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洋百货企划部的肖丹忙着将办公用品打包,她即将到汉阳王家湾附近上班,去年初,作为企划骨干的她也“支援”大洋二店——光谷店的开业,因为开店速度加快,她忙了不少。
忙的不只是大洋百货一家。2005年至2008年,新世界连续开出了武昌店、中心店、徐东店、钟家村店4家店;去年4月才进入武汉的银泰百货也没闲着,其位于汉口解放大道的旗舰店正在筹建,在汉阳王家湾商圈和武昌商圈也要规划新店,银泰已公开表示,要在武汉发展7至8家店。
以前外地商业在汉可没这么“舒坦”,大洋百货中山店调整了4年,才逐渐摸清武汉消费者的脾性,香港新世界百货国贸店守了7年才开第二家店,香港佳丽百货更是在汉尝到败绩后黯然退出。
“武汉市场深不可测又十分诱人。”曾在北京做了10多年商业的武汉大洋百货店长张进国说,目前大洋百货在武汉的商业面积高于其他城市,销售业绩也最好。 有了中山店和光谷店的经验,其新店定位更加明确,盯准沌口、汉阳消费者,兼顾时尚和大众消费。而且,“武汉市场和其他城市不一样,要想武汉人都知道,必须要三镇都布点。”他说。以前,武汉百货商业完全是本地人的天下,武商集团盘踞汉口;中商集团把住武昌的中南、徐东要道;汉商集团稳居汉阳。2005年至今,本土商业在市内发展步伐明显放缓,除了武汉商场变身高档商业“武汉国际广场”,整个武汉市新开的7家大型百货商业中,外地百货业占了6席。
业绩上,外来百货也纷纷摆脱了“入汉综合症”。“台派”群光百货去年全年销售约12亿元,直逼“老大”武汉广场;大洋百货光谷店12个月就盈利。
为了应对竞争,“休养”了几年的武汉本地商业也开始活动筋骨。武商集团摩尔城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11年迎宾;汉商银座前年底就开始施工建设;鲁巷广场购物中心银座开发计划也顺利进行。
“武汉是开放的城市,欢迎商业竞争。”汉商集团总经理麻建雄说。武汉广场董事长陈军也表示,当年打江山难,现在“守江山”也不简单,想继续“领跑”,必须要创新,今年武汉广场展开了5年来的最大规模调整。
责编: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