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授人以渔,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5日,武汉花石乡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腊平说起自己的2024年,他注册了“福灿”品牌,寓意“扶持残疾人”,希望推动黄陂的豆丝、糍粑等土特产走到更远的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也解决更多残障人士就业。
陈腊平在分享自己的“2024”。记者刘晨玮 摄
当天,“向阳而生 共享芬芳”庆祝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暨武汉市残疾人事业年度印象主题展演活动举行。轮椅排舞、诗朗诵、器乐合奏、歌舞……来自各行各业的残疾人通过文艺节目尽情展示自我。武汉盲童学校、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精彩节目,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残疾人企业家陈腊平分享了他帮助残疾人就业、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
17岁那年,陈腊平在外打工时右手受伤致残。从健全人到残疾人,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一度深陷在情绪里无法走出来。后来,陈腊平谈了恋爱,恋人的鼓励带给了他重新开启生活的勇气。
两人婚后开了家早餐店,虽然右手经过再植,但想使劲却很艰难,陈腊平拿起菜刀,天天苦练刀工,边做边学,生意逐渐走上正轨。后来,两人又开起了卤菜店,辛苦十余年,凭借不服输的韧劲,他们积累了“第一桶金”。
陈腊平的母亲是聋哑人,父亲也是视障人士,他特别理解残障人士生活的不易,“自己过好了,也要帮助更多残障乡亲找到出路”。2013年,陈腊平决定涉足生态农业,在黄陂区罗汉寺街花石村租下500余亩闲置田地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对外招工时,陈腊平特地标注“有基本劳动力的残障人士及家庭成员均可报名”。
由于缺乏经验,陈腊平遭遇过失败。后来,通过自学和四处求教,公司才慢慢走出经营困境。如今,在他的基地,种植有火龙果、葡萄等果树,可接待游客开展水果采摘活动,通过养殖鸡鸭鹅禽类消除了果树病虫害的问题,既可产出无害、无毒的放心水果,鸡鸭鹅粪又可作为肥料。
为了真正授人以渔,他定期邀请高校教授、专家给残疾人授课。陈腊平也积极与残联对接,每年介绍百余位残疾人外出就业,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帮扶就业“一哥”。至今,陈腊平的基地已陆续聘请了40余名残障人士务工。残疾人雷小农在这里工作了11年,“不仅赚了钱,也实现了个人价值,我们活得更有劲头了”。
陈腊平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开拓农副产品深加工、农家乐休闲游的方向,“经营得好,就能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100余家用人单位成功拓展2335个残疾人就业岗位,通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的活动,为1778名残疾人提供服务,来自武汉市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获评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康复救助计划使5000名0至15岁儿童受益,残疾人事业在就业支持、康复服务、文化体育等多方面取得成绩。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武璨 胡广银)
【编辑:陈明】