之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东湖”地区是当前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工新城,以及武钢、一冶等大型企业都在这个区域。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要求武汉在新型排水收集系统构建与污染控制、水体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上探索创新,可带动我市环保产业发展。也能壮大旅游产业。

  大东湖将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群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中,通过辅以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将使整个大东湖水系的水生态质量得到改善,重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再现自然生态天堂。

  建成后,大东湖将成为国内城市内最大的生态湿地群、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

  “病态”藻型湖泊

  变健康草型湖泊

  此次启动的试点项目包括:建立与示范江湖连通过程中湖泊环境水流修复与藻型湖泊生态修复的水资源保护模式,还将系统地对湖泊的水文动态、湖泊里的鱼类、蓝绿藻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植物等进行监测,对闸口进行季节性调度,让水动起来,恢复江湖连通,建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湖泊的水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模式,使“病态”的藻型湖泊转变成健康的草型湖泊。

 

  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接受国家级评估

  斥资86.49亿元建设“三大工程”和“一个平台”,构建大东湖水网。昨日,这一工程开始接受国家级评估。

  本次评估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鞠英莲带队,邀请全国各地17位一流水生态专家来汉进行。据悉,通过本次评估是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介绍,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东湖、沙湖、北湖、杨春湖、严东湖、严西湖六个湖泊,并通过港渠与长江相连。水网跨武昌、青山、洪山、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区内国土面积436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人,湖泊汇水面积376平方公里。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的主要内容为污染控制工程、水网连通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及监测评估研究平台。

  昨日,评估组在副市长尹维真的陪同下,听取了我市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的汇报,又实地察看了水果湖泵站、东湖风景区、九峰森林保护区、二郎庙污水处理厂等地。

  6月10日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市长阮成发会见了评估组。市领导彭丽敏参加会见。

  “江湖结义”摹绘武汉梦里水乡 

  连通

  港渠勾连架起江湖水连廊

  六湖所属的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相对独立,要内引六湖、外通长江,各种港渠、涵闸成为江水与湖水“共舞”的连廊。

  目前,长江与杨春湖、杨春湖与东湖、东湖与严西湖、东湖与沙湖、严西湖与严东湖间均无港渠连通,大东湖项目将新建青山港进水闸、东沙湖连通渠、九峰渠、花山渠等5条港渠,改扩建青山港、东湖港、沙湖港、罗家港、北湖渠等13条港渠,总长度超过30公里,并配套建设九峰渠船闸和北湖导流堤。

  36条渠道的新、改、扩建工程中,最核心的工程,当属青山港、九峰渠和东沙湖连通渠三大支撑项目。

  青山港起于武钢取水泵站,止于东湖港落步嘴泵站,是整个水网的“入水口”,扼守着长江水进入大东湖水网的唯一通道。根据规划,水务部门将在长江干堤武丰闸上建双孔引水闸,江水流经引水闸、进水箱涵、沉砂池后,进入扩建后的青山港,再汇入杨春湖,开始畅游六湖的旅程。

  九峰渠为东湖与严西湖之间的连通道,位于东湖东部的吹笛景区,渠长2.12公里。该工程连通东湖风景区、九峰森林保护区和严西湖郊野公园,不仅沟通了两大水系,也是水上旅游的主要通道。九峰渠建有一座7级通航船闸,闸宽10米,可供两艘20座以下游船双向通行。

  东沙渠,是东湖(水果湖)与沙湖之间的连通道。东湖、沙湖曾经相连,但眼下两湖最近处也有2公里,且其间经过东湖路、老武重厂区、中北路,施工难度大。因此,该渠可能明渠、暗渠相结合,拟新建明渠和地下隧道、截污箱涵和船闸,通过雨污分流的方式,污水进入沙湖污水处理厂,雨水随湖水经沙湖入长江,从而解决武昌罗家路、新生路的雨水排涝难题,也使得沙东湖片区排涝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据介绍,青山港引水工程将于今年完工,九峰渠工程年内启动,东沙湖连通渠目前正在进行建设方案的最后论证。

