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武汉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720.98亿元,同比增长5.1%。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是科学技术打头阵的践行落实,也是武汉持之以恒推动转型升级成效渐显。
华工激光技术人员在测试载板成品缺陷激光标识设备。记者周超 摄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济转型加速向“新”
10月29日,TCL华星武汉基地工厂里,身着纯白防尘服的工人与自动来回的机器交错穿梭,上百个机械手臂昼夜不停,全球单体最大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在这里完成组装,销往海内外。据悉,华星半导体产量前三季度增长145.9%。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统计数据,前三季度,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稳中有进的“进”,主要体现在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转型特征明显。
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4.2%;分产品看,智能手机、锂离子电池、平板电脑、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3.8%、21.4%、12.8%、12.5%。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是武汉作为传统工业强市必答的时代命题。
10月12日,在2024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上,5个光化学应用项目与青山区签约,开展技术合作和产业化落地,为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淘汰的技术。”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武汉光化院院长肖文说,两年前成立的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光化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光化院已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正用一束可见光“照亮”传统产业。
同样,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8.7%。
“转型发展是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珺表示,从武汉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科创因素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近年来武汉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到武汉GDP的六成以上,这一基本盘的稳步增长是武汉经济发展的引力。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智能型红外热像仪。 记者高勇摄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6%
产业转型一路向“智”
备料、装配、测试、包装……在位于光谷的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基地,一条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经历了多轮检测和极限考验后,一个个外形酷似“黑匣子”的服务器将“奔赴”各行各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大脑”。
“前三季度营收已超40亿元,近一半营收来自人工智能领域。”该公司总经理彭海波介绍,作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国家队成员,长江计算已“解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到高性能算力的服务器研发和制造,除了继续为通信和金融行业客户提供服务外,在电力、互联网等行业也形成了突破,被认定为武汉市2024年潜在“独角兽”企业。
“高技术制造业是引领城市未来产业升级的核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武汉正在围绕六大方向13个细分领域布局未来产业。在“通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作为全国计算领域整机龙头企业,长江计算能为智能算力集群提供支撑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6%,增速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1个百分点。这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结果。
市经信局介绍,前三季度,武汉发展未来产业全面开花,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未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在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在生物制造领域,瀚海新酶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品质蛋白酶K生产线,向超过80家国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与25个国家的42家外商提供产品;在先进半导体领域,武汉安湃光电有限公司建起完整的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产线,满产后将能支持500万个以上的光模块使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刘胜院士团队正在联调联试“天问”人形机器人,未来将率先应用在商业和医疗场景。
未来产业,将在未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武汉44家企业入围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武汉创造了国产数据库、智能汽车AI芯片、电竞中国、交互式AI等4个“全国第一股”。
位于武汉新城的华工科技智能装备产业园(葛店园区),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调试。记者周超 摄
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超过六成
外贸转型“量增质优”
10月24日,岚图品牌在斯洛文尼亚盛大发布,岚图FREE、岚图知音亮相欧洲市场。两个月前,岚图知音从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东风云峰工厂总装线缓缓驶出,搭载中欧班列(武汉)从武汉发往欧洲。
作为首个出海的新能源国家队,岚图汽车已在挪威、瑞典、芬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发售,加速迈向全球的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8%,其中,岚图汽车增加值增长达94.9%,接近翻番。
“武汉制造”出口热卖,“量增质优”成武汉外贸鲜明写照。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908.50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出口1896.50亿元,增长28.8%。外贸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惠州。
手机、电脑等“老三样”优势持续稳固,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动能强劲。据市商务局介绍,全市出口规模排在前列的为电动汽车、手机、集成电路。华工科技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帝尔激光光伏激光设备……光谷企业高端系产品差不多刚下线就有海外订单。
民企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过六成,稳住了武汉外贸的“基本盘”,成为外贸主力军。
“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是一大亮点,成为武汉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增长点。”王珺表示,一方面是近年来,武汉支持产业升级,积极开辟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产品获得海外市场青睐,另一方面,武汉本土新能源汽车、“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也加快创新迭代,在抢占国际市场上也在逐步扩大优势。
外贸的增长背后是武汉大力推进口岸和开放平台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支持长江国贸、湖北楚象、长江汽车、湖北科创、长江船舶等供应链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海外布局。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王珺认为,武汉要把握这一良好势头,坚定不移抓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建立高效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东湖高新区正在聚集国际国内一流人才来此创新创业。记者高勇 摄
武汉统计出现“新物种”:
锂离子电池出口量增幅全国第一
机器人抓取,切断隔膜、激光焊接、封口包装……4秒,一枚“穿上新衣”的锂离子电池在东西湖区一座智能化工厂诞生。10月29日,这批如拇指盖大小的电池通过“江海直达”航线远销欧洲市场。
当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产品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1.4%。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今年统计半年报后,锂离子电池再次“露面”。
锂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金属元素。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
市统计局工业统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产品门类统计中,每年都会有更新产品。其中,增长比较快或非常重要的产品,就会加到产品目录;相反,长时间生产比较少的产品就不再纳入统计。车用锂离子电池就是2023年纳入统计的“新物种”。2023年以来,武汉锂离子电池产量一直保持15%以上增长。
“这是武汉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装备与船舶海洋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锂离子电池产量的增长曲线,与岚图、路特斯等武汉新能源汽车品牌产量增长几乎同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储能、5G基站等领域应用,预计未来,锂电储能产业将延续增长态势。
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储能,是武汉加速布局的未来产业13个细分赛道之一。武汉昊诚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璇告诉记者,现在,厂房里近200套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产品的40%销往欧美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池越做越薄,订单越来越厚”。这家企业,在汉成立20余年,掌握1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以武汉为代表的湖北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46.5%,增幅位列全国第一。
“锂离子电池将重塑全球能源新格局,改变全球能源消费新模式。”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统计和发布门类的新变化,体现武汉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取得新成效,凸显城市转型发展带来的活力。
阅读更多
刚刚!2024年前三季度武汉GDP公布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李佳 通讯员马朝晖 周欢)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