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仰?”“信仰在我心中是天蓝色的,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的一员。翱翔蓝天是我的信仰,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
10月23日下午,武汉职工“大思政课”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讲,为职工和学生们献上了一场丰富而深刻的思政课。听课的学子们直呼震撼。
武汉职工“大思政课”现场。记者刘克取 摄
思政课分为“信仰之光”“劳动光荣”“建功有我”三个篇章。活动现场,短视频、情景剧、微宣讲、访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轮番上演,通过“体验式”“浸入式”“互动式”的展示方式,生动讲述了武汉百年工运史的英雄故事,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以情景剧形式再现工人运动的历史。通讯员供图
“咱们武汉,是中国工人阶级挺起胸膛,登上历史舞台的先锋之地,也是点燃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熊熊烈火的重要发源地。1922年7月,全国最早的地方工会组织——武汉工团联合会,就像破土而出的新芽,在这里诞生,开启了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武汉市劳动模范、辛亥革命博物院的讲解员陈清以情景课堂的方式,回顾了武汉工人阶级光辉的斗争历史。从辛亥革命的烽火到“五四运动”的呐喊,再到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高潮,这不仅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更是当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武汉市劳动模范、辛亥革命博物院的讲解员陈清正在讲述。记者刘克取 摄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曾在多个领域创下“全国第一”,建设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为新中国炼出了第一炉铁水,还自行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在情景思政课《劳动者日记》中,一代代武汉劳动者、劳模和工匠们的身影熠熠生辉,展现了他们在改天换地、春潮奔涌的峥嵘岁月里奋发图强的壮丽篇章。
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桥梁史专家余启新(中)见证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历史。通讯员供图
作为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以及通车时的见证者,中铁大桥局原副总经济师、桥梁史专家余启新老人,在思政课展演现场的感触良深:“我的小学就在武汉长江大桥工地的旁边,通过窗户我每天都能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听到工地放着《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这首歌,眼看着钢梁一点点延伸,长江大桥一点一点地建起来。”
在余启新眼中,武汉长江大桥承载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它的顺利通车,也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
在“建功有我”篇章中,情景音乐剧以新闻记者的镜头,再现了武汉市各级工会如何以接地气的方式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探索出一条“多维宣传、工匠引领、站点赋能”的“工”字新路径。“红巷青马”思政课堂,以沉浸演绎、读书分享会、研学及主题党日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广大职工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方式感悟革命精神;江夏区总工会探索出一种“沉浸式+互动式”的新模式,将“思政课”开在职工第一线,用“身边人、身边故事”讲活“火热实践”。
以歌舞形式演绎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记者刘克取 摄
“很感动,很自豪,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日后我也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周晋川表示,这堂沉浸式思政教育课让他深受启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生温杰竖起大拇指,为生动有趣、入脑入心的情景思政课点赞。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把思政引领全面融入工会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通讯员贺鹏 马莉莉)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