  引水

  三线借水江流奔腾入六湖

  大东湖水网的引水路线,是让长江水通过渠道自流入湖,再通过泵站排入长江。考虑到湖泊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进水通道设置条件等多种因素,大东湖生态水网的引水口最终被选在青山港。

  长江水自青山港进入大东湖水网后,经东杨港进入杨春湖,再通过东湖新港进入东湖。

  江水汇入东湖后,开始“兵分三路”:A路经东湖、新沟渠、沙湖港、罗家港进入长江;B路从东湖经九峰渠,连接严西湖,经北湖进入长江;C路流过东湖后,经东沙湖连通渠进入沙湖,通过新生路泵站或通过沙湖港、罗家路泵站进入长江。

  武汉市水务局专家告诉记者,大东湖项目的理论引水时间为每年5月至11月,但最佳时期为10月至11月,那时为汛末,气候稳定,降雨量小,长江水位逐渐回落,江水可自行汇入大东湖水网。

  引水流量为每秒钟40立方米,每年最长引水时间达69天,年引江水2.4亿立方米,相当于大东湖6个湖泊总容积的两倍。业内人士说:“从理论上讲,六湖每年可被净化两次。”

  评说

  承载历史弘扬江城水文化

  武汉是一座以水为特色的城市,其江湖水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之美世所罕见。专家认为,大东湖项目的实施,在改善水质、提升景观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武汉市的水文化,体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品味。

  东湖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水密切相关。北倚东湖的珞珈山本名“落驾山”,是楚王到东湖落驾之地。行呤阁曾在东湖之畔留住了屈原的脚步,放鹰台是李白在湖边放鹰之所。听涛景区有座地形狭长的小岛,名叫“老鼠尾”,相传是东海神鼠偷食被罚在此守山。还有一处吹笛景区,据史料记载,是朱元璋的儿子在此伤心吹笛。

  六湖区域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典故,都与潺潺的流水、绿荫环绕的湖泊密不可分。严西湖和严东湖湖边小岛上,至今还流传着张之洞的传说,据说张公寨、桃花岛等旅游景点,都是为纪念这位清末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而修建。

  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文化轴线,以东湖为核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展开,同时又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分布。越往核心区,文化氛围越浓,人文景观越丰富;越远离核心区,人文景观分布越零散,自然之美越盛。

  治污

  引来活水还六湖清澈洁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江碧水滔滔汇入大东湖水网,为六大湖泊注入活力。

  目前,除严东湖、严西湖分别为二、三类水质外,其余湖泊水质均为五类或劣五类,而长江武汉段常年保持在三类水体的标准。通江连湖后,从长江引来的活水将进入水网,在循环中逐渐转化湖泊的水质,辅以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使整个大东湖水网的水质得到改善。“大东湖引水工程,并非单纯纳清排污的水体置换。”武汉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向久华告诉记者,大东湖项目之所以选在今年启动,是因为4个水质不佳的湖泊经治理已向良性转变。

  24年来,武汉市耗资10多亿元,实施东湖截污。目前,东湖主要排污口基本被关闭,龙王嘴、沙湖、二郎庙、落步嘴四大污水处理厂“镇守”东湖四方,使东湖每日少纳污32.5万吨。去年以来,东湖水质持续好转,并出现了荇菜等水草,结束了东湖因污染不长水草的历史。

  2006年,武汉市启动“清水入湖”工程,沙湖和杨春湖的截污被列为重点。目前,沙湖排污口截污工程基本结束,杨春湖截污工程正在进行。武钢投资1.74亿元建成北湖排口废水处理工程,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直接回用,工业污水不会再威胁北湖。此外,武钢还投资8000万元恢复北湖生态。

