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首义精神是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源头,博物院专家带小学生寻访辛亥革命历史遗迹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轮播图

2024-12-02 16:4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1日,2024年公园历史文化通识课第三课在首义广场开讲,辛亥革命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黄春华,带领小学生寻访辛亥革命历史遗迹、讲述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故事、深挖“英雄之城”武汉的城市精神源头。

  辛亥革命博物院副院长黄春华带小学生寻访革命历史遗迹。

  界碑、雕像、花坛……公园多处景观定格武昌起义历史瞬间

  “大家知道‘首义’是什么意思吗?”黄春华向2024年公园历史文化小讲解员候选人发问,随后告诉大家,“首义”可以理解为最先成功起义的意思,“这座公园叫首义广场,这里有许多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相关的纪念建筑。”

  “界碑是建筑物的分界线,一般每个建筑物都有东南西北四个界碑。”站在湖北谘议局界碑前,黄春华介绍,这块界碑为湖北谘议局西南角的界碑,“谘议局是清朝官僚体系之外由社会精英组成的民意机构,目的是帮助改良政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次日起义军聚集到谘议局,宣告成立鄂军都督府。”

  黄春华讲述界碑背后的历史故事。

  “彭刘杨雕像纪念的是武昌起义当天英勇牺牲的三位烈士——彭楚藩、刘复基和杨洪胜。”面向彭刘杨三烈士红砂石像,黄春华指着旁边的马路说,在辛亥革命之前,这条路叫平阅路,即从平湖门到阅马场;辛亥革命后,为了纪念这三位烈士遂改名彭刘杨路。“平常经常会路过彭刘杨路,原来这个路名是这样来的。”青山钢都小学四(4)班的彭紫涵在展板上认真记录下这一知识点。

  黄春华讲述彭刘杨雕像的故事。

  “以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北边矗立着辛亥革命博物院北区,南边运用四季鲜花组成的十八星旗花坛,寓意革命烈火永不熄灭。”黄春华和同学们在孙中山铜像前合影后娓娓道来,新中国成立前,武汉有两座孙中山铜像,一处在这里,另一处在汉口的三民路。

  在孙中山铜像前师生合照。

  “红楼”上“军”出头,首义精神是武汉城市精神重要源头

  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院北区,黄春华指着面前的建筑说,这个建筑就是刚才提到的湖北谘议局旧址,因外形为红墙红瓦,俗称“红楼”。

  “大家看‘红楼’上题写的‘鄂军都督府’的军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北湖小学二(5)班杨瀚顺回答:“军字的宝盖穿头了。“军字这个写法,反映了辛亥革命成功后的社会心理:皇帝被推翻了,军队和人民出头了,整个社会扬眉吐气。”

  黄春华带学生们参观“红楼”。

  参观完“红楼”后,一座灰色大楼映入眼帘。黄春华介绍,这里展出的是“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汉起义史迹展陈列。“大家知道,武汉的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与展览名称‘为天下先’不谋而合。可以这样讲,首义精神是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源头之一。”

  参观“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汉起义史迹展陈列。

  什么是首义精神?黄春华告诉大家,学术界以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先生总结的“敢为天下先”最有共识。“武汉是1986年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获此殊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第一枪,武汉是‘首义之城’。”黄春华强调,首义精神是武汉独有的文化品牌,我们有责任弘扬和光大它。

  同学们听黄春华讲解历史故事,认真记下笔记。

  “我们要学习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敢为人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山钢都小学三年级的李楷瑞表示,自己有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园历史文化小讲解员,把武昌首义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文/郭可滢 通讯员/宋莉 图/李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