  中科院水生所专家介绍:六湖与长江的连通,必然改变目前湖泊中鱼类以人工养殖为主、种群结构单一的现状;江河中野生物种的引入,提高了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强了湖泊自身的稳定性;动态水网的建立,增强了6个湖泊的自净能力。

  三方综合,湖泊水质好转将成为必然。未来的大东湖,水体基本能达到三类水平,鱼翔浅底、水漾清波的美景将重现江城。

  景色

  泛舟闹市江城增添新美景

  荡一叶轻舟驶向湖心,手起桨落,湖面微波荡漾,惬意的感觉款款漫过心田。桨声、水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天籁之音唤醒了被喇叭声麻木的听觉。柔波粼粼,碧浪悠悠,掬一捧湖水,看水从指缝滑落,散下一串串珍珠,在碧波中跃动,波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全在这里了。

  大东湖水网建成后,六湖近400平方公里的景区将“抱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城中湿地公园和城中全新的独特美景。

  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姜铁兵介绍,湿地公园内将建大片防护林和观赏林带,为公园增绿;增设游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建设大片人工湿地,兼具净化水质和观赏功能;规划保护区,构建动植物生长、栖息、繁殖场所,成为其回归自然生态的乐土。

  湿地公园里有湖有港,有水有滩、有鱼有鸟,有花有草。大小公园、生态保护区、滨水景观区和生态港渠错落分布,将大自然最具灵气的景致尽收园中。

  妙处不止于此。水务部门将利用水网渠系,建立桥梁生态走廊。在清淤治理连湖港渠的基础上,把港渠拓宽至40米左右,将世界各地的著名桥梁按比例微缩修建在港渠之上,既可通行,又可作观赏之用,成为独具特色的桥梁博物馆。此举将彰显武汉桥文化底蕴,提升武汉“桥都”品牌的影响力。

  大东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大东湖生态水网的构建,应突出以湖泊为中心,以港渠为纽带,以水为媒介,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形成整体的旅游氛围。合理策划游览线路,使人在游览途中感受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天地山水的豁达。大东湖生态旅游项目,对于提升城市湖泊的实用和观赏价值,增强城市旅游开发深度和广度,刺激城市旅游业发展均会有不俗表现。”

  背景

  市民建议:江湖连通

  2001年初,省委办公厅正处级调研员涂阳斌,向武汉市领导提出《三湖连江,把武汉建成“水”上科技明星旅游城》的建议,引起时任武汉市市长王守海、副市长涂勇等领导的关注,并责成相关部门调研论证。

  涂阳斌在建议中写道:武昌南湖、东湖、沙湖,原来均与长江相通,现可否考虑在南湖上游修运河以通长江,在东湖下游修运河以入江,分别建节制闸以防汛。在武昌卓刀泉、姚家岭修运河使三湖相连,以引江水入城。在运河上修若干小桥,岸边修步行道,形成人在岸边走、船在水中行、鸟在天上翔、花在洲头放的天然景观,使武昌成为都市里的“梦里水乡”。

  相关

  东西湖:七湖连通

  2007年底,武汉市东西湖区斥资2.6亿元,综合治理金银湖区域水环境,将金银湖区域8.5平方公里的水面连成一体,让市民泛舟其中感受九曲回肠的美景。

  金银湖地区包括七片水域,即金银湖、上金湖、下金湖、上银湖、下银湖、东银湖、墨水湖,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8.57平方公里,是武汉西郊最大生态湖泊。

  汉阳:六湖连通

  2002年8月,武汉市投资5.57亿元,启动汉阳地区六湖连通项目。该项目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引江灌湖,六湖连通的方式,将汉阳地区龙阳湖、三角湖、墨水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及后官湖相连,改善湖泊水质,构建良性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六湖将于今年底连通,

  整个工程全部竣工之时,汉江水通过琴断口闸或米粮渠,流经龙阳湖、墨水湖、南太子湖、后官湖、北太子湖、三角湖,再进入长江。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